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 五味 五气
“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这个草代表一切的植物,大地上的植物有红、黄、蓝、白、黑五色,而五色、七彩、十彩的变化“不可胜视”,你看不完。过去大学里有博物这个课,是研究植物的,现在大概分得更细了,园艺啊,植物啊,很多的分类。他说“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人所掌握的知识很难统统了解。而且每一种草有五味,咸甜苦辣酸,“不可胜极”。神农尝百草,太多、太美了。你学医学药,连百草味道自己都没有真尝过,我昨天碰到一个青年朋友,做医生的,很了不起,我还叫他正式去研究草药。你不要认为开个单子,到药店就买来了,那是干的,草药原形你看都没看过,原味也没有尝过。学医的除了要学原理,草药植物的东西一定要懂。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天食人以五气”,你观看颜色,如名画等,有时候颜色对身体也有影响的。地上则生菜啊,米啊,给人五味来吃,都是为了人的生命,所以天地人,人在中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五色五味后面的功能叫作气,五气入鼻,香味进入鼻子藏于心,等于和心脏连带肺都有关系。鼻子的呼吸,呼吸系统跟肺有关系,一直到肾。所以中药有五色五味,都要分别清楚。“天食人以五气”与“以养五气”两句中的五气不同,前者指外在物质的气,后者五气是代号,是内在气的变化。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就是到胃里去。“味有所藏,以养五气”,给了生命本身的营养。“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吃进去的东西五色五味,到肠胃接受了,消化了,变成了液体。其实液体在胃里头是滋养,滋养变出各种营养,乃至变出了内分泌,变成血,变出了无数的东西。有了这些后天的营养,我们的心神才自然而生。这是讲一个原则,这几段文字里头,包含的内容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