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调歌头·兰考

2023-03-02 23:57 作者:子任-逸仙  | 我要投稿

    水调歌头· 兰考

    黄河故行地1,中土卞梁边2。沙洪盐碱,灾荒饥馑竟连年3。锄地深翻数尺,风口泡桐插遍,亲访众邻间4。生时功难就,逝后志还丹5。

    育蔬果,置新业,造梨园6。驰名四海,环球何处无管弦7。昔有红旗四面8,今起明灯千盏,百载梦初圆。涓绿汇澄碧,直待洗尘寰9。


注:

本诗为根据跟随清华大学TMS“深躬计划”赴兰考实践经历而写。

1,兰考县东坝头处为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前往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即今兰考县东坝头察看。他徒步登上黄河大堤,感叹道:好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他还忧心忡忡地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河水涨到天上去怎么办?

2,兰考县隶属河南省开封市。

3,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4,这些均为焦裕禄书记为治理兰考三害所采取的措施。

5,焦裕禄书记病危时,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6,这都是当今兰考县的几个村庄的致富之道及县整体的发展措施,其中何寨村的万亩梨园非常值得借鉴。

7,时至今日,中国民族乐器行业95%以上的音板取自兰考泡桐,就连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响起过由兰考桐木乐器奏响的华美乐章。泡桐不但在兰考“长”出了民族乐器产业,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昔日的贫困县兰考也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乡”。

8,“四面红旗”分别是“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这是焦裕禄当年在兰考树立的,就是以四个榜样村的先进事迹和张庄村群众治理风沙的场景为主要展出内容。

9,该句上半句改编于主席词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下半句改编自金元好问的词句“

。”


水调歌头·兰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