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情怀与责任担当:全国社工教育界支持、参与河南防汛抗疫
2021年7月中下旬,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让郑州受灾严重。随着雨带推移,河南北部多地遭受暴雨、内涝、洪水、决堤等灾害。7月底,郑州又现新冠肺炎疫情。郑州乃至整个河南面临着灾情和疫情的双重考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河南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全力投入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工作之时,全国的社会工作教育界同仁积极关注、迅速行动,以不同形式支持、参与、指导河南的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彰显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情怀和使命担当。

回应需求,迅速开展专业培训
7月25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向全国社会工作院校师生发出“携手同行 共克时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倡议书”,号召会员单位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积极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7月26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武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组织4位参加过洪水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资深社工,作为首批支持团队成员抵达郑州,配合郑州社会工作协会开展相关服务。
同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启动“社会工作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培训计划”,为河南前线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者提供参与防汛救灾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7月28日,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郑州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社会工作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培训课程”紧急上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马凤芝在极短时间内准备课程,开讲第一课。该课程政校社密切合作,得到了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社会工作处的指导,河南省各地民政系统慈善社会工作业务处室参与策划,全国知名的社会工作教育专家倾力支持,河南的社会工作者积极参加。
第一阶段课程持续了两周,内容聚焦自然灾害中的社会工作服务理论、方法、策略和服务框架,力图为前线工作者提供紧急救灾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支持。两周课程共进行14次,33位教师参与,讲课内容涵盖社会工作在防汛救灾中的使命与角色,防汛救灾中的社会工作需求评估、儿童青少年服务、城市社区服务、社会工作原则、哀伤辅导、志愿服务管理、社会工作者的自我关怀,郑东新区社工站参与抗洪救灾社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疫情中网络社会工作的搭建、运作与实操,网络社会工作在哀伤服务中的设计和运用,社区防疫中的网络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教育参与防汛救灾与疫情防控的实践行动,社会工作参与重大灾害事件的实践反思,等等,累计观看人数达到5万人次。
14期干货分享不仅有社工大咖的理论指导,还有来自河南防汛抗疫一线社工的实务分享,以对话加强理解、以交流促进提升,为河南乃至全国社会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提供了及时、宝贵、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走进灾区,指导、参与一线服务
7月21日,新乡遭遇特大暴雨,凤泉区4个社区受灾严重,1000余名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到第十一中学,严重的灾情让受灾群众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心理调适和精神减压迫在眉睫。
7月26日,在新乡市牧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协调组织下,18名来自郑州、新乡和武汉的社会工作教育专家、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组成的“汇爱凤泉一家亲”社工志愿者服务队进驻新乡市第十一中学,针对1000多名安置点的居民开展灾后援建社会工作服务。
7月27日,服务队启动了“凤泉花开”“凤泉银发”“凤泉阳光”服务计划。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陈红莉老师,河南师范大学纪文晓教授等社会工作学者悉心指导项目实施,积极链接基金会资源,借鉴武汉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安置点社会工作服务顺利实施并取得扎实成效。
在灾情严重时刻,社会工作教育专家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社会工作专委会和灾害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郭伟和教授与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李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师陈伟涛一行9人,前往鹤壁市开展调研评估,完成了社区救灾模式调研报告和灾民生产生活自救的评估报告,为下一步制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案、提供专业服务奠定基础。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武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组织4名参加过洪水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资深社工赶赴郑州,与郑州社工深入座谈、共同研讨,迅速成立“郑州-武汉”援建交流小组,随后一起奔赴新密、新乡等地调研指导。
郑州社会工作协会会长、郑州大学教授张明锁对社会工作介入郑州市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进行全面、深入指导。河南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郑州轻工业大学闻英教授就发挥教育专家作用提出意见建议;郑州轻工业大学胡莹副教授、宋雯老师以及郑州大学许冰老师深入一线指导调研。胡莹对社工参与线上救援服务的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救援技术等进行了梳理,编制《社会工作者应对灾害后心理干预手册》。河南农业大学刘忠魏、刘风等学者编制了《社区灾后重建手册》,聚焦灾后重建,突出社区为本,注重知识转化和服务成效落地。
师生携手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参与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郑州轻工业大学胡莹副教授组织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工作及其他专业的志愿者建立“萤火团队”,参与彩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线上救援;岳要鹏老师带领45名志愿者到荥阳市泗水镇,为当地受灾居民发放救灾生活物资;河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公众号“在社协的日子”中,记录在救灾和抗疫中的行动和见闻,表达自己的专业思考。
多元合作,政校社志共推进
危机面前,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等各界力量跨越时空的界限,突破洪涝的阻碍,线下合作,云端接力。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教育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全省社会工作者拧成一股绳,协力推动社会工作参与河南防汛救灾与疫情防控。民政系统主管社会工作职能处室、社会工作教育专家及社会工作者建立沟通协作机制,线上线下密切合作,取得实际工作成效。
在“支援河南社会工作专业支持微信群”中,政府、社会组织、高校和志愿团体的力量得以整合,群友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政策和专业方面的指导;在河南省民政厅、郑州市民政局牵头主办的“郑州-武汉”援建交流小组讨论会上,来自武汉的资深社工和郑州抗洪救灾一线的社工、机构负责人、高校教师共同就救灾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理想凝聚力量、信念铸就坚强、专业彰显担当。在河南省内外社会工作教育专家的倾心指导下,河南社工汲取了力量,把危机化为转机,加快了专业能力建设,提升了服务水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河南省社会工作经历了考验与提升,将会在灾后重建和社会建设中持续担当作为,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作者:宋雯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