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从竞赛生的角度
【写在前面】这篇文章是我们学校老师让我写的给我们学校的学弟学妹们的一点感悟和建议,现在看到咱们B站有很多同学向我咨询一些学习的建议什么的,就直接“套作”过来了(手动狗头)。还是那句话,我个人的经历必然有其局限性,和我们自己学校的学弟学妹尚有不同,更不用说和全国各地的广大网友了。所以我很多问题考虑得并不全面,甚至显得很幼稚,希望各位巨佬海涵,也欢迎交流讨论和批评指正。废话有点多了哈,那咱们赶紧开始吧~
高考结束了,作为一名“典型的”竞赛生(高二上和高三上考了两次竞赛,高三上学期中旬回归文化课,最后参加高考),回望三年来的学习生活,我有一些体会和经验值得与诸位分享: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竞赛和高考的时间分配问题了。不要急着“孤注一掷”。你能不能孤注一掷要看你后期能不能学出来、考出来成绩。而且现在竞赛的大环境越来越不好,只有国集(全国前五十)才能保送,其他的哪怕是金牌都得高考。
所以说,就我个人而言,一条非常重要的建议是高一(包括现在多出来的“新高一”正式开学前的那几个月)一定要打好文化课基础。在学好(当然这个“好”的标准见仁见智)文化课的基础上,只把竞赛当成一门课来学。你给它分配的时间(当然这是对于有分配时间、做计划的同学而言)可以相当于一门课(比如数学),也可以相当于两门甚至三门课,但绝不能和整个文化课的时间五五开甚至更多。如果你没有分配时间的习惯,那就至少保证当天的文化课作业(除去那些显然没有必要做的,当然我相信在咱们学校这种情况会比较少)都保质保量完成了之后再去弄竞赛。
如果说你发现自己在高一就每天连文化课作业都得写到晚上十一点自习室关门甚至更晚,那不要先找竞赛的茬,而是首先去反思你的时间规划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休息、摸鱼的时间用得太多——毕竟选择了竞赛,就意味着选择了比文化科同学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一些牺牲在所难免;其次考虑怎么样能提高自己的效率,有哪些不必要的事可以不做;如果发现自己已经尽了全力还是有很大的困难,那就只能说你确实不属于“学有余力”的那种了,可以考虑退竞了。
话说回来,只要你在高一(包括高二上学期)打好了文化课的基础,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等到高二下学期乃至高三上学期的上半段(如果你参加竞赛决赛的话就更晚)大家开始一轮复习、刷题的时候,你就可以放心的告诉自己:“错过这段时间对我的负面影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我后面只要一跟上二轮复习,绝大部分知识稍微一回顾就能拾起来,不需要详尽琐碎的一轮复习。”甚至,当最后一两个月很多同学早已对日复一日的机械性刷题感到厌烦、进入“平台期”甚至状态下滑的时候,你还处于“上升期”,状态蒸蒸日上,非常适合迎接高考。至少,我本人从中受益颇多。
其次才是关于各科学习方法的具体建议。其实个人感觉这一部分不如第一部分重要,因为大家其实都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同方法的有效程度都因人而异,而且学习这件事是非常灵活的,不应一味遵循固定的“方法”和教条,应该因时制宜。更何况,我们经验丰富的文化课老师们也会给各位非常专业和用心的指导。所以各位一定要利用好身边这么多优质的资源,无论是老师、同学、活动还是书籍报刊等物质。在此基础上,稍微总结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经验(我选的是物化地):
1、语文:前期多积累,多读书(文学素养)多看报(写作套路),多和老师同学聊天(随便聊啥,都有可能成为作文素材),努力拓展生活的宽度;最后备考的时候时间宽裕就按部就班,时间紧就单背点古诗文和文化常识、文言字词这些“能抓得住”的东西,至于文学类文本、诗歌阅读等(甚至我觉得包括语用,老师们认为有很强的技巧性,但是我觉得还是很吃天赋的),尽人事听天命吧。
2、数学:前期别急着刷题(后面有你刷的),多拓展思维、见识新思路新方法,不用达到竞赛的高度,但可以和身边的竞赛生搞好关系、多聊聊,吸收点拓展的皮毛就管用。后期刷题先刷高考题,把其中的中档题和中档偏难的题弄透,太难的(比如21年新高考1卷和历年浙江卷最后一题)能看懂答案就行。错题本一定要有,具体形式随你,但重点一定不是花花绿绿的形式,或者抄写的原题和答案,而是你对这个题自己的思考——这个题相比于之前我做过的创新点在什么地方?易错点是什么?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他还可能怎么变式?只有你在整理的过程中“拍案叫绝”——哇!这条概念还能这么考!这个方法还能这么用!这里居然还能挖坑!——这个错题才算起到了它的效果。
3、英语:类似于语文,时间宽裕就跟着老师的走,无论是前期的拓展阅读还是后期的刷套题等等都是有益处的;但如果时间紧张(比如数理化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优先保证背单词。语法什么的都好说,真正见分晓的就是词汇量。要相信,真正好的考题(无论是阅读还是七选五还是完型)应该是“只要能真正读懂就能做全对”的,不像有些模拟题拐弯抹角偷换概念,或者死扣一些无聊的文字游戏,那是不对的,高考题也是不会出现的。所以,什么百词斩、绿皮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起来就对了!
4、物理化学:同数学,只是稍微提醒竞赛生一下,和数学的永远逻辑自洽不同,高中的物理和化学有时会和你们在竞赛中学到的“大学的”知识不同,尤其是一些涉及归纳概括的题(比如“所有……都一定是……”这类),这时别急着抱怨,接受就好。可以在心底里暗自窃喜一下,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出来给大家增长见识,但在考试的时候千万别跟分数过不去。不仅如此,在后期你们从竞赛回来学文化课的时候,还要专门整理一下竞赛和高考在知识点上有哪些不同,避免无谓的失分。
5、地理:记住,地理研究的是广阔的大千世界,而课本上那一点点抽象出来的概念远远不够,见多识广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要勤翻地图册、多看纪录片,有条件的多出去走走——不用去多远旅游,哪怕在自己的城市周边的郊区看看向斜背斜构造、爬一爬断块山、随手捡起来几块石头分析一下,也是好的。重点是勤于用地理思维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这种“感觉”慢慢就会有了。后期做题也是优先高考题,对着题目、官方答案和你自己的答案三方,使劲琢磨,赏析答案写得好在哪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是怎么到答案的,中间经历了什么思维流程,再反思你当时的思维流程有何优劣。没错,都说地理是玄学,但是一旦学好了,你的分数也会“玄学”地上升。
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负韶华,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