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登玲珑山

2023-04-18 19:24 作者:シッカク  | 我要投稿

昨天起了个大早,然后去临安登了海拔353米的玲珑山。

景区还在开发之中,目前只有入口处有一块看板,其他的连一个路标都没有,各类地图app上数据也不充分。

景区格局很不一般,刚一进来就要登上高高的台阶。

为什么呢?

因为后面是一个水库。

水库右侧和前侧有水上廊道,沿着廊道走就可以上山。只不过有两个口,第一个是台阶上山口,主要的景点都在这条线路上,第二个是车道上山口,没有景点就不说了,一路上都是油漆味,因为景区正在重新对路边的栏杆刷新漆。

可惜上面的信息是我后来在实践中得知的。

是的,当时毫不知情的我选择了第二个路口o(╥﹏╥)o

路边会遇到很多这种爬行类动物,神出鬼没的,每次遇到我都会吓一跳。胆小鬼就是我。

这应该是车道沿途最好看的景色了。

快到半山腰上的寺庙了,有一个大平台。平台上有苏轼的雕像,雕像身后的栏杆上还能看到一首苏轼写的诗。

登玲珑山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平台上还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个年轻的妈妈正在给她的宝宝喂奶。为了避嫌,我没有拍照。

这个寺庙叫卧龙寺,初建于唐,播名于宋,也是千年古寺了。

最外面就是天王殿,感觉格局和其他寺庙不同。

寺庙门口有几个大爷在给人看相、算命,道家在佛家门口做生意。

继续爬了一段时间,遇到一个两层楼的建筑物,目前还没有装修完毕。楼梯还没有安装扶手,地面多处开裂了。工人们正在阴影处躺平午休。

上图就是能看去到的最高处拍到的风景。

再往前走,谢天谢地,安保重地,不能再走了。

下山。

在松树林间看到了一处上山时没看到的墓地,墓碑上正楷写着“琴操墓”(没拍照拍)。

琴操(1073年-1098年),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原本出生于官宦之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歌舞诗词都有造诣。

但是在13岁时父亲受到宫廷的牵诛,母亲怒极身亡,于是沦为钱塘才妓。16岁时遇到第二次来杭州做官的苏轼,成为了苏轼的红颜知己。

两人肯定是彼此喜欢的,但是有一次和苏轼一番对话后,琴操决定在玲珑山削发为尼。

对话如下:

一日东坡戏曰:“予为长老,汝试参禅。”琴操笑诺。

东坡曰:“何谓湖中景?”

答:“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又问:“何谓景中人?”

回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云。”

再问:“何谓人中意?”

答:“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还问:“如此究竟如何?”琴操不答。

东坡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云:“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苏轼、黄庭坚佛印曾多次去玲珑山探望琴操,一起吟诗作对。两年后,苏轼离任北上,后来被贬至南海中的瞻州。都说红颜薄命,琴操郁郁而终,生命停留在了24岁。

后来苏轼再次来到玲珑山,重葬了他的红颜知己,并写了墓碑。如今的墓碑当然是后人重写的。

想找一找苏轼有没有为琴操写些什么,本来还暗暗自喜以为自己找到了。

南歌子·寓意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结果这首居然写于公元1079年,此时他们应该还是陌生人,而且词中的云英指的是一个仙女。

民国时,郁达夫等人也曾来玲珑山拜谒,但是翻遍八卷临安县志区不见记载。郁达夫很生气,写了一首诗如下:

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

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继续下山,这次选择了有景点的台阶路下山。

能看到很多处摩崖石刻。

九折岩

九折岩,传为苏东坡所书,字体苍劲,为玲珑山摩崖石刻之最珍贵者。

三休亭

看到了玲珑泉的泉眼,顺便用泉水洗了把脸、胳膊、小腿。感觉就是两个字,清爽。

玲珑泉旁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在路边,据说当年苏轼就曾醉卧于这块石头上。

看完了摩崖石刻,很快就下完了山,坐三个小时的车回家。




登玲珑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