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窝:哲学家是学问精深的思辨者,学习是将知识融合贯通的思辨

怎样才能成为哲学家?是不是把《六经》背完,就能成为孔子?把《道德经》背完,就能成为老子?把《墨子》背完,就能成为墨子?把《韩非子》背完,就能成为韩非子?

这牵涉到了另一个问题: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把学习简单理解为应试教育,因此,考试成绩好的并不都是学习好的。这里面本质的区别:是否将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自我思辨能力。
就如同在校园辩论赛上,没有对与错,只有正方与反方。各自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我方观点进行论证,并对对方观点进行反驳。在唇枪舌战中,分出胜负。

哲学家,是学问精深的思辨者。不断抨击对方立场,不断论证自身立场。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决定天平的砝码,便是在这个问题上了解的广度、理解的深度。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总能找到对立面。但在社会生活里,我们无法像辩论赛上随机分配到正方或者反方,然后口若悬河、纸上谈兵。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并非基于别人的对与错,而是通过审视自身的能力,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判断对方说的是对还是错,然后才是从对的选择到对的结果的过程。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除了学习诸子百家的观点,还要学习他们如何否定其他诸子百家的观点。取其精华的肯定,去其糟粕的否定,在肯定与否定的思辨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自成一家,也就成为了哲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