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inecraft——粘液块】对水管武器的历史沿革与展望(通识模块计划)

2022-04-07 18:24 作者:航联_Official  | 我要投稿

 历史沿革部分一堆历史虚无主义,大家看看就好别当真

      说到水管武器,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是低技术玩家快乐管、雷霆半月斩和后勤震怒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管武器的基本特征——技术含量低、火力强、对空能力优秀以及TNT消耗量奇大。诚然,相当多人了解水管武器,但是他们或许不了解这一款武器的历史上的起源,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作者想讨论一下水管武器的前生今世与未来的方向。

什么是水管

       这是个好问题——现在水管武器种类相当多,但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描述,有时也会被称为一体膛武器(至少目前是没啥区别)。因此,在这里规范何为水管是必要的。一般来说,水管武器是一种不分推进TNT与炮弹的,使用流水运输炮弹的,可以向某个方向持续输出TNT的武器。当然,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水管不一定必须要成为一个管子。

黑暗中的起源

       水管武器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对该武器具体的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2017年(一说是Error0x00000000最先研制,但是缺少具体文献资料)。在2017年7月12日——作者宣布将SCO从红石协会(Redstone Association)独立的同一日——作者的第一艘大型主力战舰“启示”号完成建造,正式交付舰队。先不提该战舰的设计是否合理,但是在该战舰上已经可以见到水管武器的身影。

这是作者的资料库文件夹截图,020.PNG是作者从自己的iPhone 4s中导出的“启示”号的照片,这里可以看见修改日期是2017年7月。事实上,“启示”号曾被发布到QQ的兴趣部落(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用了)

       幸运的是,作者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启示”号的几张图片,以供大家参考。这些图片是作者从自己很久都没用过的iPhone 4s里找到的。事实上,作者在仔细观察这些照片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最初进行过水管武器的研究。事实上,这些图片对水管武器的研究影响巨大——它证明了水管武器的历史和SCO一样悠久。

 “启示“号,可以看见这艘战舰的布局本质上是乱来,但是透着一股疫情前绿萌的气息,令人怀念。


可以看见,这就是四个水管武器,它们共用一个高频发生器,在最右侧的水管武器下面我们可以依稀分辨观察者与红石灯——这就是当年的可移动高频发生器。

       在“启示“号战舰上,我们可以看见其后射炮就是水管武器的原型。该武器由四个发射器发射TNT,并且由先发射的TNT推动后发射的TNT。在这里,你或许想问在这种没有观察者对脸输出高频,而且观察者还是弱充能的黑暗年代,我是怎么搞到稳定的可移动高频发生器的。在这里,我也可以说一下——

       事实上,现在的对脸高频的本质是两个观察者互相侦测。而在远古时代,这个特性显然没有被添加。但是很多人遗漏了一点——可移动高频发生器的原理是观察者侦测一个以高频率进行方块更新的方块。因此我们可以更改思路,通过观察者输出信号开关活板门,并且使用另外的观察者侦测活板门的方块更新,并且输出信号开关另一个活板门。如此这样重复数次形成一个回路后,我们会发现,因为活板门开关算两次方块更新,所以这个可移动高频发生器发出信号的频率将越来越高,直到接近100~300频。

       回归正题,我们在此时发现这样一点——虽然频率不高,射程不远,但是水管武器早在2017年就被制造出来并上舰了。这一点可能与大多数人所想的相去甚远,但是这的确是事实,而且还体现了这一点——萌新(至少我当时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绝对不能小视。但是,受到版本特性以及本人当时技术能力的极大限制,水管武器的发展始终裹足不前,没有进行后续机型的改进研发。

趋同进化

       在2019年时,我完成了“维斐尔·加特”号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与之前的“启示”号不同,这一艘战舰的后射炮使用的是一门真正看得过眼的水管炮,虽然其触发是直接使用对脸高频(这个时候有对脸高频了),并且推力依旧拉垮,更不必说我通过安装配件取消了其对空功能,但是这的确是一门水管炮。

       但是在 “维斐尔·加特”号巡洋舰的展示视频中,我注明了该武器的来源:一位ID是com_的玩家。

       有的人会质疑——这家伙不是你Ja皇发明的吗,为什么变成com_的了?

       在这里,我可以保证com_绝无抄袭、照搬之嫌,这只是一个巧合。因为他也的确没有听说过“启示”号,更何况从“启示”号的两张图片中推断出水管武器的原理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当时那些水管武器是他自己研发的。

       同时,还有许多人宣称,或者“被宣称”自己在早期也制造过水管武器,由此可见低技术武器的确会存在趋同演化的情况。

“暴风雪”号主力战舰改型正面仰视图,可以看见原有的基于伪展技术的投弹被改成了一个15T的水管。

“暴风雪”改型视频

       “维斐尔·加特”号巡洋舰,从这张正面图可以看到,水管被安置在了战舰尾部的一个较为靠上的位置。虽然当时该水管武器已经有移动易水器(准确来说是含水方块移动时可以带着里面的水),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估计是来不及),作者没有在炮膛里放水。

“作者本人”号视频

低技术与懒惰的缘由

       众所周知,水管武器以其低技术含量而闻名。水管武器的低技术含量体现在它简单的原理与基本结构。水管武器,物如其名,就是一个里面淌着水的管子,水流方向与开火方向相反。在使用时只需要在内部通过持续高频(大于200频,1频=1次/分钟)发射TNT即可将一大堆TNT输送至100-400m外造成打击伤害。如果需要关闭,停止生成TNT即可。

        水管的原理相当简单——通过水流持续地将生成的TNT向炮膛尾部传输,使之在炮膛尾部爆炸,并向前推动正在被流水输送至炮膛尾部的其他所有TNT,以进行打击。而在炮膛尾部的TNT则因为升爆现象,向正上方飞去。因此,水管本身的打击特性使之可以通过改变上方的遮挡状况来改变其火力参数。一般的,对TNT升爆的阻止会使水管从低频(小于15频,1频=1次/分钟)转为低频连射(连射是低频或单发武器的开火状态,通常一次连射是持续时间小于4秒的高频打击),对炮管上部的全封闭会完全削除水管的防空能力,改为平射对地(这里要致敬波拿巴·拿破仑,他发明了大炮平射技术)。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维斐尔·加特”号巡洋舰与“暴风雪”号主力战舰采用的是对炮管上部的全封闭的水管武器,而“功勋”号主力战舰采用的是完全敞开上部的水管武器(如下图)。

“功勋”号主力战舰,其战舰尾部四门水管都是完全敞开上部的水管武器,事实上他们是Ja皇因为空间被浪费太可惜,于是随便加的。

功勋号视频

展望

       水管武器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应用阶段。众多玩家基于水管武器的原理,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改进与研发。因此,水管从最初的单膛防空,到现在的范围对舰对地,以及其他各种打击模式。甚至在2022年初,Ja皇通过吃2016年的老本(指他自己回想起了早年在兴趣部落上造的某些原理与水管相同的武器)成功地将水管从横式改为竖式。以及ARC(米莎)制造的可编程水管武器。这些有力地证明了水管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

       未来,随着战舰设计理念的发展,我们相信水管的前途会更加光明。

竖式水管原理图(By云天明)
云天明的超级巨大魔改版竖式水管(Ja皇起名)

以下是水管的基础架构

 

 


【Minecraft——粘液块】对水管武器的历史沿革与展望(通识模块计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