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锂电茅”宁德时代:一年暴涨6000亿,4天暴涨2100亿

2021-10-31 16:53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宁德时代,这个数年前还鲜为人知的企业,一经出场,便惊掉众人眼球。

刚上市时,它市值不足500亿,可3年过去,竟生生暴涨至1.4万亿,顺便还干翻了中石油。

企业老板曾毓群,更是被戏称为“苹果和特斯拉身后的中国男人”。

宁德时代,究竟什么来头?

01:不安分的人

说起宁德时代,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便是曾毓群。

1968年,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万吨级货轮“东风”号建成,同年,在福建宁德的一个落后小山村中,一名男婴也哇哇坠地,被父母取名为曾毓群。

从小开始,曾毓群便显得尤为聪慧,常受到乡邻赞扬,亲人更是对其饱含期待。

为勉励他读书,他曾被要求下地干活,活一干完,手上就磨出许多水泡,之后父亲问他,是想种地还是想读书?

曾毓群回答说,想读书。

他也的确说到做到,17岁时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工程系。

在那个高校尚未扩招的年代,大学生的含金量之高可想而知。毕业后,他就被分配进福州一家国企,拥有一份工资高、待遇好的“体面”工作,令旁人艳羡。

然而,曾毓群却从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没干多久就辞了职。

“他是一个金庸迷,却从不喜欢正气凛然的乔峰,也不喜欢张无忌与郭靖,他喜欢的是令狐聪。”一位朋友曾这样说道。

众所周知,令狐冲是亦正亦邪的人物,但曾毓群就是喜欢他的不走寻常路。

辞职下海后,他先去了东莞,入职于新科磁电厂,辛苦打拼十年,干到了技术总监的位置。彼时,曾毓群虽已31岁,可依旧“年少轻狂”,竟毫不留恋地又辞了职。

这一次,他选择了创业。

02:手机电池

1999年,曾毓群来到香港,创立了宁德时代的前身——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手机电池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ATL走的是技术流路线,且走得颇为坎坷。

首先,曾毓群虽出身工科,却是船舶专业,为做好电池,他只能重新捡起学业,苦读数年后,才分别在华南理工与中科院获得相关硕士、博士学位。

但ATL成立之初,他的经验还远远不足。

有一次,他花100多万美金从美国贝尔实验室买来一项锂电池专利,交易达成时兴高采烈,可真正拿到手后却发现专利存在致命缺陷——造出来的电池,反复充电会导致电池膨胀,爆炸风险极大,商用价值为零!

投资失败的ATL,转眼之间,便面临倒闭风险。

上当受骗的曾毓群,气得跑去美国对质,哪知对方厚脸皮地狡辩:“在你之前,还有20多家公司也买了这项专利,大家都没解决,我们也没办法……”

无奈之下,曾毓群只能自认倒霉,但他依旧不甘心,恨恨想着:

前面20多家公司没能解决,并不代表ATL不能解决!

回国之后,他带领研发团队不断钻研,结果发现电解液配方是导致电池膨胀的关键。

此后,他们日夜不休地研发出大量配方,并经过长时间反复测试,竟真的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配方。

造出实际电池产品后,果真不膨胀!

最终,ATL在全球20余家获授权的企业中,成为唯一一家成功量产的公司,一举站在整个行业的前列,此后事业上更是“腾云直上”。

2002年,ATL实现整年盈利,获得台湾汉鼎A轮风投;2003年,获得B轮投资2500万美元;2004年,与苹果展开合作,成为iPhone电池供应商,一跃成为产业巨头。

03:汽车电池

2010年前,动力电池技术门槛极高,国内几乎没有企业敢试水。也正因此,当曾毓群在2008年提出要进军动力电池时,合伙人们皆一脸的不可置信。

彼时,他们的手机电池已做得非常好,躺着就能大赚特赚,可老板曾毓群却要去做动力电池,要知道后者连研发标准都没有,这不是犯傻是什么?

然而3年过去后,曾毓群不仅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想法:必须要向动力电池进军,行动还要快。

他给出的理由也十分充分:新能源时代来临,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部件,成本占整车40%左右。

商机极其之大!

因此在2011年,曾毓群正式创立宁德时代,带领团队从手机电池中离场,正式进军汽车领域。

与十余年前成立ATL一样,曾毓群依旧决定走技术路线,并舍得烧钱砸技术。

当全球供应商还在8微米铜箔电芯上委曲求全时,宁德时代却投入巨额资金,花费整整3年时间,硬生生磕出2 微米的技术进步,在行业中彻底站稳脚跟。

接着,宁德时代又来到下一个十字路口——技术路径的选择。

2015年前后,政府开始全力支持电动力汽车产业,几乎同时,行业内也出现了技术路径之争。最热门的选择分别是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前者容量高,但安全性较低,后者则恰好相反。

彼时,作为行业老大的比亚迪选择了更安全的磷酸铁锂,而宁德时代则全压了三元电池。

数年过去后,竞争落下帷幕——宁德时代抢占了比亚迪的宝座,而比亚迪则退居为业内第二,其余诸如坚瑞沃能、国轩高科等走错的企业则更加凄惨,深陷亏损泥潭。

到了2019年,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惊人的52%,奠定业内“超级大企”地位。

最巅峰之时,上门拿货的人挤爆门槛,不仅国内车企北汽、上汽、长城、长安、吉利蜂拥而来,就连国外大牌丰田、大众、宝马、奔驰也得排队抢货。

自上市以来,宁德时代的股价3年翻了超20倍,截至今日,其市值已达到1.4万亿,远远甩开国内两家石化能源巨头:中石化市值为5200亿,中石油市值为1.07万亿。

04:危机隐现

即便成为业内霸主,但宁德时代的前路并不好走。

2020年3月,比亚迪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公布三种动力电池穿刺实验结果:钢针刺入后,刀片电池既无明火,也未产生烟雾;磷酸铁锂无明火,但有烟雾;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

三元锂电池,这是宁德时代的拳头产品,毫无疑问,这次实验是对宁德时代的狠狠打脸。

两个月后,又有硬核网友“小鱼锂电”,私下购买了宁德时代三元锂811电池,自己做穿刺实验,结果显示:钢针一刺入,电池便瞬间爆燃。

视频发布后,更是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宁德时代的电池安全性,即便宁德时代一直力图解释,但舆论风向依旧对其不利。

毕竟一戳就爆的电池,消费者根本“无福消受”。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电池风波尚未过去,2021年1月宁德时代的子公司又接连发生2起厂房爆炸事故。

事故后,宁德时代如此回复:发生事故的企业,宁德时代只是控股,并不参与生产管理。

然而,这次回应看似撇清了关系,但消费者却很难买账,不少人还会联想到此前的电池穿刺爆炸实验。

在大家看来,宁德时代作为一个电池巨头,应该更有担当一些,毕竟动力电池研发与一般行业不同,无论是生产风险,还是产品风险,倘若不尽全力将其降至为0,那攸关性命的灾难便随时可能发生。

安全性上,宁德时代理应做得更好,也能够做得更好。

回望过去,宁德时代以技术起家,无论是在手机消费电池,还是汽车动力电池上,都大获成功,实现了从行业小白到行业巨头的华丽转变,成绩斐然,令人拍手叫绝。

商业中,唯有脚踏实地才是制胜法宝,电池研发亦无例外。如今宁德时代虽遭受质疑,但也有不少人坚信,这个曾创造诸多奇迹的企业,依旧能不忘初心,继续为消费者研发出更好的产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向楠



“锂电茅”宁德时代:一年暴涨6000亿,4天暴涨2100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