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的悲剧》短评——哲瑞雷恩的初次登场
今年的第四十八篇短评, “不找借口”失败后的第二期(没错就硬蹭热度), 送给依旧超神的奎因兄弟,送给在世界推理史上同样出众的哲瑞雷恩, 送给这样一本一开始因没能感受到奎因的推理魅力半途而废,最近又重新拿起看完的《X的悲剧》~ 其实在看了“国名系列”之后我以为奎因兄弟的作品应该都是这种类型的基调, 没想到本书依旧给我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再次为奎因兄弟写作功底折服的同时,也因其惊人的高产而自惭形秽, 想着自己的日记都不一定能日更, 可是人家却能一年之内出好几本高质量的书~ 真的是太牛了~ 那么作为一部推理小说的书评,以下内容同样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关键信息的剧透, 所以为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得到一份绝佳的阅读体验, 我依旧建议先行去观看原著~ 虽然不知道这个系列为什么也脱销了,但是电子版似乎还是有的~ 既然是出自同两位作者的手,本书和之前看的“国名系列”自然也是有相似的地方, 首先是出场众多的拗口的外国人名, 这个也是在我没有改变我的阅读习惯前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 之前《罗马帽子之谜》也有提到过, 一开始面对这么多人名,而且还是全名的时候, 对于这个之前看的欧美作品里几乎都只是名字的我来说真的是非常难受~ 现在改善了点自然不会再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过当初看了开头实在看不下去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也归咎于这种现象~ 还有就是非常剧本化的写作风格, 目前看完的三本奎因兄弟的作品,基本上都很适合能改编成影视剧作品, 他们的叙事手法也极具画面感, 很容易就能让读者脑补出书中的情节, 很期待未来能看到奎因兄弟作品的影视化或者游戏化改编~ 那本书更多的自然还是和“国名系列”不同的地方~ 首先很明显的是叙事风格上的完全转变, “国名系列”中除了案发现场的紧张,其他部分就几乎是书中奎因父子的轻松日常, 而本系列中(至少目前这一本看下来是这样)的日常部分不知道为什么就多了一层优雅的色彩, 可能也是角色设定上的不同带来了这个方面的差别~ 前者中的奎因父子的职业分别是警探和作家, 而本系列中的哲瑞雷恩副业是一位名侦探,主业则是一位久负盛名的舞台剧演员~ 或许是职业的要求让他的行为举止和谈吐之间都多了一份独有的优雅感~ 书中有关于他在宴会上慷慨激昂的发言陈词更是顶级~ 是的,他是听不见,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奎因兄弟在本书中联手打造的这样一个侦探角色确实足够出彩,也足够令人印象深刻~ 然后是情节设计上的变化, “国名系列”就我目前看的两本而言,基本上都是一本书一个案子的设定, 而本书就厉害了,一口气给整了三个案子, 虽然这样导致本书无法再像“国名系列”那样将所有的细节都展现出来,供读者挑战推理, 但是三个案件环环相扣的精彩布局则是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风格上还有一处转变我不太清楚是真的有转变还是只是我的个人感觉, 或许也是主角职业改变的缘故, 前者因为身份是警方所以书中着墨更多的是对现场的勘探,讲究的是物证方面的细节, 而本作中因为主角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他对案件的细节了解大多是从合作的警探处听说,同时本书中占比更多的也是口供环节, 唯一的一段主角亲自去现场搜证还是依靠了自己的优势取了个巧~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进行剧本杀或者有关推理游戏的时候注重的更多的也会是实实在在的物证, 而对于证词的敏感度不像物证那么强, 所以本书主角哲瑞雷恩能够在有限的物证下做出如此精彩的推理着实让人佩服~ 综合评分:8.5/10 其实纵观本作,你可以发现很多经典作品的影子, 比如长篇幅的审问环节有点像《东方快车谋杀案》, 比如其中篇幅很短但是反转拉满的庭审环节,又有了点《控方证人》的味道, 而最重要的本作的故事线,和经典的《粉字的研究》也很相像, 当然整体看下来还是非常奎因的故事风格~ 因为还有后面的三本所以本作先给个还有提升空间的分数, 本书唯一的不足在我这可能就是短了点? 毕竟三个案子的体量完全可以再写长点, 再加点回忆什么的, 好吧原谅我精彩的推理小说看的还是太少,提的意见都是很俗套的点~ 不过奎因兄弟俩能把如此的体量以这样恰到好处的篇幅展现出来也是非常厉害的~ 虽然按照计划来看下一本奎因的书可能要隔挺长时间再看了, 但是已经开始期待了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