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疾速追杀4》电影解析

2023-08-09 23:38 作者:ZHL1988手绘  | 我要投稿

这部电影,看起来,还是和以前一样,有一种很强的割裂感,但在4中多了那么一点莫名的统一感。作者用客观的角度去看,并无贬义,只是写一写看完第四部的感受。


关于BUG:

1、在这个世界观里,司法系统是不存在的。

2、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一看就知道。因为盲人的招式,一看就是武术出身,是有底子的,那种武打的氛围感就是不一样。

3、战斗场景有一个是在跳舞的地方,有一个地方是在街上,这些场景里的人都被物化了,因为日常生活中,枪战与打架,都会围观,特别是出人命,都会离开那些场地。在街上,那么多废车与死尸躺在街上,街上的人照样开车,一点也不耽误路过的甲、乙、丙、丁开车。

4、滚楼梯那段,那么多次,一般人早就脑震荡了,即使是专业选手,也经不起多次的摔,更何况男主一直在战斗。

5、有一个场景是从四楼的高的位置跌落,地上没有缓冲物,男主摔下来一点事的都没有。

6、在上一部中,男主从那么高的的楼摔下来都没死,可以说医学奇迹了。作为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这么高的楼,即使不死,估计也废的差不多了。回到现实生活中,有些关节损伤,做理疗恢复都要好久,回到以往的战斗状态那是不太可能的。

7、有一个场景是男主在房子内部和敌人厮杀的情景,用的是俯视的视角,特别像游戏的感觉。视觉上是游戏的感觉,但其实,又没有游戏那么有冲击力。因为动作设定不能达到满足观众感官的需求。

8、这个世界观里的狗子,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不仅战斗力强,理解能力也非常强,它们以主人的意志而存在。

9、男主的西装是防弹,高科技到比防弹衣还牛。在漫威宇宙里,像钢铁侠这样的角色,在中弹的时候,都会看到子弹的一个反作用力,防弹衣是防弹,但是被击中,反作用力也是很强的。

既然这个材质这么牛,为何不发明一套像蜘蛛侠、闪电侠那样的服装,全身包裹,只露出眼睛和嘴巴,那岂不是更无敌。

10、最后的枪战中,强行拉低反派的智商,同样的强行强调朋友友谊,友谊这么好,咋不想想你的日本好友,日本好友的团队那基本上就是团灭啊!

11、黑人小哥,更像是男主的翻版,他同样是一个迷失的人,他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一直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


……


关于男主:

1、男主的智商有点不是很高,他如何战斗,是酒店管理员提供给他的技巧。

2、男主对于曾经一枪把他从高楼上打下来的管理员并没有恨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角度来讲,人都会有恨意,如果不恨,至少要让这一部分的情绪表达完。

3、男主投靠日本朋友的时候,其实,他就应该想到后果,他的朋友会因他而死,日本好友的那个团队,除了好友的女儿外,基本都团灭了,对于她的女儿,是应该恨男主呢,还是恨高层,还是恨那个杀掉他父亲的人……,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男主应该做如何选择呢,按照常理来讲,男主应该是有愧疚心理以及补偿心理的。

这里讲的日本好友的行为,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一种理想化的朋友之间的情谊,是可以为对方牺牲的情谊,电影表达的是一种理念。

那么悖论来了,既然友谊是这么的可贵,既然日本好友的这一理念模式成立,意味着,不为好友牺牲就是不成立的。然而,在电影中,男主对于盲人与日本好友的情谊是区别对待的。

3、男主对盲人,是朋友,他们有默契,男主也关照盲人的女儿,知道盲人不能死。

……


关于看电影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认知越高,知识体量越大,那种割裂感的感受就越强。因为上面BUG所提到的,它基本已脱离基本认知与常识,换一句话说,用本土网友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这是一部神剧。

如果你是武术专业从业者,你会感觉到男主基本无法参与那么长久的战斗,并且,个体能力再强,也是寡不敌众,除非是古代那种团队作战,需要战术,否则个人能力再强,也敌不过敌人团体的子弹飞射。

从医学的角度看,个体在特定的环境面前,会激发肾上腺素,让个体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状态,但是对于,一对多的作战,个体能力是有限的……

你从理疗的角度看,人物如果在每一场战斗中,受伤,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比如说有些损失,不一定是关节性,有可能是神经性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恢复……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男主的情绪过渡并不明显,可以说是麻木的。在第四部中,男主,更像是一个机器,已经迷失自我的机器。在《疾速追杀》这部电影的世界观里,男主在被好友背叛的时候,会有那种深深的恨意,以及对这个世界的金币系统感到无力,以及那种失落感,限入无限负面的情绪之中,男主整体感觉,他好像是一个迷失了自我的人。

黑人小哥,带着狗子参战,他一直都是观望的态度,他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他像是男主的翻版,是另一个男主。

在《疾速追杀》这部电影的世界观里,如果有人看某人不爽,只要有钱,就可以出钱,把某人干掉,就像男主去求助日本好友,日本好友死亡,好友女儿复仇,每个人都有一家庭,按照这个逻辑,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追杀与被杀的状态里。

男主一直都是穿着西装在战斗,某种层面上来说,西装也代表着规则与秩序。

结尾留有神秘感,其实,毫无必要,按照之前男主设定,男主受的伤不足以让他死。除非自杀,显而易见,按照《疾速追杀》这部电影的世界观,男主是不会自杀的,因为他还有责任与承诺,日本好友的女儿,这是别人以命相抵的情谊。最后男主的墓在妻子的旁边。也印证了他和盲人最后说的话,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还活着。

关于男主与盲人,都自由了。有点强行大团圆的感觉,也有点表现出朋友间的默契的那种感觉。《疾速追杀》这部电影的世界观里,这个系统庞大,没有人能改变规则,如果想改变脱离这个组织,要么运用这个规则,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如酒店管理员,要么知道这个规则是什么,按照规则让自己脱离这个系统,让自己获得自由。在电影里我们看到,所谓的自由,那是无数子弹与尸体叠起来的成果,按照男主的视角,有仇必报,他杀了那么多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那么每一个家庭里的人都出来报仇,那么男主又是一个被无数人追杀的对象,因为,有仇必报,要为家人讨回公道。因为不仅仅只是男主讨回公道,在ta们的世界观里,ta们也要为讨回公道。


全片,就看到男主在很认真的干他的打架,打架、打架……,有那么一瞬间,我们看到了男主的坚强、执着、认真,这就是看片时会感觉到莫名的那一点统一感,那么,这一点点统一感又是如何而来呢,可能的情形如下:

1、可能是男主的状态比较容易让人代入;

2、也可能是全片的灯光与场景为这部片子加持,会让人感觉好像也还行,当然这个也还行是建立在看完前三部的基础之外;

3、可能是整个视听感觉,让人比较投入;

4、也可能是男主前期影视剧形象的塑造,现实的身份大于角色身份,观者的认同,是对演员本身的认同(以前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而在疾速这个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老的人,还在认真的工作者,看到了男演员敬业的姿态),而不是对《疾速追杀》这部电影表示认同,这是目前有可能出现的最大的错觉之一,对于观者而言。

5、还有一点,就是各个取景地的战斗场面,那种战斗的场景,勾起了以前看有优秀电影里出现的氛围感(如杀死比尔里在日本战斗的情景,最后两人用手枪的场景,像极了西部牛仔决战的场景),所以会有熟悉感,所以不管这个打斗是否合理,人们都会有一种强大的认同感,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电影激起了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储存的图像系统,所以,在这个电影里找到了熟悉感,这种无形的感觉,是整个场景打斗的塑、以及光影、构图这些优秀元素的辅助加持。

道具双截棍的使用,使人联想到著名的人物李小龙先生以及这个著名人物表演的相关电影。

6、可能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票房好成绩,是因为这个电影很微妙的调动人的视觉系统、情感系统。

7、在四部曲当中,这个片子,有自己世界观的塑造,虽然这个世界观BUG很多,但是前面的铺垫,在第四部时, 人们已经接受并默认了这个有BUG的世界观系统。

题外话,没有司法系统的世界观,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观,一切都是凭个人主观意志与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生死。动物世界尚有规则,在假定的世界观里,金钱才是决定人命运的重要武器,所以《疾速追杀》到第四部,这个世界观已经崩塌得不行了。

8、对于观者,可能过于压抑,需要发泄,在现实的情境中,特别是在本土这样的氛围里,很难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在这个电影里,不管这个打斗是否合理,但是作为过于压抑的这一部分群体,他们会在看这个部片子的打斗戏的时候,找到巨大的爽感。

9、到第四部时,有BUG的世界观人们都知道,好像也默认接受了这么一个世界观体系,但人们想要看其它的内容,比如说,光影构图加上打斗元素的美感,人们追求的是打斗的爽感,以及镜头运用的美感,看的是那种电影里那种表现出来的经费在燃烧的感觉……,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感官刺激上的满足,算是第一阶的需求,满足情感上的需求,算是第三阶的需求了。


总结:

所谓暴力美学只不够是将剧中的暴力合理化,间接否认了剧中价值系统与世界观系统的不足。一个没有精神内核的价值观体系是不值得被追捧的,在假定的世界观里,如果只讲黑暗,那么,这个假定的世界观是很难成立的。一个只有暴力的世界,是很难发展的,也无法发展出文明,也不会有进步……

透过电影发现自己的想法,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电影,只不过是一个媒介,你通过这个媒介,你的的感受是什么,这才是重要的。


- 完 -

Love and peace


温馨提示:以上为个人观点,供参考!



《疾速追杀4》电影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