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助推滑翔再入器的研究(BGRV)
助推滑翔再入器(BGRV)是一类弹道导弹载荷,通过在高层大气中利用空气动力学升力来扩展亚轨道空间飞机的范围。在大多数例子中,助推滑翔大约是纯弹道轨迹范围的两倍。在其他情况下,一系列跳跃允许进一步扩展范围,并导致替代术语跳越滑翔。
高空高速下的激波气动现象可能最早发现于德国炮兵操纵超远程大炮时(巴黎大炮,及后来的古斯塔夫列车炮等)。被观测到以大迎角发射的炮弹在下落时由超音速激波产生了空气动力学升力的迎角,使炮弹的轨迹偏离一般的抛物线并由于激波的不稳定性造成弹道的不稳定。
德国在二战前中后期也研究过弹道导弹的滑翔应用,但由于战争原因无疾而终。冷战期间,为了突破苏联建立的反导系统,美国在德国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助推滑翔再入器。

美国麦克唐纳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末推出了Model 122B型bgrv参与空军ws-199d弹道导弹计划(也叫Alpha Draco阿尔法天龙),意在验证速度六马赫下战术导弹的助推滑翔应用,使用mgm-29中士导弹的固推加装model 122b弹头得到,在1959年进行了三次测试均取得了成功。


model 122b采用了极其细长的弹体,长 46.08 英尺,直径 2.58 英尺,飞行舵面跨度为 7.08 英尺,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激波阻力,特殊设计的锥形弹体与飞行姿态既能让激波避开直击空气舵,也能使导弹在飞行中利用激波升力滑翔,弹体覆盖有隔热涂层以减缓气动加热。在测试中,助推器将滑翔体送入临近空间,后滑翔体以5马赫再入,并在向弹道方向滑翔390公里的同时做了侧向150公里的唯一(中士导弹普通型号射程最大150公里,滑翔增程效果明显)。


同时期美国也在研究洲际导弹的助推滑翔弹头,而成果同样为麦克唐纳公司开发,名叫Douglas 122

和model 122b一样,douglas 122采用了细长的弹体与飞行姿态来充分利用激波气动并延缓激波带来的危害。但两者的量级注定了两者在应对策略上的绝对不同。douglas 122的再入速度最高可达到18马赫,这会带来严重的气动加热现象。为此麦克唐纳除了在弹体生热部位覆盖隔热涂层外,还在弹体头部加装了储水箱和喷管,存放特殊冷却液,这些冷却液在高速段会被释放并迅速蒸发,形成的蒸汽并不会立刻逃逸而是会依附于隔热层一段时间,从而增强隔热效益。

同时弹体也不只使用气动舵面进行姿态控制,麦克唐纳在弹体尾部加装了姿态控制发动机,可以根据预设的航路进行调整,使再入器能做出大角度的侧向机动甚至是跳跃机动。

在1968年2月26日,一枚阿特拉斯弹道导弹携带douglas 122 bgrv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再入器在18马赫情况下再入大气层,滑翔数千公里,在期间完成了侧向机动与条约并目中预设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