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像红尘掠过一样沉重 — 张彧博士
POSTED ON: 2023-04-03
CATEGORY: LESLIE
EDITOR: CARSON LIN
Text:Yui; Photo:Oiyan Chan
张国荣、哥哥,之所以能够成为传奇及经典,其在台上幕前留下的辉煌踪迹早已为哥哥奠定无数成就,然而,无数成就永存下来却变成了流行文化,细水长流。 翻开不同产物,流行文化研究学者张彧博士发现哥哥的影响力远比大家所想的深远,即使他已离别二十年,那份精神与存在原来早已一代传一代遗留下来。 假以时日再次认识哥哥,才发现哥哥不曾离开过 — 能有多少明星离世后,别人会一直怀缅他到现在?

我是张彧,是一个旧书纸品收藏者及流行文化研究学者。
其实最初没有要刻意找寻旧物,我也不算是哥哥的狂热份子。 一开始之所以收藏哥哥的物品,只不过是以一个研究流行文化的角度,通过旧物件旧文字,去还原那些不为人知、或者被人遗忘已久的故事。 有时通过这些点滴,你可能会对事情重新有自己的一个理解。 所以收藏张国荣对象的初衷,是想要重新想认识他。 正如收藏的这两本往期的《选择》月刊。 如果了解更多哥哥的家族背景,会发现他大部分兄弟姐妹都是社会贤达。 他的姐姐张绿萍是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首任总干事,当年登上第二期《选择》月刊封面的其实是哥哥的两位外甥女。 后来哥哥更是首位明星登上《选择》月刊封面,受访时分享了自己到日本买裤的心得,还有收藏黑胶唱碟的习惯。 你会发现哥哥虽然出生在一个多人家庭,时常感到孤独,但却非常注重家庭观念。
在电视剧衍生出《啼笑姻缘》与《铁塔凌云》这样的经典曲目之前,粤语流行曲一直都不是香港乐坛的主流,到罗文领头的时期,张国荣、陈百强、钟保罗三剑侠可算是当年的新生代人物。 当中哥哥的崛起与当年的青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七十年代经济飞,承接八十年代的婴儿潮,年青人口足足占总人口三成的比例,换言之年轻消费者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群众。 谈及明星,就是谈论观众,明星就是投射出一种让观众趋之若鹜、难以达到的形象,在任何一个时代这一点都大致相同的。 但每一个时代,观众所追求那种讯息都是很不同的,拥有偏执的重点。 当年他的竞争对手陈百强与谭咏麟,在圈中是要营造出一个正面、浪漫、梦幻的形象,但张国荣却没有止步于这个层面,他在香港的流行文化洪流中并不甘于做一个木偶。 他是一个艺术家,是一个愿意突破和创新的人。 无论音乐、演戏抑或时尚,他将所有的艺术元素全部结合起来,开辟出一个新的潮流。

诗人洛枫就曾经在《禁色啲蝴蝶》分析了哥哥的各种艺术形象。 他可以是《武林世家》的大侠,也可以是《侬本多情》的富少,亦都可以是《枪王》的杀手,他是一个愿意发掘自己的人。 有些艺人终其一生在做同一个角色,投射出同一个形象,去满足市场需要。 但他却好钟意挑战自己的能力。 正如千禧年的《Passion Tour》演唱会,哥哥穿起了时装设计大师Jean Paul Gaultier突破性的服装登场,但最后却被媒体与观众炮轰不男不女,负评如潮。 其实香港乐坛历史上,哥哥都不是首位以女装形象登上红馆舞台的人。 1983年5月5日,许冠杰创下是首位在红馆举办演唱会的歌手,在第一场演出,他就曾经假扮电影《杜丝先生》中的Dustin Hoffman,以女装登场。 但哥哥却是第一个明星,可以将这样雌雄莫辨的形象,毫无保留展示出来的人。 他就是时常有这样的冲动,将所有真实的事,带给观众。

他让香港流行音乐的文化没有停留在一个肤浅的、表面的层面,而是受到全世界成个亚洲的拥戴。 你细想,能有多少明星离世后,别人会一直怀缅他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