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觞欣阁】作诗小技巧(有例子说明)

2020-05-16 07:41 作者:岑小渊  | 我要投稿

       以前出过一个写诗的小技巧文章,但只说了技巧是什么,没有举例子,可能有的同学理解上出现了困难,那今天就来举举例子来说明吧。

一、面和点,大和小,远和近,动与静

①点和面,大和小

简单点说,就是开篇写的很宏大,但结尾却【凝练】成一个小点。或者开篇一个很小很小的点切入引出主题,在结尾有个很宏大的结语。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翁的这篇《江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联先说了一个很宏大的场面,然后却浓缩成一个垂钓翁的形象。由大到小,可谓妙极。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子美的这首《又呈吴郎》却是由一个很小的点(杜甫旧居的新主人在门前枣树旁扎篱笆),而述说邻居贫苦老妪生活的艰难,从而抒发对战争年代官府加重税务,剥削困苦百姓和和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渴望这一大的思想抒发上。



②远和近

可以是先远后近,或者先近后远。亦或是时远时近(但需要合理分配,符合逻辑)

如柳公的《江雪》一篇,先写远处的环境(天空到山间)之后再到江面上一个钓渔翁,层次分明,感情得以自然抒发。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东篱先生的《秋思》便是由近到远的典范。先是马上看到的枯藤老树,然后仰天长叹看见天空中昏弱的寒鸦,侧起脸来又看见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三处景物也层层递远),之后便是夕阳,天涯这种大意境的渲染。

③动与静

一动配一静,一静配一动。由静而引动,或是由动而衬静。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原句是蝉噪树逾静,鸟鸣山更幽。东坡觉得两句合掌(一联上下表达的意思和事物太过相近为合掌),改了出句为风定花犹落。

我们以东坡改的句子为例。两句都是一静配一动,风定为静,花落为动,鸟鸣为动,山更幽为静。

风定引花落,鸟鸣衬山幽。动静结合之间,自是将山间的幽静体现了出来,又琢以乐山乐水之意,已是妙极了。

二、巧设距离

①求之不得,但孜孜不倦,毫无怨言的距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实际距离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③心理距离。不一定人在面前,心就在一起,也不一定远隔天涯或阴阳两隔或千载回眸就离的很远 也许比在身边更近。(柏拉图式恋爱)

a.身无彩燕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④艺术距离。艺术时空上的距离,不光是前三种,更多的是组合与分割,融合与分离。




⑤巧设“断片”。断片指的是,具有高度价值凝聚性的可以用其追忆的不一定是完整无缺的事物或物事。比如儿时的美术本,古代残留的遗迹都属于断片。

a.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⑥巧设遮幕。如帘子,屏风,篱笆和墙等遮蔽物。

a.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b.竹送秋声入小窗。香迷夜色暗牙床。小屏风掩烛花长。

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画桥露月冷鸳鸯。






【觞欣阁】作诗小技巧(有例子说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