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历史——偷袭珍珠港(上)

前言 在《华盛顿条约》签署之前,日本海军设想之中,“九段攻击”的第四段“前哨战”将投入己方相当于两个“八八舰队”(八艘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的兵力,其中以战列舰“长门 陆奥 加贺 土佐 纪伊 尾张 骏河”(实际未建成,造舰计划程第11号舰)近江(实际未建成,造舰计划称12号舰;战列巡洋舰“天城 赤城 ”“爱宕 高雄”(实际未建成,舰名后用作重巡洋舰);四艘“第13号型”战列巡洋舰“伊吹 穗高 鞍马 户隐(实际未建成,因为舰名为推测),作为第一编队首先与美国海军交火,视情况再投入战列舰”伊势 日向 扶桑 山城 金刚 比睿 榛名 雾岛及诸多老师战舰组成的第二编队。而2个巡洋舰战队(每个战队8艘二等巡洋舰)以及3个水雷战队(每个战队12艘驱逐舰)则执行掩护任务。
1941年初时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偷袭珍珠港。在具体用兵方略上,山本五十六提出:使用第一航空战队(航空母舰“赤城 加贺”)和第二航空战队(航空母舰“苍龙”“飞龙”)待月夜或黎明,以全部航空兵力对敌人发动强袭,以期全歼。同时派遣1个“水雷战队”的兵力,负责搭救因不能避免敌机反击而沉没的航空母舰上的官兵。在出动一个“潜水战队”,逼近珍珠港,鹰击狼狈出动之敌。最后编组一个“补给舰队“,以数艘加油船为长途奔袭的部队补充燃料即可。
尽管一口气几乎要投入日本海军所有的航母战斗群,但在山本五十六看来。制药”偷袭珍珠港“成功得手,日本海军的”南进“作战便毫无阻力,因此”夏威夷作战要和菲律宾,新加坡方面同一天实施。山本五十六在写给川谷志郎的信中信心十足的表示“虽然此次作战之成功并非容易,但有关将士若你能如果上下一体,坚定以死奉公之心,可期天佑成功。”1月14日山本五十六又写信给日本海军航空兵专家,第11航空战队参谋大西泷次郎,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大西泷次郎深受鼓舞,随即于1月26,27日两天亲自赶往联合舰队旗舰“长门”与山本五十六面谈。大西泷次郎对于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的设想举双手赞成,并提出采用舰载鱼类攻击机对停泊于珍珠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站卡攻击的设想。
但这一计划在大西泷次郎返回其所在的日本海军鹿屋航空兵基地之后,很快便遭到了部下前田孝成的反对。前田孝成提出珍珠港水深近12m,空投鱼雷很可能会直接落入海底的淤泥里,而失去攻击能力。要想从空中打击美国海军的主力舰,似乎只剩下了投弹轰炸这一个方案了。但日本海军航空兵既缺乏俯冲轰炸敌方主力舰的禁言,也没有可以击穿地方装甲防护的重型炸弹。高空轰炸又存在命中率过低的问题,因此“偷袭珍珠港”的方案眼看便要胎死腹中。
未完待续 写作不易 给个关注行不行?Q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