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宝宝养护五大误区,看你中招了吗?
一、宝宝牛奶过敏出现湿疹,只要保持皮肤干燥,湿疹会自行消退?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湿疹在宝宝一岁后确实会好转,很多还会自行消失,但这并不表示过敏治愈,甚至有可能是在发展。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过敏性疾病都会呈现不同的症状,湿疹只是一种过敏性反应。如果家长没有及时预防,宝宝在成长中很有可能出现其他过敏症状。据统计,患过过敏性湿疹的宝宝,未来患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风险是一般宝宝的5倍。所以对待宝宝早期湿疹,宝妈们要及时治疗控制,减少其他过敏反应的出现。
二、把过敏症状当感冒
很多宝妈容易把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结果宝宝病不对症,好长时间都好不了。这里教给宝妈们一个区分方法,感冒一般都是有自限性的,7天左右就会好转,但过敏不会。如果宝宝感冒超过7天,还有加重的迹象,妈妈就要考虑是不是过敏,尽早带孩子做过敏原检查。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三、过敏长大了就好了?
有些过敏症状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愈,但大部分过敏反应都需要家长提前做好预防,避免进一步加重。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宝宝,身体的消化、代谢和免疫系统都十分稚嫩脆弱,很容易过敏,进而引发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一系列疾病。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早预防。
四、认为吃药对宝宝身体不好,擅自停药或吃药断断续续。
宝爸宝妈总是认为吃药对宝宝身体不好,尤其是含有类固醇/抗生素药物,感觉长期服药会有后遗症、并发症。因此,很多家长发现宝宝没有症状了,就会擅自停药,或者等宝宝有症状再继续吃。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生开药并不会选择“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而且治疗过敏疾病的用药都是严格经过国家批准的,已经把药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宝妈们不必太过担忧。过敏本来就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如果自行停药,很可能会加重宝宝的过敏症状。因此宝妈们切记不可擅自停药,如果宝宝情况有好转,最好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停药。
图片来自于网络
五、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食物,宝宝要终身回避?
过敏原检测只是辅助工具,提醒妈妈在辅食喂养中注意避免过敏食物。最终孩子会不会出现过敏反应,还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当然,过敏源检测没有显示过敏,也不代表宝宝一定安全。过敏原检测报告中一般会有风险等级,对于宝宝检测过敏的食物,应当回避3-6个月以后,从风险等级较低的食物开始尝试,让宝宝少量接触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对于严重过敏或反复过敏的食物,建议终身回避。尤其是给敏宝添加辅食时,选择低敏食物可以有效减少过敏发生的几率,建议宝妈们选择不含蛋奶、麸质的婴享无小麦系列产品,专为敏宝设计研发,严格规避了常八大过敏原,让敏宝也能吃到健康营养的好辅食,麻麻们再也不用发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