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篇的证据补充和分析——补史记原文
关于六国君王后宫美人的下落: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衤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 (三十五年)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秦始皇三十七年九月)九月,葬始皇郦山……二世曰:“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需要指出的是,胡亥为秦始皇最少者(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秦始皇三十七年,胡亥二十岁,九月继位。也就意味着,秦王政十七年以后再无新生子嗣。这一年,秦灭了第一个战国七雄,韩国。 而秦灭六国,就把其国的宫殿拆散搬到咸阳北边山坡上重新修建,组装如故,把钟鼓、美人放进其中。 至二十六年灭齐,则到三十七年秦二世继位的时候,咸阳北坂宫殿藏美人,最少为齐女十一年,最多韩女二十年,也难怪二十岁小鲜肉胡亥不喜欢,把她们给秦始皇殉葬。 关于六国精英的下落: (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 二十八年……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 ……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三十年,无事。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 徙谪,实之初县。 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於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原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三十六年……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三十七年)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秦二世皇帝元年)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二年九月左右)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汉元年十一十二月左右)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 项羽下相人也……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後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 (汉惠帝)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集 解 皇甫謐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時年二十三。」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我们逐一分析。 秦始皇在二十六年也就是统一那年,就宣布要迁六国十二万户到咸阳,但直到三十一年才出现了治安恶化和粮价上涨。则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十二万户是三十一年才集中迁入咸阳,引起一系列问题,二十六年只是计划,并按照户籍列举了名单。 二十八年秦始皇以封禅为名,在山东搞了小范围试验,迁徙三万户“黔首”在琅琊台,用三万户老百姓做实验。三年后的三十一年才把这么多人迁入咸阳。 那么迁入咸阳前的集中地是哪里? 栎阳是个很好的参考,因为项梁曾经被栎阳政府传唤,秦帝国要把十二万户六国地头蛇抓走,史书上并没有因此闹出动乱,甚至特意在三十一年前迁入咸阳的前一年写无事,显然秦政府是较为和平地处理这件事情的,甚至允许这群豪富携带钱财,并没有像纳粹集中营对待犹太人一样夺走他们的财产。 因此,这些人没有生事,他们听说要去咸阳,咸阳是首都,虽然受到监视,但有财产,也不怕。 十二万户带着巨量货币的人进入咸阳,当年就引起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治安恶化(秦始皇加四个武士,五个带刀的人,抢劫犯都敢抢,说明抢劫犯要么人多势众,要么已经不怕死了,总之治安真的非常差了)。 张良在三十一年的前两年刺杀秦始皇,那么他是什么时候散尽家财混黑社会的? 我们得看他的年纪。刘邦曾问他年纪,以确定跟项伯的礼仪应对,则刘邦张良年纪差不多大。而刘邦是前247年出生,也就是秦始皇继位为秦王那年。或许张良比刘邦大几岁而已。 其实考据这个很难直到张良何时散尽家财。只能说张良不亏是韩国人,韩国人喜欢搞阴谋,他必然已经根据二十六年秦始皇宣布迁十二万户豪富和二十八年琅琊台迁三万户百姓实验,知道秦始皇是来真的,钱是保不住了,所以索性散尽家财跑路。 但另一个案例或许可以侧面支持三十一年迁咸阳事件。 吕太公避仇,离开单父县,搬到沛县。这个避仇就很值得说了。单父县、丰县、沛县是挨着的。避仇应该搬家远一点,为什么到邻县去?根本避不开仇啊。 这个搬家似乎单纯就是图改个户籍。在单父县,县令死活要把富裕的吕太公加在十二万户名单里,可是如果吕太公搬家到沛县,县令跟他关系好,吕家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六国权贵,沛令就没把吕家算进去。 那么吕太公当在三十一年左右搬去沛县,则刘邦娶吕雉就是这年前后。刘盈是三十七年出生,前面还有个姐姐,时间也合适。 那么再看项梁、项羽、项燕,涉及到三个地名,蕲县、下相县、吴中县。 项燕起兵击秦,王翦采取乌龟战术,项燕后勤捉急,一年后自己就撤退,复员回家,王翦围项燕于蕲县,项燕自杀。 项梁吃了栎阳的官司,让蕲县的官员给栎阳的官员去公文,事情免掉。 为什么是蕲县? 我个人认为,项燕项梁的家就在蕲县,秦灭六国后登记造册,项家户籍就在蕲县。项家当然就在十二万户名单里。蕲县官员曹咎给栎阳官员司马欣去的信,应当就是公文,证明项家死绝了,户口没了。也可能不是政府公文,而是私人信件,求司马欣把项家从名单里去掉,或者去掉几个。 项家爷爷项燕死,儿子里只有项梁一个活下来,除此之外项家还有另一支,就是项伯。项伯不是项燕直系后代,但显然也被列入十二万户名单,他投靠张良,跟着张良跑路了。项羽项梁跟项伯关系应当非常不亲密。刘邦投靠项梁将近一年,没见过项伯,显然项伯在项梁军中地位不行,很外围的角色。 那么下相呢?下相县应该是曹咎帮忙证明项家人死绝后,给安排的新的户籍地和假名字,项羽项梁大概这辈子也没去过下相县。也可能去过下相县,想以假名字在下相县过一辈子,结果出了事,杀了人,立马跑路,去了会稽郡吴中县,山高皇帝远,才得以自由自在。 那么这个栎阳逮,应该就是十二万户名单的作用,秦政府按十二万户名单,逐个通知各地户籍所在地把这些豪强的近况都申报上去,并集中到栎阳。咸阳是京城,这种事没发生过,秦始皇不敢贸然迁入咸阳。二十八年在山东琅琊台实验后才决定实施。 所以这个栎阳应该就是十二萬戶移民的集中地了。 两年后,派曾经逃亡的人、赘婿、商人去南方的岭南和北方的匈奴旧地。那么这两年发生了什么就很好理解了。 曾经逃亡的人,指咸阳十二万户人里面试图逃亡被抓回来的。 赘婿指活不下去的贵族男子,入赘咸阳本地人家。 商人。 也就是说,这两年因为咸阳不宜居(夜里有团伙敢抢劫五个带刀的人,这个治安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抢劫犯团伙多厉害;粮价也太高了),很多六国豪富的钱袋子空了,但他们祖上家世好,皮囊好,入赘是可以的。男人入赘,女人嫁人。六国十二万户的年轻男人入赘,年轻女人只能为了活命而嫁给咸阳本地人。为什么是咸阳本地人,因为本地人有产业,钱能源源不断。六国权贵有钱也会花完,更何况物价飞涨呢。 除了入赘出嫁的,就是逃走的。关中不好逃走,把守关隘就能抓人。 商人。秦人没有经商传统,连所有制都是近来才有的,所以商人几乎百分百都是六国人。 好了,秦始皇出手,打断了咸阳六国精英的活路。你们女人可以出嫁或为奴,男人也可以给本地人为奴。但男人入赘,那就是占便宜,不允许。商业经商,不可以。逃跑,不可以。 就一句话,你们六国精英要搞事就把你们送远方吃苦,或者就烂在咸阳吧。 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之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很好理解。我让你们干六国豪富,你们就干,敢违背我就干你。 三十五年,也就是三十一年的四年后,始皇帝认为咸阳人多,结果开始修宫殿,迁徙总共九万户出去。 迁徙出去的是谁?是咸阳本地人还是咸阳十二万户六国人? 以秦始皇的做事风格,迁走的是本地人,留下来受苦的是十二万户六国人。但没有十二万户,他们是作为“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的一员存在的。 这本书注释,说隐宫是宫刑,注释者认为服役者七十万不可能都是宫刑。 正常说,这是对的。但这是秦始皇,是秦始皇要折磨十二万户六国精英的。 逃亡,你能禁止吗? 咸阳之所以叫咸阳,是因为它坐落在山南水北之地。山南水北为阳,咸阳就是重阳。 上文提到咸阳北坂的时候,就提到秦始皇灭国就把宫殿拆走运到咸阳北坂(坂就是高坡的意思),并充钟鼓美人。 如果逃亡者逃进北坂宫殿,“玷污”美人怎么办? 北坂宫殿是按六国宫殿原样修建的,咸阳城十二万户人有很多是经常出入本国宫殿的,方位都记得。他们逃亡的话,跑进北坂宫殿,可以轻易找到美人来一发。说不定他还认识,因为宫殿照旧,美人也照旧啊。 秦始皇为了防止逃亡者“玷污”自己在北坂宫殿的战利品,把所有男人阉割了,有可能吗? 为什么没有可能?你在低估秦始皇的残暴? 那么甬道就能理解了。他为了隔绝咸阳城里的六国十二万户仇恨自己的六国人,用甬道和吊桥把自己物理隔离开,安全多了。 修阿房宫。阿房宫不是建在北坂,而是在咸阳城里。为了让咸阳城的六国人更难爬上去,他故意让阿房宫修很高。 这一年,史记记载卢生劝说秦始皇,求仙这么久仙人不来是因为有恶鬼,他要求秦始皇“微行”以避开恶鬼,没有恶鬼仙人才会来。从此秦始皇不再自称朕,而自称真人,而且任何禁止任何人说他的位置,甚至泄露他说的话。总之禁止泄露他的一切信息,他自己甚至不再自称朕这个标志性自称,以避免泄露。 我在上文提到读史书需要注意精度。 这个记载里,秦始皇禁止透露自己信息是真的,在精度上已经很粗糙,可以置信。但是卢生建议秦始皇才这么做的吗?秦始皇自己就有这个需求。 而且从紧接着关于卢生的描写看,卢生心怀不满,他没必要为秦始皇着想。所以就精度而言,史书上有这么个事是确定的,就是秦始皇禁止泄露自己信息了。但起因是卢生恶鬼说吗?我认为这个不可采信。 从三十一年到三十五年,咸阳的十二万户六国人已经被折腾坏了。人家自救,他在三十三年抓赘婿、尝逃亡者、商人,断了他们活路。 这些人要饿死吧,他又不愿意。 咸阳北坂宫殿钟鼓美人,这些战利品向秦国人炫耀已经不足以满足秦始皇,得向昔日的敌人,此刻沦为七十万囚徒的六国权贵们炫耀才行。 他把他们编为囚徒,由少府章邯管理,去修长信宫,修阿房宫,修甬道,修骊山墓。 但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继续活下去,看着北坂昔日自己的宫殿,和宫殿里的美人,然后低头干活。 隐宫真的不能是七十万都隐宫吗? 如果有一个成功逃亡,跑北坂宫殿玩美人,不就玷污秦始皇的战利品了吗?七十万隐宫是完全可能的。 不光七十万囚徒是隐宫,北坂宫殿的美人,秦始皇临幸了,但没生孩子,最小儿子胡亥是十七年,灭韩那一年出生的。 秦始皇似乎从此再也不临幸自己的后宫,改为不停地临幸北坂宫殿的美人以羞辱昔日的敌人。但美人是他的战利品,敢拒绝美人生子。 为何这么说?因为秦始皇有胡亥扶苏,他能生育,但往后二十年他再也不生孩子,这个时间节点是十七年,是灭韩的那一年。 那一年华阳太后去世,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次年生母赵太后去世。 是否秦始皇性行为异常,导致两任太后去世呢。 也可能没有因果关系和相关性。但十七年这一年有三件事发生,且都跟后宫有关,是值得牵强附会的。。。 我们接着看,次年,三十六年,占卜迁徙、出行吉利,于是迁移三万户败仗到北河、榆中地区。是迁徙的秦国人还是六国人?是秦国的咸阳本地人,还是咸阳的六国人? 秦法严苛,三十一年到三十五年,四年时间咸阳城里大逃杀,难道只有六国人在受苦?物价上涨是不分六国钱秦国钱的。所以很多秦人显然也深受物价上涨之苦,只能犯法,从而获罪,成为七十万刑徒的一员。 咸阳城四年下来,本地人也不乐咸阳,这是完全可能的。 在三十一年(我们称之为迁年吧)的两年后,迁走的是商人、赘婿、尝逃亡者。也就是说,迁年两年后,日子虽然不能过,但商人赘婿尝亡者才会被迁移出去戍边,戍边是惩罚。 到了迁年四年后,迁出去戍边,竟然成了咸阳百姓的奖励。 你就说说这四年咸阳城是何等的地狱吧。 如此地狱,以至于连秦始皇都知道,咸阳城逃出去的漏网之鱼防不住,可能会跑北坂宫殿玷污他的战利品,所以把囚徒都给阉了。咸阳城北坂的美人们他临幸完吩咐上避孕措施。 总之突出一个阴。咸阳城里的六国男人被阉割,宫殿里的六国美人被禁止生育。 咸阳这个名字就是重阳的意思,阳气多旺盛的名字。你就说说此刻咸阳城多阴气森森吧。 秦始皇很有黑色幽默。 我看B站有女up穿古装去咸阳祭奠秦始皇,你是多想不开啊。 你说秦始皇对付六国权贵,对六国百姓好。真的吗? 不对。我稍后开一篇,给大家掌掌眼,喊了两千年的暴秦,人家不是白喊的,是真的暴。 很多人,这里cue学出秦砖汉瓦的刘三解,他用的史料就是按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物价上涨是秦始皇勒索咸阳的秦国百姓所致。很不幸,这是个事实性错误。刘三解用这样一个错误的根基构建他《青铜资本》的经济学逻辑,书需要大改了。 很多人读史记秦始皇本纪,似乎没有注意到六国十二万户精英的下场,草蛇灰线,是隐藏在三十一年变化里的。 如此则理解就错了。 继续原文:三十六年占卜那次,除了迁徙人口外,占卜说还适合出游,然后三十七年第一个月(秦始皇二十六年称帝后该颛顼历,以十月份为第一个月)就出游,并死在沙丘,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赵高胡亥李斯故事了。 这个占卜就很有意思,按后面的,似乎是占卜出游。是吗?三十五年咸阳都混乱不堪了,咸阳城的百姓难道不想出去?三十六年迁三万户,难道不是迁走咸阳城怨声载道的原住民吗? 这个占卜,他正经吗? 前面三十五年卢生说,他正经吗? 事确实发生了,那就是三十五年禁泄行止和三十五、三十六年共计迁出十二万户人口(哦?哦!嗯。),在精度上可以接受。但是因为卢生和占卜吗?这个是可以质疑的。 司马迁不是当事人,他是韩城的,现在山西或者挨着山西,根本不是咸阳本地人。他听说的或许有问题,资料可能也有问题。 我们一方面得信司马迁,另一方面得质疑他。 当然这里质疑卢生和占卜其实没有区别。是不是卢生恶鬼说和占卜,事儿都发生了。不过事情的背后,是我们应该结合上文分析,知道这两年发生事情的原因不是卢生和占卜,而是秦始皇故意在咸阳城炼蛊导致咸阳城的问题。 那么这七十万囚徒怎么样了呢? 史记紧接着说秦二世元年十二月份左右周文(周章)帅军进入关中,章邯上书建议赦免七十万囚徒部分人,以及一些奴家子,组成二十万囚徒军,打败章邯。 这二十万囚徒军,到钜鹿之战的时候已经损失十万多,死了一半(或者死伤失去战斗力)。在濮阳补充秦军后达到二十万秦军,才打败项梁,北上打败赵军的。 然后章邯投降,诸侯联军在新安坑杀秦降卒二十万。理由是六国人过戍咸阳者,囚徒遇之无状,也就是六国平民去咸阳遭到这些囚徒羞辱。 而坑杀秦降卒后,秦人恨三秦将恨入骨髓。则这些人是秦人。 问题是,章邯二十万囚徒军是补充过的,补充一半。那么遇六国平民无状的是二十万里的囚徒是确定的。但恨三秦将入骨髓的秦国百姓,是后来补偿进去的秦军家属,还是囚徒家属? 不过按道理讲,章邯不会选择七十万囚徒里的六国人,选择秦人就行,毕竟是六国人打进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弱置信地认为,囚徒军就是秦人。 则七十万里有二十万秦人,五十多万六国人。 刚才提到,这五十万六国人,大部分理应是十二万户六国精英在咸阳者,也有六国平民被调去修骊山墓的。英布就是其中一员,他成功逃跑了,刘邦带的人也是其中一员。 秦二世继位后,嫌弃北坂宫殿里美人太老,全部给殉葬了,史记说人数很多。 诗经一首诗提到曹国国君三百后宫,孙子去吴国的时候,吴王张口就给一百多后宫,则战国时候后宫只怕更大,或许达到一千(反正南北朝的石虎有三万后宫),六国后宫加起来,得几千后宫。 史记写的不止是六国国王的后宫,而是诸侯。实际上长安君、宁陵君、安陵君等等,也是有封地、宫殿、美人的,人数可能不多,但也是宫殿美人,也要按北坂上当战利品。 所以加起来上万人是可能的。 这些美人都被秦二世殉葬,“死者甚众”。 而这些囚徒呢,秦二世让囚徒修郦山墓,害怕修墓的囚徒泄密,把他们关进去殉葬了。 为何英布要逃走,为何刘邦以前往咸阳运囚徒可以,现在不行了? 刘邦曾经在咸阳见过秦始皇。那时候秦始皇故意让人看,则显然在三十五年之前,而七十万囚徒发生在三十五年。也就是说,很可能刘邦去运送囚徒看秦始皇的日子就是三十五年。当然也可能是三十一年到三十五年之间,不可能在此范围之外。 那么发生秦始皇三十七年九月份(最后一月)秦二世把工匠关进墓殉葬一幕后,这个消息会顺着徭役队伍传递到沛县。负责押解囚徒去咸阳修墓修阿房宫的刘邦,显然再也押不动人了,所以他也只能逃亡。 而在案发现场的英布目睹案发经过,直接跟几个(或者十几几十上百个)狱霸(不是灯)逃跑了,一溜烟跑到湖南。 一年后,陈胜起义,派葛婴去经略南方,葛婴以为可以立楚王,结果不是,就杀了这个倒霉蛋,回去报信,然后被杀。 信息不畅的英布也跟着起义打县官,遇到吴芮,吴芮也是个反秦好汉,嫁女儿给他(吴芮是吴越之人,吴越之人断发文身,英布脸上被黥,在吴芮看来反而很时髦,而且英布很强,就把女儿嫁给他了。除此之外还有墨子,墨不就是黥吗,墨翟黥布有多大区别?都以纹身受刑为荣,都很有武力,都很会打仗,不过黥布没有墨子有脑子罢了)。英布左等右等等不到葛婴,去陈县(楚国的最后首都,郢陈),结果葛婴早死了,连陈胜也本月刚死(十二月),英布遇到正跟秦军争夺陈县的吕臣,就一起干票大的然后跑去投奔项梁去了。 而秦二世登基后,继续要求咸阳的囚徒修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四月份,在秦始皇死亡九个月后,秦二世召集各地军中,选出五万材士(精英,特种兵),戍守咸阳。 咸阳人数又增加了,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命令各地郡县免费运粮食到咸阳,负责运输粮食的人自己带粮食吃,总之不能吃运输的粮食。 咸阳有钱,十二万户豪富入咸阳,咸阳本地有很多货币,大概都集中在本地最豪富的人手里(史记有三个召平,其中一个就是咸阳本地人,是秦帝国的彻侯或者列侯,他一直到刘邦的时候,显然秦二世时,他就在咸阳),可以轻易购买粮食,所以咸阳附近不能买运来的粮食。 秦二世三年十月份左右,钜鹿之战前一两个月,丞相李斯和冯去疾劝秦二世停止阿房宫,原文如下: 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注意最后一句,打了这么久,秦二世依旧要求各地按时徭役,而且阿房宫依旧在修。 这是咸阳囚徒在史书上最后一次露面。 此时章邯连战连胜,唯一败给项梁,也很快就杀了项梁,北上击破赵国,杀了赵王武臣,攻破赵国邯郸,把邯郸所有人迁移到河南,围攻巨鹿城。此时在秦二世看来,形势一片大好,所以他拒绝停修阿房宫和征戍徭役。李斯冯去疾进谏,他就处死了他们(在钜鹿之战前大概一两个月,此时李斯儿子三川守李由被刘邦杀死大概四五个月吧)。 再然后,一年后刘邦项羽入关中,鸿门宴后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不再有咸阳囚徒的记录。 注意,咸阳和咸阳宫室是不同的,宫室就是宫殿,秦始皇故意建很高,用甬道跟咸阳城百姓隔开。烧咸阳宫殿,咸阳城没烧。 但是这个屠咸阳,是满城集体屠杀?是占领? 首先咸阳城自始至终都是有一部分自由民的,比如我说道的召平。 史记三个召平:陈胜手下广陵人召平、西汉的齐国相国召平、秦东陵侯召平。 刘邦讨伐陈豨时,萧何吕后在咸阳杀死韩信,刘邦在外奖励慰问萧何,萧何高兴,秦帝国东陵侯召平(当然,此时他是平民)独自去吊唁哭丧,萧何听后大惊,把宗族子弟都送给刘邦当人质,刘邦才高兴。 关于这个人,史记记载是 ……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於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 秦灭以后为平民,他的财产呢? 项羽屠咸阳,这个召平可没死,所以屠不是屠杀。 史记提到几处屠咸阳: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要是屠杀秦人,秦东陵侯召平活不了。 好吧,关于秦二世和汉王时代的咸阳囚徒,我再也找不到痕迹了。 我想继续编,但历史不能编,所以就留待后人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