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文素材 | 余光中: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

2022-07-15 20:01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余光中其人

1928年农历九月初九,余光中在南京出生。在中国人的年历里,这一年是龙年,这一天是重阳,余光中因此相信,自己是龙子龙孙,似乎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将与诗文相伴。

抗日战争时在四川读中学,解放战争后随父母辗转台湾定居。

1948年,年仅20岁的余光中便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与覃子豪、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继续着自己的文学创作。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国后曾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有着非常辽阔的文学生涯,驰骋文坛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是我国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卓越的批评家和翻译家。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赤子情怀总是诗 

    青年时,余光中曾在四川、南京、厦门等地就学,解放战争时随父母辗转香港、定居台湾,在他的写作生涯中曾多次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余光中热爱祖国,也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满满深情无不流露在他的作品中。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2006年,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曾说:“这几十年来,我努力用中文写作,不但把文言的长处融入白话,更把唐魂汉魄召来字里行间,常与李杜韩柳欧苏对话,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潮之中撑住中国文学的砥柱。中国文化乃一大圆,圆心处无所不在,圆周处无处可寻,而以中文为其半径,半径有多长,圆周就有多大。”

    余光中也说:“凡我在处,就是中国,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只要不放弃中文,这个文化同心圆的半径就始终在延续。”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对母语文化的自信和骄傲贯穿了余光中的整个写作生涯,他用无与伦比的文字艺术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刻的内涵,也为两岸的和平共荣做出了贡献。

【适用主题】爱国、思乡、传统文化

【运用示例】中国范儿是文化的范儿,是源远流长的范儿,它从秦皇汉武的小篆中走来,历经千年逐渐演化为形音义相配合的文字系统,方正,圆合,是一切历史记述的开始,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乃一大圆,圆心处无所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以中文为其半径,半径有多长,圆周就有多大。”圆心是每一个写着中国字的你我,圆周是方块字的无穷尽的组合。我们要以自己的脚下为圆心,脚步不断延伸,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圆周的半径,给予中国文化新的生命力。

翻译乃大道

    梁实秋曾评价余光中说:“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偶尔伸出第三只手写评论和翻译。”除了诗人和散文家的身份之外,余光中在翻译领域也颇有建树。

    “大翻译家是高明的‘文字媒婆’,将两种并非一见钟情甚至冤家的文字,配成情投意合的一对佳偶。”学贯中西的余光中深知翻译受制于文化又影响着文化,翻译要译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囿于书面,余光中流转于中英文之间,在不同的文字和文化之间架起一座转译的桥梁,也不断探索着文学表达无限的可能性。

    求学和教学期间他翻译和编译了不少国外小说和诗歌。刚毕业的时候,年仅24岁的余光中就翻译了海明威的《老人与大海》最早的中译本,除此之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等妙笔生花的翻译都出自他手。

【适用主题】原则与变通、融会贯通

【运用示例】《周易》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打破常规的勇气,更是灵活思考的前提。著名翻译家余光中先生曾言“翻译乃大道,要译原意,不要译原文”,只顾表面的原文,不顾后面的原意,就会流于直译、硬译、死译。翻译如此,人生亦然,在人生旅途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仅需要坚持到底的信念更需要有随机应变的智慧。

不做古板的读书人

    余光中有着多个次元,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文学之外,他也爱音乐和艺术,放到如今完全是一个“斜杠青年”。

    余光中的许多诗,都受到美国摇滚乐的歌词结构影响,他有意把诗写成易于谱曲的模式。他最著名的《乡愁》就是受鲍勃·迪伦“Blow in the wind”写成。余光中在美国时见识了民权运动和民谣摇滚。余光中曾说:“我是音乐的信徒,对音乐不但具有热情,更具有信仰与虔敬。国乐的清雅、西方古典的宏富、民谣的纯真、摇滚乐的奔放、爵士的即兴自如、南欧的热烈、中东和印度的迷幻,都能够令我感发兴起或辗转低回。”余光中最爱的是唱《一无所有》的崔健,还有凭血肉之躯高歌的腾格尔。

【适用主题】博学多知、拓展眼界、斜杠青等主题

【运用示例】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条件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他们被称作“斜杠青年”。苏轼在工作之余常游山玩水,写诗作画,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文学之外,他也爱音乐和艺术,又将音乐中的体会浸入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中。由此可见,斜杠青年符合社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的同时,也可以拓宽视野,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有些人的浪漫在雨打湿的玫瑰花缝里,有的在于诗和远方,而对于余光中来说,他的浪漫就在语言的转译之间,在与唐诗宋词的对话里,在笔下流转的文字中。他怀着对诚挚的敬意做写作工作,同时怀着对艺术的浪漫的思索。

20分钟写成《乡愁》

   《乡愁》的创作过程其实非常短,前后只用了二十分钟。为什么写得这么快呢?“我虽然花了二十分钟就写好,可是这个感情在我心中已经酝酿了二十年了。这个根很深,长出树来,长出叶子来好像很快,其实这个根已经有二十年了。”“那个时候是1972年,我是第三次去美国之后回台湾,而那个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文革当时1968年以后,这个非常如火如荼,可是到了70年代初期并没有结束。真正改革开放要到80年代初,所以那个时候我在台湾觉得是绝望的,我这生会不会回到大陆渺茫得很。

余光中全是你

   余光中还有着令人艳羡的爱情,与妻子范我存结婚61年,两人相知相惜,携手一生。年轻的余光中,曾用一柄小刀,在厦门街自家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下“YLM”三个英文字首,Y代表余,L是爱,M是咪咪(范我存的昵称)。余光中每次投稿,一定先让范我存欣赏。1955年,余光中开始翻译《梵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寄给范我存,由她誊写后再寄回给他。前后11个月,全文30多万字全由范我存陆续誊写在有格稿纸上,之后才由余光中送往《大华晚报》发表。作家张晓风曾这样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作文素材

1.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现代诗《欢呼哈雷》

【适用主题】民族复兴,歌颂祖国

【运用示例】几百代腥风血雨,几千年漫漫征程,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即使有那些凉薄甘苦,我们的祖国也依旧能披荆斩棘,行歌万里。千年之后,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所向披靡。

2.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散文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适用主题】坚定的情感,对梦想、逆境中不妥协,孤勇前行的决心与希冀等。

【运用示例】行走世间,既要做勇猛的虎,也要细嗅路边的蔷薇。行至难处时,学会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飞过海岸,闪闪发光。

3.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能赢得朋友。——散文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适用主题】

善于倾听,交谈之道,友谊的真谛

【运用示例】我们常常专注于自我的表达,于是忽略了倾听他人的重要性。如果说渴望表达是人的天性,那么认真倾听就是一种修养,因为它体现的是你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通过倾听,你不仅会收获知识与智慧,还会赢得真情和信任。

4.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适用主题】如何面对人生的变故,培养自己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和处变不惊的本事

【运用示例】人生难免要经历一些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在人生中,所遇无常事居多,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因此,面对无常事时,当以平常心对待,纵然泰山崩于前,依然处变不惊。

5.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散文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适用主题】追忆过去,关照生活,反思生活

【运用示例】人生有许多事情,总要过后才觉得美。就像船后的波纹以及风雨后的彩虹,我们当初经历的时候,因年少轻狂,只一味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前赶,无暇去留意太多。可时过境迁,每每回忆起来,却总能在朦胧处想起一些新的细节,一种美妙温馨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金句30则

1、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 ——— 《余光中散文》



2、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 ——— 《逍遥游》



3、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 ——— 《左手的掌纹》


4、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

——— 《听听那冷雨》


5、你要会流泪,会孤身一人坐在黑暗中听伤感的音乐。 

你要懂得欣赏悲剧,悲剧能丰富你的心灵。 

——《写给未来的孩子》


6、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

——《逍遥游》


7、要解释天道何以作弄人,一杯老酒比弥尔顿胜任。

  • ——— 《余光中精选集》


8、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 ——— 《听听那冷雨》



9、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昏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10、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 《寻李白》


11、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 《余光中精选集》


12、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从曙到暮。扭曲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 《向日葵》


13、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 《左手的掌纹》


14、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

——— 《未知》


15、女孩因物质而选择男人是可惜和浪费,她们失去了追寻自己是谁的机会,吃苦趁年轻才能发掘出身体里的宝藏,老了面临险境后悔晚矣!不要选“容易的路”,那其实是最艰难的。未经世故的女人习于顺境,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的深谙逆境,反而宽以处世。


16、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 《独白》


17、莎士比亚说诗人和疯子, 都不属红尘十丈的人间。诗人隐居在疯子的隔壁, 疯子却闯进诗人的花园。

——— 《余光中精选集》


18、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 《浪子回头》


19、天上和掌上又何足计较 此岸和彼岸是一样的浪潮

——— 《余光中精选集》


20、在节奏舒缓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

——— 《催魂铃》


21、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 《听听那冷雨》


22、期待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使焦灼的灵魂幻觉自己生活在未来。


23、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欢呼哈雷》


24、天空蓝得很虚幻,不久便可以写上星座的神话了。

——— 《石城之行》


25、有客自远方来,眉间有远方的风雨。

——《读脸的人》


26、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27、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慷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涵蔓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才能做到孟郊所谓的一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 《猛虎和蔷薇》


28、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逍遥游》


29、“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我对朋友这么说过。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30、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今生今世》


作文素材 | 余光中: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