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汉赋)

考点四、“汉赋四大家” 之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人。 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天于游猎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 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欧圣”和解家”。汉书艺文志》载司马相如有赋29篇,今存《子虚赋》、《上林赋》、 《大人赋》、 《长门赋)、 《美人赋》、《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并称其“不师故辙,自捋妙才, 广博宏丽,卓绝汉代”。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是《子虚赋》《上林赋》的合称。“天子游猎赋”的优点: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作者用大量的三言排比句式描绘天子的狩猎活动,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首开风气之先。缺点: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空间的极度排比,按时空顺序和方式,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以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考点五、“汉赋四大家” 之扬雄
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少年好学,口吃, 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 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早年倾司马相如,模仿其《子虚》、《上林》 等赋,常作辞赋, 名声远播,如《蜀都赋》,此赋开启了京都一派题材,班固《二都赋》、张衡《二京赋》以及晋代左思《三都赋》皆受其影响。成为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
扬雄后来认为辞贼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曾撰《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
扬雄四大赋为《甘泉赋》、《河东赋》 、《羽猎赋》、《长杨赋》。其中艺术成就最高为《甘泉赋》,《甘泉赋》采用主体向关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并对骚体赋赋予新的功能。扬雄之前骚体赋主要用于言志抒情,而且多是以抑郁为基调。扬雄的《甘泉赋》用骚体,用它表现汉代盛世及天子声威,这在历史上时首创,扩大了骚体的选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