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3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也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内容、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基础上,在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斗争中,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列宁、斯大林和教员进一步加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彻底贯彻从物到意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依赖关系。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生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成员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因此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生产活动,并通过生产活动逐渐了解自然界,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了解人和人的关系。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认为客观世界是辩证运动的,人的认识也是辩证发展的,即是由不知到知、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而后一个飞跃比起前一个飞跃意义更加伟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毛主席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无产阶级和一切革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修正主义者总是竭力歪曲、篡改、攻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唯心论的先验论来冒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斗争,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教员说,“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2]如果我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不了解人的思想、意见、政策、方针、计划、结论、大块的文章,滔滔不绝的演说是从那里来的,不理解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这样就往往会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分不清是非,甚至上当受骗。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搞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伟大义务。
注:
[1] 《实践论》。
[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