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推广万能的拱手礼
握手可传播某些细菌病毒。握手时双方中如有泥带水,也会给另一方带来不舒服。而中国的拱手礼,施受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即便到传染病医院去慰问一大群病人,回家后也无须急匆匆先去卫生间洗手。
拱手礼的正确手势,是怎么做的,有什么讲究?
拱手礼,在中国古人的社交礼仪中,是一种日常使用人群最为广泛,不同身份人使用的礼仪,也是揖礼的一种形式,与抱拳礼类似。
一、拱手礼的来源。
中国古代的礼仪,大多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 周礼” 。《左传· 文公十八年》记载“ 先君周公制周礼” ,周公所作的礼仪,涵盖了社会各个方面,非常全面、细致。
周代礼乐文化的主要内容,都保存在《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本书中, 即通常所说的“ 三礼“ 。
拱手礼,是古人相见礼的一种形式,为古代用于一般性的见面打招呼,重大节日和不同场合有作揖礼、跪拜礼、抱拳礼等。
拱手礼,即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晃动行礼,可对单人行礼,也可对多人行礼。
二、拱手礼的姿势。
拱手礼的核心动作,是“拱手”。可一对一行礼,一对多也不失礼,站坐都可行礼。
1、身体姿态。双腿站直,面容自然,上身直立(一般适于对平辈)或微俯(一般适于对尊长)。
2、正确手势。右手五指屈拢,不握实心拳,略有空隙,拇指压在食指上;左手手掌弯曲,覆盖在右手之上,大拇指压在右手拇指之上。双手握合于胸前,距身体前约15厘米左右,形成一个拱形,在额头下、胸部上位置,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行礼时,向对方致以问候或祝福、感谢的话语。
平辈行礼,身体站直不动,晃动手势;对尊长行礼,身体微俯,晃动手势;距离远用于遥祝时,手可适当抬高,宁高不低,不能低于胸。
3、单人和多人行礼。拱手礼,可对单人行礼,也可对多人行礼,身体姿态视现场情况及身份所定。对单人行礼,目视对方,手向对方晃动;对多人行礼,身体应随手势晃动,转向周围之人,不可始终面对前方,可对每个方向的人晃动手势两三次。
在坐着时,也可以对他人行抱拳礼,也可以作为回礼使用。
结语。
拱手礼,在古代多为男子见面使用之礼,女子见面行礼时,与拱手礼类似,叫万福,也叫压手。行礼时,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握拳,位于腹部中央。右脚向后撤一步,两膝稍微曲,颔首低眉,微微伏身。
在新的时代,拱手礼毫无疑问是礼仪界的一张“王牌”,对比古代有一些变化,更加灵活,适用场合更为广泛,男女皆可使用。但女子是右手覆盖左手,手心略开一些,其他不变。
重大节日可以用,重要场面少不了;见面可以用,告别也能用;祝贺恭喜可以用,感谢道歉同样行。相比不方便的握手礼,有更高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