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77 真理的客观性

2023-01-17 11:2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77、真理的客观性


  指客观物质世界是人们科学知识内容的唯一来源。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个人、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不同的阶级在反映同一个社会现象时,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会得出两种根本相反的结论。但是对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才是真理。任何一种知识或概念,如果不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就不是科学知识,就不是真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革命的科学知识,是真理,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教员关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著名论断,来源于阶级斗争的客观实际,反映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客观规律性。客观事实证明,路线不正确,即使掌握了政权也会丧失政权。路线正确,没有政权也会有政权。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都证明,这个真理是客观的。一个认识、思想、理论是不是真理,必须通过客观的社会实践的检验,看它是不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1]

  唯心主义从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出发,走的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知识、概念都是主观自生的,不要任何客观的内容,把真理看作是主观的东西,从而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例如波格丹诺夫认为,一般公认的就是客观真理。按照他的看法,一切宗教迷信都成客观真理了。这完全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颠倒了是非,抹杀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为他推行机会主义路线服务的。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波格丹诺夫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就是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2]真理是客观的,我们就要反对唯心主义、主观主义,力求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这样才能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达到预想的目的。


注: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623页。

[2] 《列宁选集》第二卷122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77 真理的客观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