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什么方式打理存款比较划算?内行人:注意“4大原则”
人年老后,身体素质、劳动能力、赚钱能力等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滑。这时若想有持续的收入供应开销,可通过好好打理半生积蓄,力求安全地到手更多利息来实现。那么,老人该用什么方式打理存款才比较划算呢?内行人表示,一定要注意“4大原则”。

安全性原则
保住资金安全是首要的任务。刚性兑付被打破之后,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国债是如今少有的保本方式,比较适合老人打理资金。但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老人在打理资金时还有一些有关安全的事项需要注意。
如果选的是银行定期存款,尽量将资金分成几笔去存,且存在不同银行中,这样可降低万一银行破产或者出事时的整体风险性。
另外,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凭据的留存,相比之下,存折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介质,白纸黑字不容抵赖,资金动向也能很清楚地进行记录,查看很方便,折子也比存单更易保存。
如果老人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受不了本金损失的风险,不建议买银行理财或者保险,因为这些是不保本的,有赔本风险。至于要不要预备着意外发生,将存款和负债情况告知子女,要看子女靠不靠谱,如果不靠谱,建议老人还是自己攥紧这些养老本比较安全。
便捷性原则
如今有些存款或理财方式需要利用智能手机,或者流程比较复杂,老人适应起来很困难。相比之下,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和储蓄国债则是比较方便的方式,存取都可以通过银行来完成,操作也不算太复杂,实在不懂还能问工作人员。
突发性原则
对于身体不好或年迈的老人,要考虑到意外事件或急病等来临的可能性,这时如果存的都是长期存款,将不得不以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很不划算。因而此类老人存款时要记得别选太长的期限,从而减少提前支取时的利息损失。

增值原则
对于刚退休或身体好的老人,则需要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因为从过去几十年间“1万元”的购买力变迁可知,涨价对资金购买力的侵袭是很严重的。随着医疗发展,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呈增加趋势,且如今已将近80岁。若无意外,老人在退休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晚年生活,需要有足够的资金维系。
不少老人在完成买房、娶妻、生子,帮孩子成家立业等人生目标后,本来就剩不了多少资金可养老了,购买力再一下降,将很难办。所以提高存款的平均收益率,为其增值是相当有必要的。
其实如何安稳地提高平均收益率,增加财务自由度是人们自年轻时就该习练的。如果老人缺乏相关金融知识,觉得自己对这方面实在不开窍的话,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利用存款保值。今年我国预计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达到3%以上的平均收益率会比较容易做到保值。
如果老人对存款和理财有所涉猎,可以在确保多数资金安全的同时,借助一些稳妥方式进行增值。就如对短期资金,可选择余额宝、R2及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注意锁定期别太长),或选择基金定投,会比较稳健。若想无风险地稳稳增值,也可借助一些稳妥外贸经济平台的代销,30天周期享1%商品利润,基于实物交易,也不失为安稳增值的好方式。

总之,存款对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老人在打理已有存款时,一定要注意以上“4大原则”,或可打理得更划算一些,安全地到手更多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