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户缔》——令人稍感惋惜的作品
【观前提示:本文涉及电影内容的大量剧透,请还未观影的朋友们谨慎阅读。】

目录
·写在最前面的话
·个人对于电影总体的观感
·谈谈我认为影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结



Part1 写在最前面的话
首先,本人并非新海诚的粉丝,这也使得除了《你的名字》在家中电视里曾有幸观赏外,其余作品我基本都只是听闻大名的程度而已。不过从另一种层面上说,《铃芽户缔》也是我第一部去影院观看(看的还是IMAX)的新海诚电影。
所以本专栏只会对于单部影片进行评价,毕竟没看过其他作品的我也没有资格去专门探讨新海诚式的叙事风格亦或是进行几部影片之间横向的对比。
另外,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电影亦或是其他作品的观感感想都是十分主观的内容,即便用再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也无法完全摆脱个人的主观色彩,所以,看完文章您若是有不同的感想或者不同意我所说的内容,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欢迎来评论区一同留言讨论。
以上是鄙人的一些废话,很高兴大家愿意花费时间浏览,接下去就进入正文部分。

Part2 个人对于电影的总体观感
首先总体来说本片让我感到有些许失望,这不排除我主观对电影本身有着较高预期的缘故。我从一开始就不是抱着去看爱情片的态度去观赏的,而是想去体会采访中新海诚导演提到的灾害之后仍要迈步向前再度拥抱生活的主旨内核。
而且我自己是很喜欢与作品共情的一个人,可在这次在观影的过程中却因为感情线以及一些剧情上的突兀感让我很难代入到角色之中,以至于在影片高潮部分演出时,坐在观众席上的我无法很好地去跟随角色一同被剧情带动或是与之共鸣,这种观众与角色之间的热度差也是我觉得本部影片中最为可惜的一个部分。
为什么说我觉得可惜?因为我很喜欢这部影片所想要表达的内核,以及本片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从日常过渡看无论是草太变成三脚椅在公路上狂奔的场景,还是后来二手超跑合不上盖的情节都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当铃芽一路上结识一个又一个的角色时,我也会被新海诚导演所描述的种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那份纯真的美好所触动,每一幕铃芽与那些小角色之间的互动我都能感受到导演想借此表达每一个角色在灾后依然要生活下去,且依然能再次去热爱生活。同时这些剧情也间接促进着铃芽的成长,有着一路上的旅程的冒险,经历过那一次次的雨过天晴后,铃芽也才在最后直面过去,与自己和解。
而在大场面上,我认为画面和音乐功不可没,不得不说电影的作画和美术风格都非常的出色,音乐更是使整个场景的渲染力锦上添花。整部电影从头到尾每一次的关门都能给我带来一股强烈的震撼,而画风和音乐两者也相辅相成牢牢兜住了整部电影的下限。至少我觉得电影本身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我写下这篇也只是觉得其实电影本可以有着更高的上限。只是在公路片这种线性的叙事结构下,主要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塑造出现问题还是较为致命的,这也影响到了本片真正内核的传达和上限的扩展。

Part3 谈谈我认为影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实在观影结束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明明本片花费了许多篇幅去塑造人物形象,以及男女主之间的互动,但为什么无论是我还是与我一同去观看的朋友们都觉得好像“差了点什么”。以至于让很多人都觉得男女主之间的感性线显得累赘与突兀。
经过一晚上的思考,我把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从最开始的“一见钟情”而与观众形成的情感落差
从故事最开始,铃芽见到草太脸红的那一刻开始,观众就有些无法跟上角色的情感与行为逻辑了,毕竟换作一般人也不至于突然翘课就为了去见一个稍有好感的陌生人,即便这在电影最后的轮回中告诉我们幼年铃芽也曾在“常世”中见过草太,所以会有那种熟悉与冲动感,但即使角色逻辑上勉强能行的通,但作为刚坐下来不久观看十多分钟的观众来说突兀感还是太强了,至少在当时我并没有跟上铃芽的行为逻辑,好好的怎么课也不去上就跑走了?为什么突然就对一个陌生人脸红了?类似这样的疑问盘踞在当时的我的脑海,而就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主线也就一下子开始了,这使我不得不继续跟上剧情而放弃了去跟上铃芽一开始的逻辑,而也就是这种像是随性而发的感情始端,让观众无法在之后的男女主互动中去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了。
2. 男主过于“圣贤”的人物塑造
虽说铃芽的角色塑造也存在一些小的问题,不过相比起来我认为草太的塑造问题更为突出,从最开始以一种瞬间“迷住”小铃芽的神秘帅哥的形象登场 ,到之后说明自己作为“闭门师”的工作,草太给我的第一印象比起一个男大学生,更像是从天上下来的使徒那般,配合起前期那种既成熟又不太想连累女主的酷酷性格,就让观众很难去联想男主恋爱时会是怎样。我本来想着没事,电影两个小时两人一路旅行总能有双方发展感情的契机,可以看到男主向女主展现自己更多人性色彩的地方。
结果怎么说呢,虽说男主变成三脚椅有着双重意向的效果,也有着很不错的喜剧色彩,但这也导致了草太这一角色在后期我们无法去观察其表情上以及各种小动作的细节。新海诚导演选择将草太变成女主母亲的遗物一同旅行这对电影本身内核和女主的成长和转变是有着象征和促进作用的,但这也使得本就有些僵硬的感情线雪上加霜。
另外,新海诚导演其实在影片中也确实有在想办法去丰富去塑造草太这一角色,像是一路上变成椅子的他与女主的幽默互动,也会对一些小事开怀大笑,又或是他想成为一名老师,有着很普通的房间等等。甚至在后期男主下线后还想用他身边的一些人去间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很多人说对于男主的塑造太少,但我觉得其实不少,但是全部都是正向的表现,这使得整个拼凑出的男主过于“完美”,而对于男主自身又缺少独白和心理描写。我觉得新海诚导演最后让男主说出“我想活下去啊”这种独白,也是想为了完善男主的人设,只不过这反而使角色产生了割裂感,因为前面的一切正向塑造都没有表现出男主的迷茫或者恐惧的情感,突然在最后爆发那么一下,确实会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3. 内核部分与感情线部分的相互争夺
就比如我上文说的将草太变为三脚椅的这一抉择,其实电影中让观众观感不佳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总结为电影想要表达的女主一路成长蜕变到最后直面过去拥抱未来的主线与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线其实是有所冲突的。对此我再举一个例子。
新海诚导演选择公路片作为电影的核心基调其实是和主线较为契合的,这也使得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角色,而影片对于每一个角色都有用心去好好刻画,使每一个配角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点,像是阳光外向的橘子女孩海部千果,小酒馆里热情好客的妈妈桑,长得很像不良但实际上是个好男人的芹泽朋也,他也是我本作中最喜欢的角色之一,甚至我觉得比男主刻画的还要立体形象(我心目中的真男主(bushi))。言归正传,这些细腻的刻画既是本片的优点,但这过于分散的角色刻画也使得男女主的感情线越发的不明朗。我认为新海诚导演是有考虑到有关这个的问题,是最终选择了女主自我救赎的这条主线从而淡化了男女主的感情线部分。
要说这样我认为也不是不可以,但冲突的点就在于,高潮部分的几个片段都与男女主的感情部分有关,而且感情线本身也掺杂在主线当中,这就导致使得女主的有些话语行为也随之变得不太合理,就像是被人诟病最多的那句“没有草太我该怎么活下去”又或是毅然决然的决定去救男主,最后为了拯救男主甚至有牺牲自己的想法,那个时候我想的是,女主就没有为自己的小姨再考虑考虑吗,为了爱情就这么放弃与之生活的家人了吗?其实我一直觉得如果主线中的感情部分换作女主和小姨之间的亲情,而男女主之间形成一种类似于一起冒险的伙伴那样的关系,这样一来观感会上升不少,这不但解决原片中铃芽与小姨只有一次争吵而缺少更多日常刻画的亲情部分留白的问题,而且这样也随之把感情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全部都能通通解决,关于这样一来的女主行为逻辑问题我觉得可以归于跟男主之间的羁绊和自身的那一份责任,把词再改一改,这不是合理多了?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大家看过笑过即可。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些就是本片的主要问题所在,当然,可能还有其他问题我没有提及,像是对于那两只猫的处理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些篇幅去描绘,毕竟大臣本身也是有着作为女主形象影射的功能,很多行为都能与女主的遭遇一一对应,但碍于篇幅我就不多做赘述了。
Part4 小结
我深知命如蜉蝣
死亡如影随形
但我依旧祈祷
哪怕只是再多一年
再多一时也好
我辈仍愿人生得续
这段内容是贯穿全片咏唱的一小段节选,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跟“我是你的明天”那句一同,碍于我先前所说的共情问题,每一次关门时看到起昔日居住于此人们生活的日常和最后女主再次与幼年的自己相遇时那幕是本片为数不多触动到我的情节,就像我最开始说的,我还是很喜欢本片对于内核部分的表达,虽说我们每个人不一定会遇到天灾,但本片就想要通过铃芽锁上往门,迈向明天救赎自我以及曾经自己的情节,来鼓励每一个人在面对难以承受的痛苦时让要有迈步向前的勇气,以及生存下去的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在关门咏唱时所浮现出的那些记忆片段并非是那些重大的活动或是特别的日子,而是最过于稀松平常的每日问候,而就是这周而复始的问候组成了我们的日常,这种种日常组成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非只有那些特别的日子值得纪念或是期待,我认为新海诚导演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去热爱生活,热爱每一天的日常,每一天和自己身边亲近的人陪伴的时光。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铃芽户缔》这部影片所有的感想,我深知作品想要表达一些什么,但越是觉得也越是为感情线的累赘感到惋惜,不过总的来说电影还是值得去影院一品的,就奔着会跑的椅子和二手超跑也得去啊(乐)。
作者:晓鸟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