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武将技能考——司马徽

司马徽事迹在《三国志》中记载极少,因此本文考察技能命名和设计时多有参考野史。另外没有考虑武将版本和更动。

【荐杰】: 你的第一个准备阶段,你令两名不同的角色分别获得龙印与凤印;出牌阶段限一次(你的第一个回合除外),或当拥有龙印、凤印的角色死亡时,你可以转移龙印、凤印。龙印效果:获得“火计”。凤印效果:获得“连环”。(均一回合限使用三次) 龙凤印齐全:获得“业炎”,“业炎”发动后移除龙凤印。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耆旧记》
这个情节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刘备访贤,向司马徽请教。司马徽说:“普通的儒生俗士,怎么知道实际事务呢?只有俊杰才了解实际事务。此地卧龙凤雏二人即为俊杰。”刘备问二人是谁,司马徽说是诸葛亮和庞统。
「令两名不同的角色分别获得龙印与凤印」对应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一事;「当拥有龙印、凤印的角色死亡时,你可以转移龙印、凤印」却没有根据,因为历史上司马徵并没有在诸葛亮庞统死后推荐其他角色,应该纯是为了强化人物技能而硬做的更改;由于推荐了龙凤二人,「火计」、「连环」的取得还有所本,可「业炎」是周瑜的,加上实在是生硬。
【称好】: 当一名角色受到属性伤害时,若其处于“连环状态”且是伤害传导的起点,你可以观看牌堆顶的X张牌并分配给任意角色(X为横置的角色数量)。
徽有人伦鉴,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囊括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世说新语》注引《司马徽别传》
司马徽素来知人。他住在荆州,知道刘表生性阴沉,一定对善人不利,于是一概不谈论当时的人。有人向司马徽打听某人,司马徽不说他们的高下,全都称好。他老婆跟他说:“别人怀疑的,你该分辨谈论一下,一直说好,别人问你干嘛?”司马徽说:“你说的也好”。后人所谓“好好先生”,即源自司马徽。这是【称好】名称的由来。
但是称好这个技能我看不出任何历史依据。
【隐世】: 锁定技,若你没有龙印、凤印且没装备防具,防止你受到的属性伤害和锦囊牌造成的伤害。
荆州破,为曹操所得。操欲大用,惜其病死。《世说新语》注引《司马徽别传》
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荆州破,曹操收了司马徽,曹操想用之,可是他却病死了。虽然《演义》把司马徽塑造成一个庞德公一样闲云野鹤般的人物,可是这可能只是一种想象。因为历史上司马徽虽然不曾出仕,可是却并没有像庞德公一样公开表达隐世自保的主张,假若他没有病死,是否出仕尚未可知。
司马徽隐世只是《演义》一家之言,因此这个技能的设定高度可疑;此外这个技能完全是抄的庞德公的【隐世】,尤其是名字直接照搬,实在是懒惰。
总的来说,司马徵的武将技能非常迷,无论从历史角度(与史不合)和游戏角度而言(平衡性被破坏)。
相关阅读: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许攸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庞德公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马均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王异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马岱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魏延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马良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刘焉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黄月英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留赞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陈琳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曹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