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4.2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每过一定时期[1]就重复一次。危机的不可避免性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经济规律决定的,这种规律在一切沿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国家中都起作用。同时,每次危机的进程、它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是依某个国家的具体发展条件而转移的。
远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就发生过个别工业部门的局部生产过剩危机。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席卷全国经济的工业危机。1836年,危机在英国开始,然后波及美国。席卷英国、欧洲大陆许多国家和美国的1847-1848年的危机,实际上已是世界危机。1857年的危机波及欧美的主要国家。接着又发生了1866年、1873年、1882年和1890年的危机。其中以1873年的危机最为深刻,这次危机标志着垄断前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20世纪,危机发生于:1900-1903年[2],1907年,1920-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8-1949年,1953-1954年发生危机。自1957年底起,美国又开始了新的危机。
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开始之间的时期叫做周期。周期由四个阶段组成: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是新周期的起点。
危机是周期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生产能力的增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风暴般的破坏形式表现出来。周期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没有销路,价格猛跌,支付手段奇缺,交易所倒闭并造成大量破产,生产急剧缩小,失业增长,工资下降。商品跌价,失业,直接毁坏机器、设备和整个企业, 这一切表示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危机使大批企业破产倒闭,使部分生产力遭到破坏,从而强使生产规模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适应一个极短的时期。“危机常常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强制的解决,通过强制的爆发暂时恢复已经破坏的均衡。”[3]
萧条是紧接危机而来的周期的一个阶段。周期的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工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低落,商业萎缩,游资充斥。萧条时期为以后的复苏和高涨创造前提。堆积的存货部分销毁,部分廉价拍卖。资本家力求降低生产费用,寻求摆脱生产停滞状态的出路。他们用下列办法达到这个目的:第一、尽量加紧剥削工人,进一步降低工资和提高劳动强度;第二、重新装备企业,更新固定资本,改进技术,使生产在价格因危机而降低的情况下仍能获利。固定资本的更新推动许多部门增加生产。制造设备的企业接到定货,提出对各种原料和材料的需求。于是开始摆脱萧条,转到复苏。
复苏是周期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从震动中恢复过来,资本家着手扩大生产。生产水平逐渐达到原有规模,物价上涨,利润增加。于是复苏开始转到高涨。
高涨是周期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生产超过前一周期即危机前夕所达到的最高点。在高涨时期,新的工业企业和铁路等等兴建起来。物价上涨,商人估计物价会继续上涨,尽量购进商品,推动工业家更加扩大生产。银行乐于贷款给工业家和商人。这一切使生产和商业规模的扩大有可能远远超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范围。于是给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造成条件。
危机到来之前,生产达到最高水平,而销售的可能性似乎更大。生产过剩已经存在,但还处于潜伏状态。投机使物价飞涨,使商品需求过度膨胀。剩余的商品逐渐积存起来。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掩盖着生产过剩:银行继续贷款给工商业,人为地支持生产的扩大。当生产过剩达到最高程度时,危机就爆发了。之后,整个周期再次重复。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过程具体反映在经济行情中。某一个国家、地区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某一时期的一般经济状况叫做行情。行情的指标包括有关生产活动、基本建设、失业、工资水平、商业[4]、物价、银行和交易所业务、利息水平等的材料。行情变化的共同基础是资本主义周期中阶段的变换。
每次危机都推动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资本家力图在物价猛跌的情况下使自己的企业仍能获利,因此,除加紧剥削工人外,还采用新机器、新机床和新的生产方法。大资本家是依靠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小生产者的破产和吞并竞争者的许多企业来实现新的投资的。因此,摆脱危机的出路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力量造成的。
但是,随着转到复苏和高涨,再生产条件的破坏、比例失调现象、生产的增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狭小范围之间的矛盾,又势必重新增长起来。因此,经过一定时期,新的生产过剩危机不可避免地又会到来。
“资本投下的时期,是极相异的,分散的。但危机往往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所以,就全社会考察,那又多少是下一个周转循环的新的物质基础。”[5]
在工业的主要部门中,基本生产资料的寿命,把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都估计在内,平均约为10年。固定资本周期地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义历史时期内不断重复的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每一次危机都为新的危机准备基础,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破坏力和尖锐程度不断增加。
注:
[1] 每隔8年至12年。
[2] 这次危机开始于俄国,它对俄国的影响大于其他任何国家。
[3] 马克思:《资本论》,1957年人民出版社版,第3卷第296页。
[4] 国内和国外。
[5] 马克思:《资本论》,1957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卷第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