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史》:1.1.1 禹纪
注明: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由于隐私原因,不透露其个人信息。原版文件中是有我写的序的,但是由于序里涉及了个人隐私,也不发布了,直接从正文开始。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 是黄帝。可见禹也是名门之后,不过这里有个疑点,舜是黄帝的第八代孙,禹是黄帝的第四代,这两人的辈分差的实在太远了。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人民都为此非常 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 族,用不得。”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 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 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 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 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 “伯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说:“你去平治水土, 要努力办好啊!”禹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皋陶。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
《史记》没说鲧治水的方式,但今人都认为是使用了堵的方式。另外,舜杀了鲧,还能用他 的儿子,他不惧怕吗?而鲧的儿子禹并没有怨恨吗?只能姑且认为当时的人都很贤德了。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 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 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可见,禹当时就是男神一枚,不仅有功业, 而且外形也很靓。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 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 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 前路过都没敢进去。耳熟能详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 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 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 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古代的“九” 一般是个虚数,但这里却是个实数,后面会有具体介绍,不知道是不是太史公太老人家硬匹配上的,如果是,那他应该是个处女座。
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 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 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 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大禹同志是实 施计划经济和税赋经济的第一人。 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规定了九州的范围,又明确了九州的土地等级以及进贡的物品,甚 至明确了进贡所走的路线。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疏导了九条大河。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 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 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
金、木、水、火、 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 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 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同时,大禹还规定了五服。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 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 从此太平安定。
接下来是舜帝、大禹、皋陶之间的一次对话: 皋陶申述他的意见说:“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谋略高明,臣下团结。”禹说:“很对, 但应该怎样做呢?”皋陶说:“哦,要谨慎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 孙的同族人亲厚稳定,这样,众多有见识的人就都会努力辅佐你,由近处可以推及到远处, 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禹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皋陶说:“哦,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 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禹说:“呵!都象这样,即使是尧帝恐怕也会感到困难的。能了 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当地给人安排官职;能安抚民众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会爱戴你。如 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还忧虑什么驩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语伪善谄媚的 小人呢?”皋陶说:“对,是这样。检查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九种品德,检查一个人的言论, 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他接着说道:“开始先从办事来检验,宽厚而又威严,温和而又 坚定,诚实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善良而又刚毅,正直而又和气,平易而又有棱 角,果断而又讲求实效,强有力而又讲道理,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呀!能每日宣明三 种品德,早晚谨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每日严肃地恭敬实行六种品德,认真辅 佐王事,诸候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国。能全部具备这九种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 人都居官任职,使所有的官吏都严肃认真办理自己的政务。不要叫人们胡作非为,胡思乱想。 如果让不适当的人居于官位,就叫做扰乱上天所命的大事。上天惩罚有罪的人,用五种刑罚 处治犯有五种罪行的罪人。我讲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禹说:“如果按你的话行事,一定会 做出成绩的。”皋陶说:“我才智浅薄,只是希望有助于推行治天下之道。”舜帝对禹说:“你 也说说你的好意见吧。”禹谦恭地行了拜礼,说:“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 办事。”皋陶追问道:“怎样才叫勤恳努力?”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 上了丘陵,下民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胁。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 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翻山越岭,树立木桩,在山上作了标志。我和 益一块,给黎民百姓稻粮和新鲜的肉食。疏导九条河道引入大海,又疏浚田间沟渠引入河道。 和稷一起赈济吃粮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从粮食较多的地区调济给粮食欠缺的地区,或 者叫百姓迁到有粮食的地区居住。民众安定下来了,各诸侯国也都治理好了。”皋陶说:“是 啊,这些是你的巨大业绩。”禹说:“啊,帝王!谨慎对待您的在位之臣,稳稳当当处理您的 政务。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会响应拥护您。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会 经常把美好的符瑞降临给您。”舜帝说:“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我 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要辅助我。我想要效法古人衣服上的图象,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作 锦绣服装,你们要明确各种服装的等级。我想通过各地音乐的雅正与淫邪等来考察那里考察 那里政教的情况,以便取舍各方的意见,你们要仔细地辨听。我的言行如有不正当的地方, 你们要纠正我。你们不要当面奉承,回去之后却又指责我。我敬重前后左右辅佐大臣。至于 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们就会被清除了。”禹说:“对。您如果 不这样,好人坏人混而不分,那就不会成就大事。”舜帝说:“你们不要学丹朱那样桀傲骄横, 只喜欢怠惰放荡,在无水的陆地上行船,聚众在家里干淫乱之事,以致不能继承帝位。对这 种人我决不听之任之。”禹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时,新婚四天就离家赴职,生下启我也未 曾抚育过,因此才能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我帮助帝王设置了五服,范围达到五千里, 每州用了三万劳力,一直开辟到四方荒远的边境,在每五个诸侯国中设立一个首领,他们各 尽职守,都有功绩,只有三苗凶顽,没有功绩,希望帝王您记着这件事。”舜帝说:“用我的 德教来开导,那么凭你的工作就会使他们归顺的!”
皋陶此时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学 习禹的榜样。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施以刑法。因此,舜的德教得到了大发扬。 这段对话其实大禹说的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完成对国家的治理,相对而言,皋陶就有些纸上 谈兵了。当然,大禹这么说是有底气的,因为确实做出了业绩。当然,也不难看出,大禹这 么说也是在给舜帝听,这个时候的大禹,也许有一些功高震主之嫌了。
这时,夔担任乐师,谱定乐曲,祖先亡灵降临欣赏,各诸侯国君相互礼让,鸟兽在宫殿 周围飞翔、起舞,《箫韶》奏完九通,凤凰被召来了。群兽都舞起来,百官忠诚合谐。舜帝 于是歌唱道:“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又唱道:“股肱大臣喜尽忠啊, 天子治国要有功啊,百官事业也兴盛啊!”皋陶跪拜,先低头至手,又叩头至地,然后高声 说道:“您可记住啊,要带头努力尽职,谨慎对待您的法度,认真办好各种事务!”于是也接 着唱道:“天子英明有方啊,股肱大臣都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兴旺啊!”又唱道:“天子胸中 无大略啊,股肱大臣就懈怠啊,天下万事都败坏啊!”舜帝拜答说:“对!以后我们都要努力 办好各自的事务!”这时候天下都推崇禹精于尺度和音乐,尊奉他为山川的神主,意思就是 能代山川之神施行号令的帝王。
禹立为天子后,这就是禹在建立夏朝之前的所做所为,禹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 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禹把皋陶的后代封在英、六两地, 有的封在许地。后来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过了十年,禹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 那里逝世,把天下传给了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