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最后2天,考研名师总结选择题核心知识点
一些黄金考点需要经常看,最近推送不少。今天也是重磅考点!! 包括: 一、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根本原因”“根本因素” 二、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精髓”“关键” 三、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灵魂” 四、史纲部分需要注意的“标志” 五、马原部分需要熟悉的“标志” 六、马原部分知识点中的“转化”
一、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根本原因”“根本因素”
1.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
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
2.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
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
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
,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二、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精髓”“关键”
1.矛盾的
共性和个性,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毛泽东思想的
精髓是实事求是
。 3.
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
中华传统美德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5.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中
,奉献精神是精髓。
6.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7.垄断利润的形成,
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
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 8.
大学阶段
,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9.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
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10.
法律制定
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11
.法律权威
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12
.战略相持阶段
,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3.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
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14.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 15.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关键一步。
1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的关键一招。
1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在党。
18.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
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 19.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
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 20.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 22.要按照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的外交工作布局,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三、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灵魂”
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马原)
2.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特)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毛特) 4.
经济建设
是中心和基础,
政治建设
是方向和保障,
文化建设
是灵魂和血脉,
社会建设
是支撑和归宿,
生态文明建设
是根基和条件,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毛特) 5.
革命理想髙于天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毛特) 6.对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思修) 7.
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思修) 8.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9.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四、史纲部分需要注意的“标志”
1.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2.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3.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4.
同盟会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理论的提岀,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7.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9.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根据波茨坦公告
,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10.
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11.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
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1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此建立
。这成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15.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16.1956年,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7.
《论十大关系》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以这次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 19.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议。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 20.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由此打开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21.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马原部分需要熟悉的“标志”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和变化发展的内在标志。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标志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标志。(注意对比) 3.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
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标志。 4.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贯穿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始终
,并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因此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标志。 5.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标志,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 6.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
的标志源泉。 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标志
。 8.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标志因素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9.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标志。 10.
社会革命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标志。 11.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 1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标志
。 13
.经济全球化
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标志。 14.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标志和竞争
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15.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标志。
六、马原部分知识点中的“转化”
1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的。 2.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3.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 4.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
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5.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
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 6.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
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
。 7.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 8.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
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
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9.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
,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交换。 10.
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1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劳动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
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
,从而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12.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就是资本积累。 13.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的转化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 14.当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15.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