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虽短,相伴不孤单
★无原型,我编的 ★bl 民国 ★文笔不好见谅 他们第一次相遇在日本东京的樱花树下,那一天樱花繁盛,所遇之人,面上也带着如樱花般灿烂的笑。“人面桃花相映红”,不过此处是樱花罢了。年少相遇,一眼惊鸿,从此便再难相忘。 那是他们在日留学之时,也是中国的危难之际,他们为救国而踏上异国求学之旅。那一天,是一个国人之间的自发聚会。因为那时各国关系都很紧张,留学生被排挤是常有的事,异国他乡遇到同胞当然倍感亲切,于是乎几个人领头组织了这么一场“国人聚会”,东喊一个,西叫一个,国人大多都去了。 凑巧的是,学校分班时他们被分到了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他们所修的课程皆是理工科,而非他人所选的舞蹈、绘画等艺术类课程。他们深知国之处境,学那些花架子是没有用的,志趣相投让他们日渐亲密,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但那惊鸿一眼,是存与他们心中互不相说而又心照不宣的。 他们一起上下学,一起吃饭,一起讨论问题,一整天除了睡觉都是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也就察觉出了对方的感情,从开始的不确定,到后来一张纸条借题目的告白与回复,从心中的暗喜到心照不宣的悄然相爱,都是时间之河中的潺潺流水。 他们之间没有那样的轰轰烈烈,只有细水长流。他们平日从未将心中的爱宣之于口,但他们的每个动作都无不体现对对方的爱。他们的爱是隐秘的,是公之于众的,也是从始至终流淌着爱国之情的。 因此,后来他们加入了同盟会。之后的日子日渐忙碌,两人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各自分配到的任务不同、所要去的地方不同,但两人之间的爱意不减反增,即使忙碌中的匆匆一眼,也可以从对方眼里读出满满的爱意。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他们所在的组织同国内的组织已经联系好,要回国革命。他们得到命令,结束留学生活,踏上返回故土的路。 一路匆忙赶回家乡,他们一刻不停地为革命做准备,然而等到的却是有个地区的组织 暴露被俘的消息。他被派去营救同盟会员,临走前,他对他说:“等我回来。”“我等你。”他回以平静而又坚定的回答。他点点头,离开了家。 他们不知道,那是他们最后一次对话。 在他出门后未有一刻钟,他也接到组织命令,开始行动。 营救失败了,革命也失败了,他们双双为国牺牲。 后来,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成功了,他们的心愿总算实现了。如有魂灵,他们定会欢呼呐喊。 他叫陈书,他叫林育,他们的故事不为人知,却又人尽皆知。 陈书永远爱林育,林育也永远爱陈书。 希望他们下辈子相遇于繁盛美丽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