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为律师侧记

2021-06-03 17:42 作者:钱律师的调解现场  | 我要投稿

李为律师侧记

        2010年是我各方面都遇到瓶颈的一年。就工作来说,传统的律师业务已经对我没有什么挑战了,几乎所有常见的案件类型都做过了。我积极寻找一个既可以让我“爱智求真”得到满足,又可以提升我专业化的领域。这时候我通过一个长辈的介绍来到了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一家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给我面试的就是英普所主任李为律师。我现在已经忘了面试的内容,好像就谈了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吧。我不知道他对我什么印象,我后来也没问过他。但我对他印象一般,以前没有听说过他,见面也没什么气场。

        加入英普团队后,几乎没有和这个主任发生过联系,我觉得他根本不像一个老板。我上一个老板,人品如何不说,但凡有事没事都“兄弟啊,兄弟。”

     李为第一次找我聊天,我还记忆犹新。那天我吃完中饭回来,李为正好在我办公桌边,然后对我说:“小钱,我看你很爱看书,有空给大家做个讲座吧。”我当时有点囧,感觉被老板抓到偷闲摸鱼,于是拿出手边的一本书——陈致的《从礼仪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成》,不好意思的说“我看的都是些不务正业的书。”李为微微一笑,说:“很好,就是要你讲讲这些东西。”

    这次对话给我两个深刻印象,1、李为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其实一直在观察我。2、我上一个东家,从来都鄙视读书人的。我之所以还深得赏识,是因为我除了读书的气质之外,还有油滑的一面。但这种油滑其实和我的自我认同很矛盾,我一直对自己的评价是“毕竟是书生”。我从来没有幻想过可能碰到一个内心真正赏识读书人的老板。后来我知道,李为不仅是赏识读书人,他自己就是一个读书人。

       进入到知识产权领域后,越来越多的接触到这个领域的同行。很多资深的同行对李为的评价都很高,包括省高院的领导。这些评价愈发凸显李为的低调。其实他不是不懂宣传的套路。我和他探讨过几次,他对媒体传播的规律和热点事件炒作的切入,都有很精准的判断。他不是不能,是不为也。

      我对李为专业知识的全面认识,来至于我第一次和他合作的一个案子——“杭州地铁logo抄袭案”。这个案子媒体一边倒的认为是我们代理的老师抄袭了学生的毕业作品,并上升到当代师德缺失的高度。李为和我接了这案子后,作为资深律师的他不但放手让我这个晚辈积极介入,并采纳了我很多意见,真可谓从谏如流。而我则从他办案的思路,证据的整理,庭审的风度,第一次感觉到,律师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这个案子我们把对手打的落花流水。另外提一下,对手是我上一个东家。

        除了专业能力,在生活中,李为也是传奇。他可能是律师行业内,马拉松跑的最好的人。同时他知识结构也很多元,是这个行业内为数不多可以和我谈法律之外学问的人,“英普文化沙龙”就是在我和他一起搞起来的。

       最让我倾倒的是他的人品。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抱怨驾驶证快到十二分了。那时候我快清分了,而且没扣过分,于是就把驾驶本给他,让他拿去扣。第二天,李为拿着我的驾驶本还给我,对我说:“我想了一下,做这种事还是不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对道德污点零容忍,经常还会为了别人多找零给他而花时间去归还。        

       我曾经和他探讨过儿童读国学的问题,我说,小孩没必要读,因为儒家这套东西,总结起来就让人学做圣人,我们已经不是一个做圣人的时代了。李为不同意我儿童不读经的观点,但认同儒家就是要人做圣人。

     李为虽然读佛经,现在也吃的很素。但他骨子里是一个儒。我觉得他很像曾国藩,武能定乾坤,文则做圣徒。

    先生之风,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李为律师侧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