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马克思哲学导论(第十六讲)全20讲-附笔记资料-复旦大学课程

第十六天
怎么从存在论的层面上来理解人类的语言?
我们谈论的是西方哲学历史上对语言的形而上学解释怎样被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突破。
假如说从科学的观点对语言做讨论,它还有个哲学的前提:我们是否能认为语言是工具符号?语言是不是对外部事物的摹状或概念规定?这个前提是否站得住脚。
康德说语言是思维范畴的住所,这已经比天真的科学前进一步了。
但康德仍然应该被批判。
语言首先意味着说和听,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是感性的,而不是首先在纯粹思维中进行的。枯藤老树昏鸦——不是两种植物一种动物。初民用tree、river是在用生物界概念吗?语词在表达认知,词语要把认知固定下来吗?而应该表达的是外部事物与人生存之间的关联。
海德格尔:西方形而上学过早地霸占了对语言的解释。语言是存在的家,而不是思维的家。人类存在的领会交给了语言,保存经验在语言中并且相互传达。
马克思并没有详细讨论,只是给出了提示。
海德格尔:“虽然诗人也使用词语,但不像通常讲话和书写的⼈们那样必须消耗词语,倒不如说词语经过诗人的使用才成为并保持为词语。”倘若我们仅仅把语言看作承载思想观念的载体。写论文,词语是承载观念的符号。阅读它就是过河拆桥,得意忘言。
14分钟维特根斯坦早期的人工语言学。想把每个语词看成唯一的规定性,叫语义原子论。每个句子都是能够被确定其意义的词语组合起来的一个句子的意义。——天真的想法。The chair is blue.这句话能有确立的意义吗?chair还可以表示主席,blue还可以表示忧郁的。
维特根斯坦后期明白了语言不是这样来定义的东西,语言是生活方式。
句子是个text,含义是否能被孤立的承认、客观的、自身所具备的?含义要通过context(语境)被确立。说者和听者彼此能够理解的前提:处在共同的语境中。幼儿英语课堂。不言而喻地领会到的课堂,这已经是个context。解释学:讨论让理解成为可能的条件。context在讨论语言的存在论规定时,可以被理解为生存场,existential field。语言这种交往发生的条件是:若干个交往者处在同一个生存场、处在相同的对存在的领会之中。对存在的领会可不是纯粹的思维、范畴规定,是概念前的、逻辑前的、思维前的。这里知识根本没发生,我们领会存在。中国人讲的体悟、感悟,都是概念前的、逻辑前的。
画家诗人造艺术作品是认知造成的吗?不是。假如我们概念的理解诗,我们会问:这些话想要证明什么?诗人没想证明什么。
海德格尔: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话、书写,就是把语言作为观念的符号运用着,但这不是词语的本性。每个词语所命名的绝不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所命名的是事物与我们生存的关联,是我们生存场的一部分。河流意味着母亲,是我们生存的保证。古希腊对河发誓的时候,河流是普遍真理——是生命的保证。诗人没有消耗词语,他保存了词语,使词语成其为词语,使词语再度地显示出它原始命名的力量。命名事物对我们生存的关联。这样我们明白了马克思那句话的重要性: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即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
语言是思想的生命表现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错),这两种说法有原则的区分。
当王国维说李白的那首诗,最后几句: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赞叹。最后八字,深厚的历史感就用这八个字翻译。
:logos。Tao。般若。三昧(音译)。翻译一定遇到原则上的障碍。载体意味着替换,意味着语言和思想的分离。
语言是思想的生命表现。把生命拿掉就变成了载体。逻辑学对思维形式的了解都是没生命的东西。
巴门尼德以来的理解。思想就是范畴思维,对思维进行概念规定逻辑规定。思想是being,就不能是to be。
海德格尔词源学上的分析:有两个德文单词本是同一个词,后来分化为两个词。danken和denken。denken相当于think,danken相当于thank。词源学的追溯,发现他们本是一个词。原来在初民心中:当我们在说思想的时候就是在说感谢。感谢存在。我和你是好朋友,假如我们要分开了,要去远方了,我向你提出:你要想想我。什么意思?思。是不是理解成你要走了,要带着我这
个人的心理图像走,别把它扔掉,我长成那个模样的?想想我,带着关于我的概念走?都不是这个意思。我吁求你想想我,意味着:你要始终感受到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仿佛仍然在一起。我始终在你的生存场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思同时就是感谢,怀着感激的心情铭记我们共同的存在。这样我们对思想重新加以理解了。思想不等于概念规定、范畴规定、逻辑推论,思想是对存在的铭记和感谢。没有这种思想作前提哪有后来作为概念和判断的思呢?这样来领会思想也就这样领会语言,于是就知道了语言是思想的生命表现。
完成了第一节的讨论,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语言是思想的生命表现,而不是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本源
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个我。
语言表明了说和听。那么说者是什么?说者就是自我,也认定别人也是另外一个“我”,所以我们也高度重视听。语言问题的讨论一定会引向自我意识的讨论。没有说,我们人生的意义就没了。基本的生活享受就是talk。(怕坐牢到底怕的是什么)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即为别人存在因而才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读原著经典就是要扣字眼。压缩:语言是实践的意识。
对他人的认定也是对自我的认定。说话要有个听者,当然为别人存在,但为别人存在也是为自身而存在。我有强烈的说的冲动。说是要人听的,为人而存在。只有为别人存在,也因而为自身存在。
——自我怎么能被成立、承认呢?只有说给别人听才能完成作为自我的存在。自我是无法单个存在的,所以怕单身牢房。牢房中,自我如何成立——回忆,但回忆也要说,需要纸和笔写下来。
误解:自我本来就成立,然后恰好遇到其他自我,然后交流。这种想法很天真。
——离开语言自我也成立不了。现实中的自我是感性的,在外的,与他人交往的。与他人的交往中才有自我成立。
动物发现不了自我,照镜子照不出来的。黑格尔说:动物说不出一个我字,动物没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是先天给定的吗?
“关系是为我而存在的。”马克思用这句话来说明自我之成立。
我为什么是我,不是你?
我是那么地偶然的出生了,这个精子和这个卵子成为了我。下一个精子和下一个卵子会成为我吗?
我是不是没了?海德格尔说我们是被抛入此世界的。被抛的早一点为什么不可以?
看看马克思怎么说自我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动物来说,它对它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
我们曾经讲过太阳和植物有对象性关系。太阳通过植物来确证自己唤醒生命的力量,反之亦然。怎么叫没关系呢?
单个人的面对自然界的活动绝不叫劳动,劳动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第一种读法:我已经先在了,自我先在,因为自我成立了,自我才和其它东西发生关系。错了。
第二种读法:就为我而存在的,应该读成:这种关系使自我成为自我的关系,就是造成我的存在。
“为我而存在”应该读成造成我的存在。
再看一段话帮助理解刚才的话:“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感性的),后来的意识是派生的。(最初、感性的)意识一旦发生了,它就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自我意识来了)。
周遭可感知的环境是什么?环境是他人与它物的联系。
自我意识是开始意识到自身。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对自我意识之外的他人与它物联系的一种意识。你怎么开始意识到自身?这是意识起初,即包含了开始意识到自身,自我意识最初成立,同时意识又不是对着自我意识的意识,而是对着自我意识之外的他人与它物联系的意识,意识到他人与它物之间的联系,就是同时意识到自身。意识起初是对处在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他人与它物的联系。
他在说两种意识的同时发生:一种是开始意识到自身,叫自我意识。一种是他人与它物的联系。这两种意识,其实就是最初的意识,它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东西。这同一个东西可以称为自我意识,同时它又是对他人与它物联系的意识。
你能把自我意识的发生对环境的意识区分开来吗?不能区分。对环境的意识一旦形成,其实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形成。你说,自我意识是没有的,只有对环境的意识,它就不能叫意识。发现了他人与它物的联系,同时也就形成了自我意识。
自我怎么成立?假如五六个孩子一起在玩,假如他们都有自我意识,那么我们就要问他们的自我意识怎么出现的。是因为五六个孩子比较了外貌身高,自我意识就来了?差别的比较带来不了自我意识,否则狗就能和同伴的比较中意识到自我;雄狗在雌狗死的地方兜圈子,相思之地,但其实没自我;、
一个孩子发现另外一个孩子把积木搭成建筑,这个孩子在这个搭成的小房子中看到了另外一个孩子和这个小房子之间的关系,他人与它物的关系。他一旦发现了这一点,他就发现他是一个不同于另外一个人的我。
个体的差异(身高、声音...)比较不出一个自我来的,而是别的人与别的物发生如此一般这个联系。这个联系的意义被领会到了,才发现我和他不一样。——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语言中,语言表达了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生存的关联。孩子在说话当中,他人与它物的关系在语言中向孩子呈现,一旦呈现,作为我就开始意识到自身了。这件事情不止在儿童时期发生,我们始终在发生着。当我们读到一首诗深深地被感动,这首诗表明了他在他诗作里面写出了他和生活的关联,另外一个我对生活的关联,我也就这样成立了自我。我们一直在重复自我的成立,一旦丧失了这一切,自我就没了。
这不仅是在说原初的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也在说人作为人的存在的必要条件——作为自我,他始终离不开对他人与它物的联系的意识。欣赏贝多芬的音乐,自我的一个方面又被做成了。我们就这样丰富了自我,而不是把自我掏空了。
最深刻的异化感就是自我的消失,人对自己像对陌生人一样,这人生不是自己在过,当今资本时代异化到这个程度。西方人终于发现他们有三种异化,与上帝异化,人与人之间异化(他人的存在不是自我的实现,他人的存在表示自我的被否定,他人即地狱),人面对自己像陌生人一样,不维持自我,被掏空了这最可怕。
关系是为我而存在。这种关系是他人与它物的联系,这种关系把我做成了我。一旦发现他人与它物的联系,即发现你跟物的关系就是人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动物个体与另外它物的关系。
关系有两种关系:太阳和植物的关系是关系,但不是作为关系地存在了。作为关系存在就是有一个人与人的交往中发生人与物的关系,这时候人与物的关系才作为关系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