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1 追忆
上学的时候常听老师讲,语文老师还是历史老师小陈已经忘了。说是秦朝会活埋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次讲这个事情的时候,老师都会理所当然的把它和暴虐、残忍等词汇相连。可现在再来看这样的事情,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人口平均年龄,以及高龄人的医疗和健康状况,出台这样的政策真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吗?
古代底层人民是养不起老人的。一个没有劳动力的老人,也没有社会福利保障,在一个仅靠农业维持的家庭中,存在这样的老人就纯粹是消耗,就算没有生病,他也只是消耗家中的储备粮,让食物变得更少,潜在的隐患变得更多。一但发生天灾人祸,家中没有应急的储备,那么可能不止这名老人,这一家人都会因此丧命,迎来最坏的结果。
这是生产力不足的社会环境下,所必要的残忍,况且把老人活活饿死、病死也不见得比活埋要好上多少。至少这个政策是一个借口,帮人们分担了他们选择时的痛苦,比起那些视而不见的人、或只会说你倒霉的人,不知好到了哪儿去。
而现在呢?社会上的生产力依旧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份必要的残忍还得延续。这是无奈,这是合理,这是正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是必须去做的事情。
上啊,去接受它吧。
泪水,穿过塑料袋提手的口处滴到油纸上,早已分不清这上面哪些是泪痕,哪些是油渍,连在了一起、糊成了一片。
“我就是个混蛋。”小陈捂着口鼻,尽力压抑着呜咽的声音,不让父母察觉到。
回过神来,小陈感到了无比的后怕。他忽然明白了这几天他为什么能活的那么轻松,因为他刚才像个旁人一样去分析着他爸爸去死的合理性,是这份陌生感与疏远感使得他轻松。他就是个混蛋,和那些能把自己父母填进坑里活埋的混蛋一样的混蛋,他已经把坑挖好了,只是还没来得及埋而已。
小的时候小陈不是一个乖孩子,至少在老师眼里不是。每天空闲的时候绝对不会在学习,甚至上课的时候都不会。万幸,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所以小陈能有一大堆的玩伴,那时候的小陈一点都不内向,像爸爸一样。至于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样,小陈也说不清了,只是还记得,是在上完中学后,自己就变得不爱说话了。
每当小陈回忆起童年,除了高考前夕有些自责意外,其他时候都被童年所治愈。那时候的爸爸也不太正经,本来工作就不是靠读书进的,而是靠关系,所以小陈的父亲比起书本上的知识,更喜欢跟小陈强调人际关系的学问,也很支持小陈跟着其他孩子一起到处跑着玩,甚至自己也会加入。
那时候上山,摸鱼、抓虾,扣泥鳅。几个小孩在河沟旁跳来跳去,一不小心栽了进去,弄了一身泥后哭了起来,为啥?怕回家挨打。小陈父亲笑笑给他们说没事,帮你们洗。洗完后就晾在山上的杨树枝上,几个小孩光着屁股倒是玩的更嗨了。冬天踩冰,老爹这天没去打牌,而是陪这一群孩子去炸冰窟窿。嘭~咔嚓,冰面给炸裂了,大人和小孩都笑的跟个孩子样的。
唯一记得哭的那次,是小陈自己爬上柿子树去偷摘柿子,老爹说过不让他爬,但是他没听。结果踩着一个树枝的时候,那个树枝突然折了,嘭的一下狠狠的摔到了地上,小陈当即大哭起来。老爹注意到后马上慌了神,连忙扶起小陈,问他疼不疼,能不能走路,见小陈已经走不好路了,吓得抱起他就往离得近的诊所跑。那是小时候的小陈唯一一次看到这名成年男性,脸上挂出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