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人生最好的投资,聪明人的10条快速选书指南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没有每天不阅读的——没有,一个也没有。
信息时代,不阅读,已经难以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可以说,读书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可是,信息爆炸、资讯泛滥,我们如何快速筛选出那些真正值得逐字精读的好书呢?
接下来,我给大家总结了10种选书方法:
01
推荐模式
确定书单最简单的方法:牛人的推荐。这里的推荐包括各种荐书App和书店的相关主题热销榜单、相关领域的专家推荐的书单,或有过相关主题阅读经验的大咖或朋友推荐的书单。
02任务模式
任务模式,简单的说就有计划地阅读。读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自己的目标。比如,你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希望找到哪些信息,学到哪些知识?
有了明确的任务之后,可以到书店或者读书APP查找相关问题的书籍。
03作家模式
当我们对某位作家感兴趣的时候,可以阅读他的系列著作。
这时候就完全不在乎这些书到底有没有意思,评价如何,决定要看“这个作家”的书之后,我们就把它们放在桌子上,一本一本拿来读。
04出版社模式
出版社的编辑作为专业人士,会选择更有价值的书出版。有些出版社会对书的把控比较精准,选出的书大都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关注。例如,中华书局经史子集类的书,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外国文学类的书,中信出版社经济管理类的书,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社科类书。每个出版社都会有侧重,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05以书找书模式
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书中或许会有相关书籍的提示和引用,这时候我们可以把相关书籍列入我们的书单中。
06经典模式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跌代速度很快。但是,经典书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通用的普适价值,值得好好阅读。
对于再版次数多、印刷数量大的书也值得我们参考。
07榜单模式
当当、京东、亚马逊、豆瓣、网易蜗牛阅读等都会细分很多领域的排行必读榜以及推送年度榜单。大家可以从中进行选择。
但是这种方法有共同的缺点,大多数书都是近期出版的,是为了迎合当下人们阅读的口味,对于有些人来说没有参考价值。
08口碑模式
选书之前,我们可以读一下书评,作为参考。豆瓣读书有一个优势,会有每本书的评分,这个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公正反应了书的质量和价值。
09刷书模式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说:“没有多少书值得你刷完。从序言开始,一本书对你的价值就在递减,当断则断。”
当你不知道哪本书对你有用的时候,你可以快速浏览。
拿到一本书,先看序言,或者是第一章,只看个开头,然后马上跳到倒数第二章。这样,可以对这本书做个初步判断,决定要不要进行阅读。
10TIPS模式
“樊登读书”的主编慕云五老师在历经多年的选书工作后,总结了一套TIPS原则。什么意思呢?
• T(Tools)是工具。这些书能够教给大家一套方法。另外,能够提炼出有效的工具也意味着这本书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
• I(Ideas)是新的理念。图书的作者能够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发现、新的想法。
• 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它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 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它不是凭空捏造,不是简单归纳,它一定经历了科学性的验证过程。 我们经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高效阅读的前提是会选择。方向对了,即使走的慢,也比误入歧途的人更快地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