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高价还能挺多久?
星巴克的高价还能挺多久?
疫情后,中国成为诸多海外企业依赖的市场重心,包括星巴克。根据第三财季财报,星巴克净亏损6.78亿美元。鉴于这样的业绩,星巴克计划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内关闭在美400家直营门店,同时在中国增拓500家新型门店。但押宝中国,星巴克就没有问题吗?“市界”指出了星巴克面临的新问题。
*业内标杆
就目前而言,很多中国城市把有多少家星巴克门店入驻,作为城市活力象征的软指标。这是星巴克品牌力的象征。一些城市或者物业,会愿意给星巴克很高的房租议价权。甚至还有地方会给装修补贴,或签署业绩承诺。数据显示,一家普通咖啡馆的成本结构中,房租成本占到了25%,星巴克则将房租成本降到了10%左右。
一些供应商也会以跟星巴克合作为荣。因为星巴克验厂比较严格,成为星巴克供应商能给自己背书。尽管做星巴克的供应商,有可能会在价位上被压得很低,甚至亏损,但有了星巴克的背书,其他的产品也好卖些。
*标杆遭遇滑铁卢
2018年瑞幸异军突起,作为对比,从。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星巴克内地及港澳地区同店增速放缓。同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内地及港澳地区门店增长9年来首次为负。
瑞幸发起的规模战和价格战是星巴克始料未及的。仅用一年时间,瑞幸开店就超过2000家,这是星巴克花了17年才做到的。2019年底,瑞幸咖啡的店面数量一度超过星巴克。为了获客,瑞幸从成立之初,就常年派发各种折扣极低的优惠券。可以说,瑞幸直接破坏了大陆咖啡的市场定价。
过去,我国现磨咖啡一半消费市场掌握在星巴克手中,星巴克也因此主导了行业定价权,独立咖啡店的定价以及消费者对于咖啡价格的认知,都受到星巴克价格的影响。瑞幸的出现,搅乱了原有的市场价格体系,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咖啡价格。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还是最受价格吸引。
*星巴克的新挑战
虽然疫情对星巴克的业绩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在新兴市场出现的新对手,以及他们给咖啡行业带来的改变,将是星巴克下一阶段面临的更大挑战。
瑞幸的出现让更多公司和资本看见了入局的可能。2019年,三顿半、连咖啡等品牌崛起,一级市场咖啡行业融资活跃。农夫山泉等传统饮料企业和各个茶饮品牌,也不断推出自己的咖啡产品。5月Tims也拿到了巨额投资。
在瑞幸之后,现在大的咖啡项目都是由一个大餐饮集团、一个头部成熟品牌加一个资本方一起运作。这会让咖啡市场变得细分,而细分市场的顾客被吸引走,星巴克就会被动了。
星巴克现在在加速下沉,并启动了外带的“啡快”门店。只是星巴克卡在了价格上。同类竞品都在通过烧钱补贴拉低咖啡单价,但星巴克不敢贸然降价,但对于外带产品没有享受空间服务也还是一个价格,对受众吸引力不大。
星巴克在疫情前就着手在三四线城市开店。如何平衡星巴克在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用户心中的价格,以及搭上互联网的列车,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将成为星巴克最重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