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军制

金人在未建立国家时,各女真部落结为联盟,1115年,金太祖于上京会宁府建都,国号为金。
金朝建立之初,军事大权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后中央军事不断发生改变,由中央辅政到最后的枢密院。
中央辅政勃极烈的成员由各部统帅组成,以辅助皇帝处理军事与政务上的事情,随后为适应与辽、宋作战逐渐增设各类官职机构。
开始是设置都统而这些都统由勃极烈内各统帅兼任,而后又设置内、外诸军都统。到金太宗时建立都元帅府并设立都元帅与左右元帅、左右监军与左右都监七个职位来统掌军事。
当完颜亮主政后便撤销元帅府而仿照宋朝设立枢密院作为军事统领机关,并设立枢密使、副使、签枢密院使,而行政上还是尚书省来节制,后来改为平时是枢密院战时就改设都元帅府或者两者并置。尚书省下设有兵部掌管兵籍、军器、城防、镇戍、厩牧、铺驿、郡县图志等等等等。金朝还学宋朝设有殿前都点检司,侍卫亲军的马军步军各有都指挥使司、拱卫直使司,武卫军都指挥使司,他们负责保卫皇宫安全与京城安全。金朝的边防机构还设立统军司、招讨司分别以统军使、招讨使为长官掌管驻军,后又于各路设置总督府以处理军政民政。各路下还设立州,而州又分三种,节度使统领本州军事的是为节度州,防御使统领的是为防御州,刺史统领的的州为刺史州。金朝后期又是学人家宋朝设置宣抚司、安抚司、经略司、招抚司来掌管一州或是数个州的军事指挥。
当要调兵遣将时会以符牌为凭证,符牌分为三种:虎符的作用基本上都知道用于发兵,而信牌则用于领兵督战,递牌就是用于传达皇帝本人的指令或是什么重要公文。
金军初期实行族兵制,但是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对兵员的需求也就增多仅仅是金人自己已经满足不了,金天德元年开始强征汉人入伍组成签军,开始时是征汉人,但是后来扩展到全国各地,只要是国内的,不管你是汉人还是金人还是契丹人,只要是20以上50以下的就给我进入军籍随时听候军令调遣。在部分地区还实行募兵制度,在一些地方为防猛兽剿匪患就设立射粮军,这些射粮军都是官府掏钱拿银子招募些个17岁到30岁的青年组成,当正规军队人数不足时,便会由射粮军中进行补充。
金军的后勤以不能是曾经的靠就地抢劫来解决了,必须有一套后勤保障制度,军器监以及军器署负责兵器的制作、保存、配发,各地州府还要有军器府与作院以更具体负责兵器保存调配。
《金史.选举志》载:凡军功有六:
一曰川野见阵,最出当先,杀退敌军。
二曰攻打抗拒州县山寨,夺得敌楼。
三曰争取船桥,越险先登。
四曰远探捕得喉舌。
五曰险难之间,远处报事情成功。
六曰谋事得济,越众立功。
六军功立其一项就可获赏,与军功相对惩罚也是极其严厉。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载: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伍长皆斩;百长战死,什长皆斩。为针对战事减少而出现的纪律松懈还严禁找人替代训练与骑射怠慢,为整顿军纪还不准随意入城不准抢劫百姓。
最近我快叫某些人的智商给感动哭了,真的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