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索尼Sony PlayStation 5 PULSE 3D 无线耳机组,采用恩智浦、思佳讯、旭化成、A
索尼Sony PlayStation 5 PULSE 3D 无线耳机组无线接收器采用USB-A接口,内部主板上采用了思佳讯 AV6351无线音频发送IC和一颗储存器;耳机内部配备40mm驱动单元;右耳内是电池单元,容量1000mAh;左耳主板采用了思佳讯 AV6202无线音频接收器,用以接收发射器无线音频信号。由旭化成 AK4961音频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集成24位ADC、32位DAC,内置多种放大器和DSP,采用AKM的DSP内核,支持各种语音处理。以及恩智浦 LPC804 MCU,微源LP5305过压过流保护IC等。下面来看看这款产品的详细拆解报告吧~索尼Sony PlayStation 5 PULSE 3D 无线耳机组无线接收器采用USB-A接口,内部主板上采用了思佳讯 AV6351无线音频发送IC和一颗储存器;耳机内部配备40mm驱动单元;右耳内是电池单元,容量1000mAh;左耳主板采用了思佳讯 AV6202无线音频接收器,用以接收发射器无线音频信号。由旭化成 AK4961音频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集成24位ADC、32位DAC,内置多种放大器和DSP,采用AKM的DSP内核,支持各种语音处理。以及恩智浦 LPC804 MCU,微源LP5305过压过流保护IC等。下面来看看这款产品的详细拆解报告吧~
索尼Sony PlayStation 5家用电子游戏机于2020年11月正式上市,在硬件上迎来的大幅度提升。在后续索尼又相继推出了多款配件产品,其中包括PULSE 3D无线耳机组,用以为用户提供PS5的新一代游戏音效。
PULSE 3D 无线耳机组在外观上与索尼旗下头戴式耳机完全不同,整体设计风格与PS5非常融合,同样采用了黑白两种配色。耳机头梁曲线独特,内侧设置悬挂式弹性软垫提升佩戴舒适性。耳机支持无线适配器和3.5mm音频线两种使用方式,支持12小时续航。
PS5主机针对PULSE 3D无线耳机组做了针对性优化,使其能够呈现PS5主机所实现的3D音效,为玩家提供沉浸式的游戏音频体验。PULSE 3D还配备了双降噪麦克风,确保游戏过程中与队友的清晰交流。便捷的控制功能支持麦克风静音,音量、音效调整,以及测试自己的声音是否传达到了队友的麦克风监测等。
一、索尼 PULSE 3D 无线耳机组开箱

包装盒正面展示有产品一侧的耳机外观,上方有PlayStation品牌标志,下方产品名称PULSE 3D 无线耳机组。






























我爱音频网采用ChargerLAB POWER-Z KM001C便携式电源测试仪对索尼 PULSE 3D 无线耳机组进行有线充电测试,充电功率约为2.8W。
二、索尼 PULSE 3D 无线耳机组拆解
看完了外观,我们详细了解了这款产品的外观设计,也获悉了内部结构的大致位置,下面进入拆解部分~
无线适配器拆解










耳机拆解







































据我爱音频网拆解了解到,目前已有小米、OPPO、华为、联想、摩托罗拉、realme、漫步者、QCY、JLab、Skullcandy、Boltune等品牌的音频产品大量采用了微源的电源管理方案。




AK4961采用AKM的DSP内核,支持各种语音处理,如语音唤醒、双麦克风Tx噪声抑制、Rx噪声抑制、回声消除和免提功能。AK4961具有五个音频I/F和SLIMbus I/F,可同时与应用处理器、最多两个基带处理器、蓝牙模块和数字输入D类放大器进行通信,并将异步信号与内置SRC进行混合。





我爱音频网总结
索尼PULSE 3D头戴式无线耳机是一款专为PS5游戏机打造的产品,在外观设计上与游戏机非常融合。机身整体重量较轻,搭配柔软的耳罩和最新设计的悬挂式橡胶头垫,佩戴也较为舒适。有线无线两种连接方式用于适应不同游戏的使用要求,功能按键也非常丰富,使用上非常便捷。
索尼PULSE 3D无线耳机组无线接收器采用USB-A接口,内部主板上采用了思佳讯 AV6351无线音频发送IC和一颗储存器,以及一个复位按键便于无法连接时恢复出厂设置。
耳机内部配备40mm驱动单元,采用了更加符合人耳结构的倾斜设计。右耳内是电池单元,容量1000mAh,采用了独特的塑料壳封装。扬声器、电池连接到一块小的转接板上,再连接到左耳主板单元。
左耳主板上,采用了思佳讯 AV6202无线音频接收器,用以接收发射器无线音频信号。由旭化成 AK4961音频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集成24位ADC、32位DAC,内置多种放大器和DSP,采用AKM的DSP内核,支持各种语音处理。以及恩智浦 LPC804 MCU,微源LP5305过压过流保护IC等。
转载自https://www.ednchina.com/technews/1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