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许阳》屎里淘精版—40-48章
写在前面:本电子稿是网上找来的,看了一部分,感觉不错,买了纸质书,看完后感觉虎头蛇尾,其中很多插科打诨的情节内容,便想弄个精简版,有版权问题请私信我,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删除。
第四十章 针灸助产
钱老微微一叹,他说:“我刚刚看了一下,产妇的情况不算严重,胎儿的情况也正常,胎位也正,就是气血太虚弱了,无力产子,滞产了。”
只有钱老还在紧紧盯着许阳。
“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许阳轻轻念了这么一句,右手重重地攥了一下。
并不是所有的中医都适合练习针灸之术的,行针灸之术,最先要紧的就是医者的心要足够平静。
许阳缓缓吐出几口气,他终究是在针灸练习室里在承老的手下千锤百炼过的,所以他迅速压下了那些幻象,心也快速地平静了下来。
他对产妇说道:“大姐,听得见我说话吗?我知道你很累,但是现在先稍微休息一下,不要着急,不要烦躁,马上就能生出来了。”
“我现在先给你做针灸,等会儿有什么感觉,你就跟我说好不好?放心吧,别着急,等会儿咱们一起用力,就能抱着孩子回家了哈。”
产妇看了看许阳的脸,出奇地没有烦躁,她说:“好”
许阳拿起产妇的手,用酒精棉在产妇的虎口处消毒,然后取了一根毫针出来,左手拇指紧切按合谷穴的皮肤,右手持针柄,然后让针体贴着左手指甲,不捻不转,迅速刺入皮下。
这种刺法叫做指切速刺法,优点是进针快,得气也快,患者还不会感觉痛。但是缺点是练习困难,手法如果不熟练,很容易弄痛患者,而且还容易弯针。
如果针灸技术不熟练,用缓慢捻转法慢慢进针比较稳妥。
许阳右手持针柄,搓捻提压,很快就感觉针下沉紧了,这是得气了,许阳问产妇:“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到酸胀麻困的感觉?”
产妇有气无力地回道:“有,酸胀的感觉。”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这就是针刺中了经穴了,许阳不敢怠慢,立刻用起了补法。
许阳也有些振奋,看来产妇的气感很强啊。
许阳道:“听我说,你用嘴巴吸气,鼻子呼气,自然呼吸,来。”
许阳对着产妇的呼吸,随其呼气时,用单指押手法将针进至天部,右手拇指连续向前飞五次,待针下沉紧了,轻提以解除滞针。
然后将针插入人部,右手拇指又连续飞了四五次,等针下沉紧了,然后急插入地部,手法如上。
烧山火把穴位分成了天、人、地三部,分别就是浅、中、深三层。
飞毕,许阳用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在一分上下的范围内急插慢提三次。
旁边看着的中医们都看呆了。
年轻中医不明白这是在干什么,只看见许阳不停地提插针刺穴位,要这么频繁吗?
而那些有见识的老中医则是有些难以置信。
“这……难不成是……”
钱老缓缓吐字:“烧山火!”
------------
第四十一章 产妇呢?
烧山火最早见于《金针赋》。
《金针赋》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针刺的手法可以分成补泻两种,细分的手法就有很多了。其中烧山火和透天凉是大补和大泻的手法,效果特别好,见效特别快。
但是掌握很难,而且几乎没有多少传承了。所以历代医家在为之着迷的时候,也常常会困惑,甚至有许多中医认为这两套手法根本不存在。
这种手法就跟武侠小说里的真气内功一样,都是前人臆想出来的。但是他们也没想到,居然现场见到了这样的手法,还是在这个年轻的小医生身上。
许阳问产妇:“有没有感觉到这里发热?”
产妇道:“开始有点热了,但不是特别明显。”
许阳又赶紧用了上述一套手法,这次针刺人部的时候,产妇就急忙道:“热了,我手好热,身上也热了许多,感觉有力气一些了。”
许阳微微颔首,继续用着烧山火的手法,待手法用毕,观察患者的呼吸,然后随着产妇吸气缓慢之时将针拔出,然后赶紧用手扪住了针穴。
许阳问道:“现在感觉怎么样?”
产妇像是回复了不少力气,她回道:“感觉我手上有一股股的热气涌出来,身上也热了起来。”
“好。”许阳应了一声。
产科的赵医生有点不信,上来摸了摸产妇的手,又摸了摸另外一只手,发现针刺过的手的确比另外一只手热,他用手都能感觉出来了。
钱老微微颔首。
许阳见真的做出烧山火来,他也松了一口气,他现在做出来的成功率有70%的样子,这就不算低了。
他也是见到产妇的气感很强,才决定直接上烧山火这套手法的,效果好啊,见效快啊。这是急症啊,再这样拖着,产妇和胎儿都会有危险的。
许阳扪穴之后,稳定了。他如法炮制,在产妇另外一只手的合谷穴上,也用了烧山火的手法。
手法完毕,许阳再次扪穴。
这一次,产妇的反应就很强了。
产妇说:“热了,我全身都感觉到有热气涌上来了,好舒服啊。”
她生一整天了,早被折腾的精疲力尽,也被弄得烦躁不堪。这会儿终于有舒畅的感觉了,她感觉自己力气都恢复了不少。
许阳见产妇浑身有热感了,就松开了她的针穴。然后拿了一个酒精棉出来给患者消毒,他要针刺三阴交。
许阳选中穴位之后,对患者说:“跟刚才一样,嘴巴吸气,鼻子呼气,不要刻意,自然吸气呼气就可以。”
许阳看着产妇呼吸,随着产妇吸气之时他用舒张押手法,不捻不转缓慢地将针直接进入了地部。
这种进针方法有个俗名叫偷针刺法。
跟烧山火不一样,烧山火是天人地依次三部,是由浅到深的。而透天凉则是相反,是地人天,由深到浅的。
许阳将针刺入地部,右手扎针,左手候气,待针下沉紧之时,将针急提人部,再将针尖由人部刺向地部有感应的部位。
许阳也一直在问产妇的感觉。
产妇现在对许阳信任极了,有问便立刻回答。
许阳轻插急提六次,手法跟烧山火是相反的,他问:“有没有感觉到凉凉的感觉。”
许阳心中也有些紧张,因为透天凉手法比烧山火难,他的成功率在63%左右。
不过这次,产妇的气感特别好,产妇道:“有,那一块感觉有点凉了。”
“好。”许阳应了一声,然后用刮法守气,然后将针急提天部,再次从天部朝着人部有感应的部位慢插急提六次。
手法用毕,许阳随着产妇呼气而将针拔出,这一次就没有按住针穴了。
产科的赵医生也过来探了探皮肤温度,这就没有刚才明显了。
许阳又对着产妇另外一只脚的三阴交穴位用了透天凉的手法。
一套做下来,针毕,拔针。
许阳看了看产妇的情况,微微皱了皱眉,他又取了艾绒出来,准备艾灸至阴穴,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是矫正胎位和催产的经验效穴。
许阳刚把艾绒取出来,正准备做艾灸呢,却见产妇突然捂住了肚子,痛苦地叫了起来:“我好疼……好疼……”
黑皮男子一下子慌了神,赶紧跑上来了,焦急喊道:“凤啊,怎么了,怎么了?不是一直都不怎么疼,怎么治着治着还更疼了?怎么了,这……怎么了?”
“让一让。”产科赵医生把黑皮男子一推开,赶紧检查一下,他惊喜道:“呀!耻骨开了,快,快推产妇进产房。”
护士们赶紧上来忙活了。
麻醉师看了看,搓了搓手,怎么感觉好像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许阳也神情一松,交骨终于开了。
钱老也满意地对许阳点点头。
刘院长看了看手表,惊叹道:“太厉害了,太厉害了,十五分钟,就用了十五分钟啊!”
许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之前只在针灸练习室里面做过急诊,现实中,还是第一次。
第四十二章 收徒
世界卫生组织对一个国家剖宫产率的红线定在了15%,而中国却是一路飙升到46%,稳居世界第一,接下来的几十年都是剖宫产的快速上升期。
许阳对他说道:“你去煎药了,没有看见。前面产妇的丈夫因为我年轻,不信任我,想找别的专家看,可是他们……”
刘明达也顿时脸色一沉,摇了摇头。
钱老在前面也叹了一声,说道:“凡大医治病,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钱老停下了脚步,抬头看着已经昏暗的傍晚天空,他悠悠而叹,语气黯淡:“中医传承千载,救死扶伤数千年,扶危济困千载有余。”
“史上的那些名医大家,哪个不是于最紧急关头,斩关夺门,与阎王在分毫之间争夺性命!可时至今日,竟无中医敢治急症重症了。”
“细数历代,自中医诞生之日起,何曾有过今日这般局面啊。今日之中医,何谈能成为是一个完整的医学啊!难道我们现在的中医,竟无一人能治急症重症了吗!”
刘明达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心里憋屈的厉害,世人都觉中医是调养身体的慢郎中,没几个月都见不到疗效。
急症没他们的份儿,重症也没有他们的份儿,他们就像是游走在医学边缘的保健营养品一样!何其的屈辱啊,这怎么能说是一个完整的医学呢?
第四十三章 为了引起您的注意
最后许阳和刘明达都拜了钱老为师,许阳是师兄。
钱老回了苏州老家养老了,许阳和刘明达每年都会抽空过去看他几次。只是他们的工作真的很忙,这两人的名气越来越大,来挂他们号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钱老要过世了。
两人立刻放下了手上的所有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苏州。
刘明达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不停地擦着眼角。
钱老笑了一笑,突然呼吸声变得粗重起来,喘气如牛,头上也出了如油一般的汗水,钱老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水,他喘着粗气说道:“气喘如牛,出汗如油,这是到大限了。”
第四十四章 岳母上门
钱老走了。
许阳和刘明达都怅然若失了许久,在参加完师父的葬礼之后,两人回到了北京。
在刘明达当上副主任之后,没过几个月,许阳在诊治完一个妊娠身痒的患者之后,微微叹息了一声。
因为他的第二次跟师时间到了。
许阳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现在医术总体评价是市级专家,对妇人病的诊治和针灸技术是省级专家的级别。
不过现在的刘明达教授却是大国手级别的妇科名医,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自己在1986年就回来了,刘明达教授却是比自己多了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
从省级专家到国手之间,无疑有一条巨大的鸿沟,阻拦了无数人。许阳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一定能跨越,也不确定自己到底需要多久才能跨越。
第四十五章 许医生稳如老狗
第四十六章 你被PUA了
第四十七章 我是你大爷
许阳写医案,一边写,他还一边说:“女子妊娠之后,血聚胞宫,肝主藏血,此时藏血不足,血不养肝。肝血越虚,肝火越旺。”
“再加上比如七情内伤,郁怒伤肝,肝火一旺,木旺乘土,就会横逆犯胃。再加上妊娠之时冲脉气盛,冲气夹肝火上逆犯胃,导致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所以会吐的厉害!”
“还有一个原因是脾胃虚弱,脾主生清,胃主降浊,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胃失和降。”
“还有也是跟冲脉气盛有关系,妊娠之时,血聚冲任养胎,冲脉则会气盛,冲脉隶属阳明,易犯阳明胃。如果脾胃虚弱的话,易被冲气上逆所犯,而至呕吐。”
“一般情况下,是这两种病机,但是呢,这是教科书上的说法。我们在临床上呢,一般细分三种,肝旺气逆,胃气不和,还有中虚胃寒。除了主证之外,一定要顾及兼证。”
许阳写好病案,抬起头,露出了和善的微笑:“记住了吗?”
第四十八章 你师父没教你吗
曹德华也很意外地看了许阳好一会儿:“你来教我?行!行,患者呕吐黄水,头晕,大便干燥,舌苔薄腻,根微黄垢,口干咽苦。”
“脉象弦数,症状非常明显。就是肝胃不和,肝火旺盛,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上涌,痰浊不降。舌象和脉象都证明了,她的症状也符合肝火旺盛的病因,不然何来口干咽苦,头晕之症呢?”
“既然是肝胃不和,痰浊不降。我以《医宗金鉴》的加味温胆汤主之,有什么问题?二陈汤、生姜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芩、黄连、竹茹清肝热,除烦止呕。”
“枳实宽胸和胃、调气降逆;麦冬、芦根养阴清热除烦。要不要我再把剂量告诉你啊,许医生?”
最后几个字,曹德华用上了揶揄的口气,说完之后,他嗤笑了一声。
张可瞥了一眼曹德华,皮笑肉不笑道:“你说的这么厉害,怎么没给人治好啊?”
曹德华身子一晃,高人姿态瞬间保持不住了。
曹德华脸上立刻就挂不住了:“那是见效没这么快,你知道吧!还有你肯定也吃了别的药,这相互影响,你等下跟我回医院再检查一遍。”
许阳微微叹一声:“不是这样治的。”
曹德华没好气问道:“那你说怎么治啊?”
许阳道:“辩证错了,患者并不是肝火旺盛,肝胃不和,而是中虚胃寒。”
许阳却道:“口苦,未必一定是热证。《圣济总录·胆门》中有谓‘胆虚生寒,气溢胸膈,头眩口苦,常喜太息,多呕宿水。’”
曹德华的笑容顿时在脸上僵了一下。
他争辩道:“那只是很个别的情况,你看她除了口干口苦,她舌苔还薄黄腻呢。脾胃虚寒的人,怎么会是黄苔呢?”
许阳又道:“淡舌白苔,亦有热证;黄厚满苔,亦有寒证;舌绛无津,亦有痰证。当以脉、证、便、溺参勘。”
“同志,麻烦你再把舌头伸出来一下。”许阳对章鱼二姐如是说道。
“哦。”章鱼二姐再次吐出舌头。
许阳指着说道:“舌诊的时候,可不能单纯只看舌苔,更要注重舌质。如果她的舌质红而苔黄,多为脏腑积热。可若是舌质不红而苔黄,多是内寒外热。”
曹德华都听懵了。
其他人也听得精彩,这治病怎么听着像是在破案,抽丝剥茧的,怎么这么多假信息啊?
“不对,不对!”曹德华忙叫了两声,他道:“你说的这些都只是概率很小的病证,那还有脉诊呢,她可有数脉,数脉主热啊!”
曹德华松了一大口气,他差点被许阳绕进去,还好有脉诊为证。
许阳又道:“没错,数脉是主热证,有虚实之分,有实热也有虚火,患者自然也会口苦口干,但是啊,我们治病不能这么想当然。”
“《脉理求真》有云:‘是以有人见数脉,多作热治,讵知脉有真假,数有虚实。仍需察其兼症兼脉,及脉有力无力,以为分耳……如细小强滑、细数软绵,纵有身热,须宜温治。’”
许阳又对曹德华道:“你再仔细诊诊她的脉,看看还是弦数之脉吗?你的脉诊可不够认真啊!”
曹德华一下子就尴尬起来了:“那你说她……她是什么脉象?”
许阳答道:“左细弦数,右滑数。”
曹德华怔在了当场。
许阳耐心地跟他解释道:“细脉呢,跟弦脉很像。但是细脉是按之如丝线,弦脉则是按之如弓弦,细脉沉细而软,弦脉按之如弓弦。你不认真啊!”
许阳道:“诊脉呢,一定要认真仔细,全神贯注,切不可随意对待,不然会非常容易出现误诊的。”
“细脉主虚亦主湿,《脉里求真》曰‘细为阳气衰微之候。’这种脉象也是可以主证阳气不足的。当然了,这不足以绝对判断阳虚。”
“再看她的弦脉,弦脉可主肝病,但也主疟疾、痰饮和疼痛拘挛。《四诊抉微》中云:‘尺浮弦急,下部为痛,沉弦细涩,阴证寒羁。’”
“我们做诊断,一定要四诊合参,小心谨慎,你不能看见弦脉和数脉,又看见患者似乎有热症,就什么都不管了,断定人家是肝火旺盛,肝胃不和!”
许阳语气中带着批评道:“这个患者的病机藏得很深,你一次没有诊断出来,也很正常。可你已经在用了凉药无效之后,怎么还这么固执己见呢?”
“居然还能把责任都推到患者身上!还说人家乱吃药,还说药见效慢,如果你用药对证的话,见效能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