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课程笔记】复旦大学 吴晓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派

2022-05-24 22:04 作者:LiYuexi  | 我要投稿

本课程笔记是对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上的讲课内容忠实的记录,保留了原汁原味,大多为相对重要的内容。(本文对某些句子的表述方式有删改,但不改变原意)

哲学就是哲学史。 ——黑格尔

课程链接: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全46讲 主讲-吴晓明 视频教程_哔哩哔哩_bilibilii

本文的前置文章是【课程笔记】复旦大学 吴晓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德国唯心主义(一至三)

本文的后置文章是【课程笔记】复旦大学 吴晓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开端(一至八)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一章 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开端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派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派(一)

(注: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派(一)的前半部分是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提前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德国唯心主义中讲解。此处从黑格尔去世,黑格尔学派分裂开始讲解。)

一、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

(一)黑格尔去世和黑格尔学派的分裂

1831年,黑格尔去世,哲学家将其看作历史重要分界线伽达默尔认为19世纪始于歌德和黑格尔的逝世,20世纪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黑格尔去世以后,黑格尔派出现分裂,分裂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

老年黑格尔派,老年黑格尔派也称“黑格尔右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思想代表。主要成员有:加布勒、辛里克斯、罗生克兰兹等。

青年黑格尔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B·鲍威尔、M·施蒂纳等。

当时的德国哲学,从纯粹理论上讲,没有太大的发展余地。当时,最为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宗教问题,一个是政治问题。恩格斯说过,当时政治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因此,最有才华的哲学家、黑格尔分子进入到宗教领域当中。

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别:

老年黑格尔派在整理黑格尔的遗著,在对黑格尔哲学学术的阐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成就,但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非常保守。(补充一句,许多著作不是黑格尔亲手写的,而是学生整理的或是学生的笔记,如《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

青年黑格尔派并不主要整理黑格尔著作,而主要在阐述黑格尔哲学义理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在政治上和宗教上,表现为激进的态度

(二)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

后来人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黑格尔哲学是保守的官方哲学,是为现存的基督教德意志世界辩护的原理;另一部分人认为黑格尔哲学包含真正革命的因素,如从青年黑格尔派分离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后来对黑格尔哲学中革命的方面做了很多阐述。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第一节中专门讨论黑格尔哲学真正革命的方面,他说黑格尔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在当时被人看作是极其保守的,为现存的一切特别是政治和宗教辩护,当时都没有人看出黑格尔哲学中革命的因素。

1833年,海因里希·海涅看出黑格尔哲学中革命的一面。他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介绍了德国的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发展,当时他的动机是向法国人介绍德国的宗教和哲学,因为当时法国人对德国的宗教和哲学不太了解。诗人海涅在当时欧洲非常有影响,能用法文写诗歌,受到法国人最大的推重。例如,当时包括马克思、海涅在内的在法流亡者,几乎都被驱逐,只有海涅没有被驱逐,法国人认为海涅是他们本民族的诗人。

海涅在书中提出,德国哲学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里面的东西深不可测,法国出过罗伯斯庇尔,康德能与之匹敌,但这两个人都是小市民,按照通常的标准,他们应该在杂货铺卖砂糖和咖啡。但是,命运让其中一个人把国王的头颅放在天平上,另一个人把自然神论中上帝的头颅放在天平上。法国出过拿破仑,德国有哲学家费希特,后者的革命性远远超过拿破仑。法国人是在真正的戏剧开场前,弄两个小狗在外面跑跑,这就叫做法国革命,真正的革命将在德国诞生,那时革命如同惊天霹雳般发生,法国人要当心,坐在座位上,不要乱发出声音,因为德国人脾气不好。德国还有一位哲学家——黑格尔,法国还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派(二)

(三)1831年前后德国哲学界的情况

总结一下上小节的内容,1831年黑格尔去世以后,黑格尔学派出现分化,当时德国哲学界主要是黑格尔控制的,也有一些其他著名人物,如谢林、叔本华。谢林在柏林讲授启示哲学,有一些听众。当时,恩格斯和基尔凯郭尔是同学,恩格斯听了谢林的课以后,对启示哲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基尔凯郭尔听课的时候,牢牢抓住了存在的概念,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开启了当代存在主义哲学。

黑格尔哲学把存在看作是最抽象的概念,谢林认为存在概念是最稠密的东西。另外,叔本华开创了意志哲学。总之,黑格尔哲学强调理性、思辨的思维、思辨的理性,谢林强调直观和启示,叔本华强调意志

黑格尔去世以后,黑格尔学派分化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当时,德国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宗教,二是政治。恩格斯说,政治在当时是荆棘丛生的领域,有国家机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障碍,政治比较麻烦,所以当时许多人关注宗教问题。

当时,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别在于老年黑格尔派虔诚地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整理和解释在政治和宗教方面相对保守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和宗教上表现得更加激进,他们试图从黑格尔哲学中阐述出一种原理,这种原理是批判的,以便对基督教德意志世界或某些重要的方面进行批判的理解。

总之,老年黑格尔派在政治、宗教上趋向于保守,在学术上跟着黑格尔亦步亦趋,在黑格尔的著作中,思想中,寻找他们思想的基本立脚点。青年黑格尔派也从黑格尔哲学中进行发挥,他们走的路属于笔走偏锋的形式,他们从黑格尔哲学发现、发明一些原理,将这些原理进行彻底的发挥,以便能够阐述出一种在政治上、宗教上比较激进的学说,对基督教德意志世界进行某种程度的批判。

(四)对黑格尔哲学保守的解释和激进的解释

青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与老年黑格尔派不同。

1.保守的解释

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比较麻烦,可以将黑格尔哲学解释为非常保守的,在黑格尔所有哲学中,黑格尔把自己的学说叫做神证论,即为上帝存在做辩护,在政治方面,他把普鲁士国家看作地上的神物,在历史哲学中,他把整个世界历史的最终点设定在普鲁士的上空。

2.激进的解释

同时,黑格尔哲学中还有其他的因素,黑格尔把拿破仑称作骑在马上的世界精神,他对法国革命有非常高的评价。实际上,黑格尔哲学确实包含着批判的、革命的因素,这是青年黑格尔派力图从黑格尔哲学中加以阐述的。黑格尔的最后一部著作《法哲学原理》有一个非常著名命题:“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在恩格斯看来,似乎是为所有的现存事物进行辩护的,因此黑格尔在哲学上可以被看作是非常保守的。但是,黑格尔哲学也包含着革命的因素。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不论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的东西,至少有一个人在1833年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亨利希·海涅。”正是前面提到的海涅,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的一面。海涅所著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当时主要是向法国人介绍德国的哲学,他的诗歌不仅影响德国,也影响法国。1844年前后,德国流亡者被法国驱逐,只有海涅没被驱逐,因为海涅被认为是法国本民族的诗人。在书中,海涅谈到了德国哲学的革命意义,他以美文学的形式表达:德国将要上演一出好戏,和这出戏相比较,法国革命只不过是一首天真无邪的牧歌。”意思是,法国经历了政治革命,但比起德国的哲学革命,简直如同儿戏。海涅又提到:“我奉劝你们,你们法国人那是应当肃静,并且,千万不要故障喝采!我们可能就会误解你们,并以我们那种不讲礼貌的方式有点粗暴地命令你们安静。”他将德国哲学和法国政治革命加以比较,法国没有产生一个政治人物和黑格尔相提并论。

海涅认为自己是自然神论的诗人,对星空很赞赏。他在书中记载了一件事,他有一次晚上,去拜访“哲学之王”黑格尔,海涅在窗口大发诗意,感慨天空是如此静谧和宏伟。黑格尔说这种东西有什么讲头,这种东西一点意思都没有,天上的星星是大自然的疮疤,后来他在历史哲学中读到了“自然的所有事情都不值得惊叹,只有思想值得惊叹。”黑格尔后来进一步认为,哪怕是犯罪的思想,都比天上的一切伟大。

海涅又讲了另一个故事,他问黑格尔:“哲学之王,你说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话听起来是那么保守,听起来是为所有的东西做辩护。”黑格尔听了之后,紧张得看看周围,回应道:“年轻人,你还听不懂。”然后,黑格尔阴险地笑了起来。

后来,恩格斯将“凡现实都是合理,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解释为“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他引用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一句话:“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现实的事物绝不简单地等同于现存的事物,现实不是仅仅实存的东西,而是实存和本质的统一。例如,1789年,现存的是波旁王朝和封建制度,现实的是法国革命。在凯撒时代,现存的是罗马共和国,现实的罗马帝国,现存的罗马共和国将被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罗马帝国取而代之,这体现了历史的原则。恩格斯后来把黑格尔那句话“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改写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所有现存的事物都有产生、成长、衰亡的必然性,现实的东西表现为历史的东西,表现为历史的过程。

“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看上去似乎是非常保守的,可以为所有现存的事物辩护的,实际上包含着革命因素。

从上述内容,我们看到了黑格尔哲学包含批判的东西和革命的东西。

(五)伟大的思想资源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释

在中世纪行将结束时,每一个现代思想家都要和亚里士多德作斗争,那只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另一方面讲,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阐释,同样可以产生近代甚至当代的东西。

海德格尔晚期在讨论班中讲:我和其他人都是布伦塔诺的学生,但是我的布伦塔诺是亚里士多德的布伦塔诺。”这是对一种哲学的解释,解释可以不一样,因为这是非常重大的思想资源,包容力相当巨大

熊彼特讲:一个思想,它的影响一般是饭后一个小时到一百年,还有一种思想可以几百年、上千年,一次一次被重新发掘出来,马克思属于后一种。”

黑格尔哲学在黑格尔去世以后,面临非常不同的解释,一部分是老年黑格尔派,在文献整理、在学术方面有贡献,另一部分是青年黑格尔派,将黑格尔哲学当作思想资源,从非常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

黑格尔哲学到底是非常保守的,还是异常激进的哲学?仍然有争论,其实只是在不同方面加以阐述。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派(三)

二、施特劳斯:实体或类

大卫·施特劳斯,青年黑格尔派主要成员,杜宾根学派的主要代码,代表作《耶稣传》。

(一)施特劳斯对宗教展开历史的批判

施特劳斯对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历史哲学进行阐释,他当时对圣经故事进行所谓历史的批判。施特劳斯是青年黑格尔派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并不十分激进,性格比较温和,实际上想对黑格尔哲学特别是宗教哲学的思想加以阐发,对圣经故事做出解释。

在当时德国,面临政治问题和宗教问题。由于政治荆棘丛生,有才华的思想家当时集中在宗教领域,他们开始要对圣经故事进行批判的分析,施特劳斯是其中的一位。施特劳斯试图对圣经故事,特别是神话部分,进行历史的批判。圣经故事当中包含了很多神话部分,有许多被看作是神话和奇迹。

施特劳斯想通过历史的批判,来发现这些神话或奇迹中历史的真实性内核。

举个例子,《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赤壁大战,当时周瑜得了病,病因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说他能办到,他问周瑜需要多久东南风,给一天一夜东南风怎么样,周瑜说两个时辰足矣,诸葛亮说他学过奇门遁甲,他说几月几号,几点到几点,给一场东南风,周瑜豁然而起,诸葛亮说他要在江头边上,离开大营几十里,设一净坛,像道士一样做法,到时就有东南风。这一段故事被看作是奇迹和神话。

要对奇迹和神话进行批判,虽然是神话,但也包含历史真实性内核,通过历史的批判,发现历史真实性内核。

对赤壁大战这一段进行历史批判,我们发现有几点具有历史可能性,并非都是奇迹。第一,在江南的地方,隆冬时节,可能有东南风。第二,诸葛亮很懂天文地理。第三,离开大营几十里,以便逃出东吴。

历史的批判要做的就是,去掉神话中奇迹的性质,以便发现神话故事中历史的真实性内核。

施特劳斯认为《圣经》的神话故事包含有历史的真实性。因为《圣经》神话是早期基督教团的集体的无意识的创作集体的无意识的创作包含有历史的真实性,这样的原理在黑格尔哲学中属于实体或类

三、鲍威尔:自我意识

布鲁诺·鲍威尔,青年黑格尔学派的领袖,著有《福音的批判及福音的起源史》《斐洛、施特劳斯、勒男与原始基督教》。

(一)鲍威尔对宗教展开历史的批判

只是当鲍威尔‘以思辨哲学家的傲慢态度’抨击施特劳斯并受到猛烈还击的时候,福音书批判才扩展为哲学上实体和自我意识的争论。”思想史中如此判断。

 鲍威尔反对施特劳斯的“《圣经》神话是早期基督教团的集体的无意识的创作”的观点,而认为《圣经》神话是个人的有意识的杜撰这个原理在黑格尔哲学中属于自我意识

当鲍威尔和施特劳斯争论时,鲍威尔的立场是自我意识,施特劳斯的立场是实体的原则,这场争论就变成了实体和自我意识的争论争论一个问题,争论到最后都成为哲学基本原则的争论。

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提到过:“在这方面,德国人是极其擅长的......法国人天生是不懂精灵和鬼怪的,天性是阳光的、感性的,北方来的日耳曼人是精通这个东西的。”德国人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他的思想,憎恨一个人,是憎恨一个人的思想。海涅说:“德国人非常记仇,而法国人刚吵完架,打完架就结束了。你们法国人20年前的事情已经忘记,我们德国人在1000年前受到高卢人的侮辱,今天还记着,我们总是等待着有机会报复。”

施特劳斯认为《圣经》神话是早期基督教团集体的、无意识的创作,以揭示圣经的历史真实性。鲍威尔认为是个人的有意识的杜撰,因此不包含任何历史真实性,完全是杜撰出来的。梅林说:施特劳斯通过历史的批判,在原来要垮台的大教堂边上,盖了一个小教堂,鲍威尔将他们通通拆掉了,几乎达到了无神论的结论。”

从批判角度看,鲍威尔更加激进。从哲学思想上看,黑格尔去世以后,青年黑格尔派又分裂为两部分,两部分都立足于黑格尔,但是一部分立足于黑格尔的实体,一部分立足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

黑格尔把实体的原则和自我意识的原则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再度发生了分裂,施特劳斯立足于实体,鲍威尔立足于自我意识

后来,思想史上,把以鲍威尔为代表的宗教批判者看成是哲学上的山岳党人,山岳党人原来是指在在当时的议会中坐在最后面最高的地方的最激进的第三等级,而在宗教批判中,最激进的是鲍威尔,所以叫他们为山岳党人。


【课程笔记】复旦大学 吴晓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