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罗马的随行总管头衔解析

2023-06-27 15:08 作者:禹贡历史社文章号  | 我要投稿
  • [Comes],翻译为“随行总管”,复数形式为[Comites]。其是罗马的一个头衔或职位,也是中世纪和现代的“伯爵领主”这一头衔起源,而其又源自拉丁语当中的伴随(com)和行走(ire)。

  • 在获得各种头衔或职位之前,该术语最初的含义是“随行伙伴”,无论个人还是作为集体成员,都可被总称为随行部队(comitatus),尤其是那些大亨巨头的下属。在某些情况下,只要规模足够大或正式就可以合理地证明为特定团队,例如亲信友人大队(cohors amicorum)。

  • “随行伙伴”是一个常见的绰号或头衔,被添加到英雄或神祇的名字中,以表示与另一个神的关系。

  •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铸币就曾宣布他作为无敌的太阳神(Sol Invictus)而“来到”人间。

  • 从历史角度来看,更为重要的是,“随行伙伴”这一头衔成为皇帝亲信的象征,并被授予帝国宫廷官员。该头衔逐渐演变成正式的权贵称号,其起源可追溯至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同伴”,相当于希腊化头衔中王家亲信友人(philos basilikos)。因此,在官员被任命到远离宫廷职位(通常在地方行政部门)时,该头衔仍然保留。后来,人们认为将该称号与高级官员特定职位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称谓一部分是合理的。

  • 随着罗马帝国宫廷人数的增加和政治权力的吸收,罗马皇帝开始任命忠实仆人担任公职。这种做法首先在地方出现,例如行台禁卫长官(praefectus praetorio)和元首亲信友人(amici principis)。然而,随着帝国行政部门的扩张,新的职位变得必要,并且需要修改权力下放。结果是“随行总管”等级制度的出现。

  • “随行总管”,通常被翻译为“伯爵领主”,尽管其一开始既不是封建的也不是世袭的,但成为了后来罗马帝国的主要官员。他们担任着从军队到文官的各种职务,并保持与皇帝直接联系。在君士坦丁一世的领导下,他们被确定为行省辖区总管(comites provinciarum)的职权等级。随行总管和代理主管(vicarii)随后都被分配到了行政管区(dioceses),这使得“行政管区”成为帝国政府永久固定机构。早在公元五世纪初的资料——百官志(Notitia Dignitatum)就对这些“随行总管”进行了全面列举,但由于后来增加了新的职位,其历史记录并不详尽。

  • 帝国宫廷几个主要部门都有一名主要官员,其被称为“随行总管”,并由一套与罗马总督非常相似的办公职员(officium)协助——其中包括:

  • 处置文房总管(comes dispositonum),非常有权势的执事总理主官(magister officiorum)的副手,负责组织帝国记事文本并准备信件分发到适当的办公部门进行转录。

  • 殿内侍卫总管(comes domesticorum),拥有杰出之人头衔(vir illustris),是驻扎在皇宫中的殿内侍卫(domestici)之首领。共有两位这样的指挥官,一位是负责骑兵的殿内骑兵随行总管(comes domesticorum equitum),另一位是负责步兵的殿内步兵随行总管(comes domesticorum peditum)。

  • 私人金库随行总管(comes privatae largitionis),私人金库的保管人,服从于私人事务随行总管(见下一个头衔)。

  • 私人事务随行总管(comes rerum privatarum),其是一位权力显赫的帝国官员,负责管理皇帝及其家族的私人事务机构(res privata)。他维护资产并收取租金,其中大部分存放在国家公共金库(Aerarium),而另一部分则存放在皇帝的财政金库(Fiscus)并由“私人金库随行总管”管理。

  • 神圣金库随行总管:作为拥有“杰出之人头衔”的他是神圣赠物金库(sacrae largitiones)的保管人和帝国财政经理,掌控着所有铸币厂,而每个铸币厂都由一名代理保佐主管(procurator)进行代管;此外,他还是众多官员的主要负责人,包括更多的代理保佐主管(procuratores)、理算主管(rationales)和总监长官(praepositi)。这些官员征收元老院的税款、关税以及土地税,并负责矿山产量、文职军职预算提供制服等事项。此外,其下属包括:黄金制品总管(comes auri),神圣衣库随行总管(comes sacrae vestis),三名分别负责意大利亚、阿非利加和伊利里库姆的赠物金库总管(comites largitionum),伊利里亚的贸易通商总管(comes commerciorum per Illyricum),伊利里亚的金属矿场总管(comes metallorum per Illyricum)。

  • 例外的是,有时候地方职位也被称为“随行总管”。例如东方管区总管(comes Orientis)实际上是“代理主管”之一,其通过监督各省的总督来控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方管区(Dioecesis Orientis)。然而,该职位又受到东方大区禁卫长官(praefectus praetorio Orientis)的监督。

  • 此外,一些不太重要的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也可以被称为“随行总管”,例如,在拥有“杰出之人头衔”的罗马首都城市总管(praefectus urbi)的手下,就有着高架水渠总管(comes formarum)、台伯河的河岸河床暨下水道的随行总管(comes riparum et alwei Tiberis et Cloacarum)、港口通商总管(comes Portus)。

  • 谘政会议委员(comes consistorialis/comes consistorianus)的头衔表示罗马皇帝最亲密顾问委员会的特别任命成员。

  • 军务随行总管(comes rei militaris)是野战部队(comitatenses)的指挥官,其职位高于领军都督(dux),但低于步兵统领主官(magister peditum)和骑兵统领主官(magister equitum)。他们是一系列军事站点的上级,每个站点由边防总监长官(praepositus limitis)或其他官员指挥,例如大队护民长官、翼军中队(alae)、数众卫队(numeri),在东帝国甚至还有军团部队。

  • 公元五世纪初的《百官志》列举了西帝国中6个这样的职位,他们都具有可敬之人头衔(vir spectabilis)的尊称:意大利亚行军总管(comes Italiae)、阿非利加行军总管(comes Africae)、廷吉塔尼亚行军总管(comes Tingitaniae)、阿根图拉特要道行军总管(comes Tractus Argentoratensis)、不列颠尼亚行军总管(comes Britanniarum)和不列颠尼亚的撒克逊海岸行军总管(comes Litoris Saxonici per Britanniam);东帝国则有2个:埃及普特边防行军总管(comes limitis Aegypti)和伊苏里亚行军总管(comes Isauriae)。

  • 吾等主宰随行伙伴(comites dominorum nostrorum),其是戴克里先皇帝(大约公元300年)在四帝共治期间的一类皇帝骑兵护卫的称呼。

  • 随着“随行总管”数量的增加,这种尊称的价值被贬低了。这导致了“随行总管”的等级,开始以第一、第二和第三的“序数”来命名和排序。

翻译:Mark54/君士坦丁乌斯

古罗马的随行总管头衔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