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鼻祖陶渊明

现在互联网每隔一阵就会有周期性帖子,讨论要不要裸辞,仿佛领导的刁难,同事的排挤,客户的压榨,随着一句“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便能烟消云散。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裸辞鼻祖陶渊明这话的来龙去脉。据《晋书·陶潜传》记载: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大意是郡里派了督邮下基层巡视,部下和陶渊明说你得穿戴整齐去迎接。督邮一职品级虽低,但仗着有郡守的命令,颇会作威作福,基层官员一边都不待见,所以《三国演义》里也有张飞怒鞭督邮的桥段。陶渊明生性耿直,当下便怒了:我怎么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对那乡下小子毕恭毕敬呢?于是作了篇《归去来兮辞》,便裸辞回家。
“不为五斗米折腰”读来十分解气,似乎大有三两钢镚买不了老子尊严的意味,可五斗米究竟价值几何?有人考证陶渊明所说的五斗米乃是日俸,五斗合今日30斤,按米价2元/斤计,即日薪60元,一月即1800元。而晋朝官俸奉行半钱半谷制,所以还得翻个倍,计算可得陶渊明月薪3600元。照此来看,五斗米似乎还真不多。
但这其中有个严重的思维误区,就是拿今日米价来对标晋朝。古时生产力低下,百姓常年挣扎于温饱线,更别提易子而食的饥荒年代。而陶渊明正处于东晋时期,山河破碎,军阀遍地,战祸四起,民无所安。所以这五斗米不等价于今日的60元,而是生与死的差别。
所以当陶渊明归隐田园,慨叹草盛豆苗稀,我们看到的是田园生活的小自嘲,对于陶公来说,可能就是全家来年挨饿的大麻烦。
回头看网上所宣扬的裸辞,是啃着父母退休金,拿着失业救济金,朋友圈晒着风光照,标签题字诗与远方。那不是志向高洁,那只是纯纯地贪图享乐。
所以,裸辞就裸辞吧,请别美化成一种风潮,甚至一种风骨。毕竟归隐田园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尤其是网生一代,只怕“此中有真意,欲发已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