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夏日记忆)
“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人生在世,小心无大错。”
作文章是好事情,但是不可以写太过主观的东西,君不见,苏子瞻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朝堂上政见不和,被刻意诬陷,尚且能搜罗出四十余篇诗文,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以做伪证,使其身陷“乌台诗案”,险些丢了性命?何况你我这班凡夫俗子写出的文章,词句既不优美华丽,内涵又不婉转含蓄,披毛索黡,最是容易不过,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身陷囹圄,无人搭救,那才悔不当初,但既然已到此境地,恐怕为时已晚,再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明史案”不就是如此嘛,一句“造写逆书,诋毁大清”,编著者,校阅者,作序者、卖书者、买书、卖书、藏书者甚至刻书送书印书的人皆遭株连,前后共逮捕了二千余人,虽然至今被害之人的数目仍无定论,但最少也要七十人左右,余下众人也各得刑罚。
可怖!可怖!
不过讲到“literary inquisition”,就不得不提一提“日记本”了,落到有心人的手里,这就是一等一的杀人利器,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毁在这上面,秋后算账那可真真是怕死人了,日记啊,还是写在本子上,写完一本,即刻焚毁,不留片纸只字,方可安心,谁知道哪一天会不会被小人惦记上,将那无关紧要、无关痛痒的话语化作淬毒的匕首捅到自己的心窝中。
王阳明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