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挂科没拿到学位,让我感到迷茫
其实家里是想让我出国留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自己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选择去了英国。对于父母来说,既然出国留学了,那么就一定要选择最好的院校。不过来了国外以后,不仅生活起居必须靠自食其力,并且朋友也很少,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力,来到国外会更难继续学业。

首先,留学期间合理的课程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学期不顾现实情况强行选择5门以上的课程,也会因为精力不够不能照顾到所有课程。原本想多学几科,结果所有课程都没学好全军覆没。其次选课也是一件大事,课程的内容是否选择合适自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挂科与否。有的科目课程难度大,属于考试挂科收割机,在选择的时候就应该避开这些雷区。入学时候如果能寻求到师哥师姐们的帮助就能少走很多的弯路。根据他们的经验,了解该专业哪些课程难学,哪些课程挂科率高,哪些任课老师比较难缠,这时候就要变身为包打听,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各方小道消息掌握在手,哪里还怕站错队。另外如果有试听的课程一定要去听,觉得不适合自己的就趁早drop掉重新选。
课前多预习,至少把一些专业术语记下来,不然等到老师上课的时候,很容易一脸懵逼,云里雾里。重视每一次作业,因为国外院校不同于咱们一考定胜负,而是平时成绩+考试成绩,有的科还可能会全都是平时成绩,没有最后的考试,所以也不要想着不去上课,敷衍敷衍作业就了事,因为很可能你的一次敷衍,就把自己的留学生涯断送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让你挂科了补考或重修。
留学过程中,想必很多人都有遇到过,group work!没错,小组成绩决定着你的成绩,这个抱团闯关的环节,要是不幸遇上猪队友,那就是分分钟被拖垮成绩的节奏。所以如果是自由分组的时候,擦亮你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能带上一个有担当的local也是至关重要的,至少可以让他帮忙看看语法,让你们的作业看起来文法清晰,语句流畅。
林晓在英国读本科,属于比较宅的类型。除了上课,基本上不怎么与人交际。英国三年多的生活,并没有使她变得更开朗,反而越来越内向。但是留学本来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才能百家争鸣学有所成。不和人交流自己一个人死学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一路走来,林晓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前期挂科比较多,后面慢慢的自己就缺乏了学习的动力,有一些破罐破摔的想法。直到后面挂科近乎挂了一半,学校劝退。
然而留学生没有毕业拿不到学位证是不能做学历认证的。留学生在国内没有学历认证就业方面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想到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许多大型国企央企在招聘时明确规定了必须提供学历认证。虽然学历不是万能的,但是只有有了足够的学历才能达到门槛,和别人有同台竞争的机会。否则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将来长远的发展,无论如何也应该让自己有一个能被认可的学历。
如果确认在本科遇到问题无法毕业了,一般可以通过转学或者直接申请硕士来解决。只是转学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同时多数情况下只能转到college或语言学校。转学就读以后压力也将很大。
另外选择直接硕士是最佳办法,通过短时间努力取得一个硕士的学历,现在国内的许多单位都要求硕士的学历,就读出来不仅是硕士的文凭,同时还能有一个硕士的人脉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