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英语试题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分析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筛选概括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图片展示秋天风景)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好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宝兴的东拉山大峡谷,去康定的新都桥,去阿坝的毕棚沟,感受那秋天的独特韵味。在这里,如果我不说赏“红叶”,而说赏“落叶”,赏“木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到林庚先生的《说“木叶”》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 教学目标展示
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三、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检测】
同学们通过预习案已经细读了课文,并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课堂检测的形式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做一个初步地了解。
1.学生迅速阅读课文,将本文的思路梳理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圈点勾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主旨句等,再根据每段所讲内容划分层次。旨在理解课文内容,会筛选归纳概括文段信息。)
【好,现在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梳理结果给我们展示一下,请高佳伟同学来说一下,恩,在这里高佳伟把第三段归结到了文章的第二部分,有没有同学和他的划分是不同的呢?谁来分享一下。好,有请汪国宇同学来回答,哦,国宇同学呢,把第三自然段归结到了课文第一部分,那我们一起来看以下,第三自然段讲了什么?段落开头说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在于“木”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除了发现古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还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木”字,那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主要讲的就是“木”的艺术特征了。所以,在这里归结到第一部分更合适一些。好,现在老师把参考答案放映出来,大家看一下。】
第一部分:(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点明“树叶”与“木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却差别很大。
(从这里我们看到诗人们都喜欢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的关键原因就在这个“木”字,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重点研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来分析木字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