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论|香港不能沦为湾区“老街”

中共中央、国务院昨日颁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开发建设前海不仅仅是从国家层面推动深圳继续创新实验国家全面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的发展战略,更是在推动湾区融合湾区发展的战略布局的基础上,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央已经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从区域协调发展两个层面为香港未来的持续发展繁荣,铺定了清晰明确的发展双轨,香港只要紧紧把握国家发展规划,善用“两制”优势,依然可以在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发挥桥梁作用,依然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社会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跷跷板,尤其是国家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更加不会造成区域零和困局,必然会形成双赢多赢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的珠三角经济发展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的勃勃发展势头,已经证明了国家发展战略无与伦比的规划优势协同优势持续发展优势,这是传统的资本自由市场经济所难望项背的得天独厚的体制优势。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始于40年前的深圳特区“三来一补”前店后厂模式,深圳是后方的厂,香港正是前方的店。香港40年来在国家外引内联的改革开放格局中,自始至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全面开放战略的推进,随着内地各区域板块社会经济发展的跳跃式发展,各省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走上了全球经济竞争的前台,亦由此,香港特区也渐渐不再成为内地省市走向世界必经必走必过的桥梁。
正是祖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延续40年的前店后厂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逐渐转变为前台后店发展新模式。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在积极主动搭台唱戏,网络经济的发展更为这种转变提供了无限可能,市场也为每一个地区与行业提供了豁然开朗的无限可能。香港若果还抱持传统的前店后厂思维,抱残守缺,不能认清形势与时具进,甚至在大湾区融合发展中囿于“瑜亮”,又或坐井观天,又或高谈阔论,甚或夜郎自大,今时今日台湾地区的现实就是对香港最生动具体的警示。
香港回归以来,不是没有规划过自身的发展路向,数码港也好,中药港也好,科技园也好,最终都未能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当深圳培育拥有华为、腾讯、中兴、大疆这样竖立世界的科技巨臂之时,香港还沉浸在深水埗黄金电脑商场人来人往的喜悦欢悦中。值得反省的是,港人熟知并不时光顾的深圳老街,早已成为10元20元廉价商品集散地并已失去昔日的辉煌,而香港特区迄今还在延续“购物天堂”的美梦。香港没有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的人才吗?答案是否定的,答案也是明确的。香港需要的是痛定思痛后的破旧立新,需要的是开拓创新,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后果,只能是勉为其难地去守住那片残旧的店面,守住虽有人气但无进项的家业。如斯结局,只能是沦为斑驳陆离被人遗忘的“老街”。
香港已经迈向由乱转治、由治而兴的历史转折时期,《前海方案》出台实施恰逢其时,必将为香港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机遇,为香港持续发展及大力改善民生解决住房等问题提供战略发展契机。全面落实“爱国治港者”恰恰为香港中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社会政治机遇。中联办骆惠宁主任说得好,“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勇敢跳出一地一时一行一业的思维局限,自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以胸怀国家的战略思维和宏阔超前的国际视野,充分地在“两制”中游刃有余,从理念思路到体制机制都与国家规划同步,与中央思路一致;找准香港的发展新定位、新方向,用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超前思维超前规划,让香港在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辉煌成功中,重新绽放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力。罗马城不是一日建起来的,深圳繁荣也不是一年规划成的。虽然“前海方案”对于香港特区管治团队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八股味,但是用心悉心尽心揣摩,必然会豁然开朗,必然会柳暗花明,必然会先机处处。悠然自得地漫步信步“老街”,不仅仅会影响个人的官运前程,更会阻滞700多万港人的锦绣钱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对香港、澳门发展而言,‘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是新的重大机遇。” 《横琴方案》与《前海方案》相继出台,充分表明了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决心,充分说明了中央全力推动港澳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充分表现了中央借重国家规划将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意图,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港澳长远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有力支持以及对港澳同胞福祉的最大最真切最具体关爱,充分展现了中央期望香港与内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中央不希望香港慢进,不希望香港掉队,更加不希望东方明珠沦为湾区“老街”。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破则不能立,香港社会上下不仅仅要良政善治,更要破釜沉舟,更要励精图治 。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必自我始。只要明确目标,精准定位,科学规划,香港的“老街”一定会成为“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