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香港战役(中)

2022-10-18 18:18 作者:迈耶经济学  | 我要投稿

战争爆发(12月8日)

空袭启德机场

香港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军展开“南方作战”行动。日本陆军第25军率先登陆马来半岛东北部,而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中部的四艘航母则派出机队偷袭珍珠港(夏威夷时间仍为12月7日)。凌晨2时21分,日本陆军大本营透过东京军方电台向第23军司令部通报已经向英国开战的“花开、花开”暗号,并发出确认入侵英属马来亚“E作战”已经开始的暗号“E”。凌晨2时30分,日军第23军司令部发布暗号“鹰”,代表入侵香港的“C作战”正式开始。凌晨4时45分,驻港远东三军情报署截听到日军已经向英国开战的讯息,驻港英军司令莫德庇接获情报后,判断日军快将入侵香港,便立即通报驻港英军各个单位准备应战,莫德庇又下令部署在新界的两支“前锋队”开始破坏通往九龙的各条桥梁、道路和铁路,尽量拖慢日军由新界南下九龙的进度。

日军机队飞越香港岛北岸。香港在1939年已陷入日军三面包围,英国政府认为香港已很难单独防守,只能尽量拖延日军的攻势,英军在香港也仅象征式部署5架飞机,完全无法阻止日军机队空袭,故此日军在开战时已完全掌握制空权。不过,日军在开战首日空袭启德机场的效果欠佳,没有损毁机场跑道,机场在遇袭后仍可维持运作,当晚便有滞留在香港的国府政要乘飞机撤离。

清晨5时50分,日本陆军飞行战队主要由九八式俯冲轰炸机组成的机队,从广州天河机场起飞,飞往香港启德机场展开首波空袭。日本海军第二遣支舰队派出的攻击机则从三灶岛(位于现在的珠海市金湾区)起飞,飞往赤鱲角袭击船舶。在中环美利兵房的国军第8工作队在清晨6时左右截听到三灶岛的日军飞机将要出击的通讯,这支工作队是重庆国民政府于1940年10月派到香港,协助英军监听日军通讯,并分享日军情报。虽然国军监听单位未能截获在广州的日军机队也已出击的讯息,但驻港英军经研判后认为日军飞机即将来袭,于是下令在启德机场一带的防空单位就位。

上午7时40分,土生秀治大佐率领陆军飞行第45战队的27架九八式俯冲轰炸机合共携带162枚50磅炸弹,在云层掩护下入侵香港领空。当时飞行高度达4千米,而且天气多云,云层有利机队隐藏行踪,但也妨碍搜索地面目标。土生大佐从香港岛赤柱以南的上空观察九龙半岛,最初未能发现在启德机场停泊的飞机,还以为皇家空军已将飞机全数撤离,于是下令袭击在九龙湾一带的船只;然而当机队下降至2千米时,土生大佐终于看见启德机场停泊了多架民航飞机,于是下令领先的第3中队改变目标,飞去攻击启德机场。不过,率先空袭机场的第3中队所投下的炸弹,大部分都落在九龙城一带,随后投弹的第2中队,也只有一枚炸弹命中民用机库,但没有爆炸;而空袭九龙湾的第1中队,也没有击中任何船只。对香港的首波空袭中,土生大佐带领的轰炸机队可说是无功而还,而战功则被高月光大佐率领的陆军飞行第10独立中队夺去。高月光中队当时有8架九七式战斗机为轰炸机队提供护航,由于土生大佐的轰炸机队空袭机场的效果欠佳,于是接替攻击机场的任务。高月光的战斗机中队先快速急降穿越英军的防空炮火,然后以离地十多米的高度,以两挺八九式机枪扫射机场上的飞机,击沉停在海面的两架英军海象式水上侦察机、击毁八架客机及一架角羚式鱼雷轰炸机,并轻伤另一架鱼雷轰炸机。首波空袭后,驻港皇家空军只剩下两架鱼雷轰炸机尚可飞行,守军本已微不足道的空中战力可说是荡然无存。不过日军的首波空袭未能损毁机场跑道,启德机场在开战首天仍能供飞机升降,而机场在遇袭前也已实施疏散。

在启德机场遭受日军首波空袭之时,深水埗军营也遭到日军9架飞机空袭,军营中弹起火,但原本驻扎在军营的英军早已开赴阵地驻守,军营遇袭时已近乎无人状态,只有数名士兵在空袭中受伤。同日下午,土生飞行战队再度出动袭击英军舰艇,日本海军南支航空队亦出击,空袭在维多利亚港布雷的色雷斯人号驱逐舰及启德机场,但成效不彰,一无所获。虽然日军一直希望对香港发动突袭,对攻打香港的行动一直保密,但因为日军攻击香港的通讯被英军截获,日军在8日早上的首波空袭是英军意料之中,不过驻港英军仅有5架旧式军机,而且不是战斗机,无法主动出击拦截来袭的日军机队,只能采取疏散措施避免伤亡。在日军首波空袭后,驻港皇家空军的希尔少校与格莱中尉曾经提议利用余下的两架角羚式鱼雷轰炸机空袭有日军机队驻扎的广州机场,但因为莫德庇反对进行自杀式攻击而没有执行。

新界北部战事

1941年12月8日早上7时许,日军越过深圳河侵入香港境内。本图由每日新闻社的随军记者拍摄。


在启德机场遭受空袭之际,日本陆军第23军所属的第38师团已于上午7时30分发起陆路进攻,其第229及第230联队分别越过香港边境的东部及西部侵入新界。第230联队采取西线进攻,并分为东西两路展开入侵。第230联队第1大队从西路入侵,途经新界西北部的落马洲、新田、锦田及元朗前往青山湾,再经青山公路往荃湾;第230联队第2及第3大队则从东路入侵,这两支大队分别在罗湖东西两侧越境,再于石湖墟会合,然后经营盘及八乡到石头围,并且兵分两路在上城门水塘东西两侧逼近城门棱堡及醉酒湾防线的英军左翼。第229联队从东线进攻,同样分为东西两路部队越过边境。第229联队第3大队从东路入侵,途经新界东北部的沙头角、坪𪨶及沙螺洞前往大埔;至于第229联队第1及第2大队则从西路入侵,途经打鼓岭、粉岭及九龙坑,在大埔与第229联队第3大队会合,再前往马料水。第229联队将会横渡沙田海并在马鞍山登陆,然后登上水牛山及逼近醉酒湾防线的英军右翼。

日军第229及第230联队在越境入侵新界北部时都各自兵分两路,形成钳型攻势,夹击在边境驻防的英军,意图截断边境英军的退路;然而英军并没有在新界北部据守,只派出小量工兵与“前锋队”进行破坏和堵路,拖延日军推进,并且战且走伏击日军,所以日军采用的钳形攻势并没有奏效。至于同为第38师团所属的第228联队将从中线进攻,经由罗湖前往林村,再上铅矿坳,但第228联队在8日清晨仍在赶赴香港边境的途中,要到下午近3时才抵达深圳。

由旁遮普营C连连长格莱(G.E. Gray)少校率领的“大埔公路前锋队”在破坏罗湖桥等边境桥梁后,便撤到太和及大埔墟,并继续一边往南退,一边破坏和堵路。由于边界的桥梁都已被英军拆毁,所以日军须搭建浮桥渡河。上午11时,日军第230联队的东路部队兵分两路夹击石湖墟,但当地并无英军。下午1时,第230联队的东路部队到达上水,而第230联队的西路部队侵入锦田平原;第229联队的西路部队攻入粉岭,再经九龙坑前往太和。

英军派出的前锋队在12月8日收到日军入侵的消息后,便将绝大部分由新界通往九龙的道路及桥梁破坏和堵塞,使得日军(特别是炮兵部队)的行军饱受阻延。不过,广福桥却是少数的漏网之鱼。图为日军横过广福桥向南行军。

下午1时后,英军继续在青山公路及大埔公路两边拖延日军。虽然大埔公路前锋队未能及时炸毁广福桥,却于下午在大埔墟一带数度伏击日军。下午3时,格莱少校率前锋队伏击正从九龙坑山往大埔墟方向接近的第229联队第3大队。格莱少校洞悉日军稍后必经大埔墟,但日军很大可能会分别从大埔公路、九龙坑山及沙螺洞,三面夹击大埔墟,所以不应在大埔墟伏击,而是在大埔墟南面的山地埋伏等待日军。下午6时,第229联队第3大队的左翼斥候小队从大埔墟前往大埔滘途中,遭到格莱少校伏击及歼灭。晚上7时30分,格莱少校再次伏击第229联队。不过,为免被日军从后堵截退路,所以大埔公路前锋队于9日凌晨2时退回沙田,与旁遮普营的主队会合。

至于苏格兰营B连派出的“青山公路前锋队”由布恩(Stanford Burn)少校率领,在香港防卫军装甲车队的支援下破坏新界西部的道路。这支前锋队于8日下午2时在元朗及3时55分在屏山先后遇上日军第230联队,前锋队立即后撤,并于下午4时30分炸毁在大榄角的桥梁,然后到凹头协助皇家工兵破坏凹头桥,期间在凹头附近发现日军15辆军车及4门火炮。青山公路前锋队于入夜后继续破坏在醉酒湾防线以北的道路,其装甲车队于9日凌晨3时返回荔枝角。

日军第230联队在青山公路行军期间,不断遭到皇家海军的蝉号炮舰以6英寸炮轰击,导致行军受阻。在12月8日的行动中,英军成功破坏在新界北部的主要道路、铁路及桥梁,或在山头进行爆破,利用倒塌的山泥将道路掩埋,使日军的往南行军时饱受阻延,而且被破坏的道路和桥梁都难以在短时间内修复,显著迟滞日军炮兵的前进速度。

12月8日傍晚6时许,日军重新部署部队,位于青山公路的第230联队被分成两路,一路经油柑头预备渡海进攻青衣岛,另一路则逼近城门棱堡及醉酒湾防线的左翼;位于大埔的第229联队则预备横渡沙田海,经马鞍山攻打醉酒湾防线的右翼;至于在下午3时才抵达深圳的第228联队,横过深圳河到达罗湖后,预定取道草山和九肚山,往醉酒湾防线的中央进逼。英军方面,莫德庇在晚上接获指令,将仍在香港的三艘驱逐舰之中的两艘(珊奈特号、哨兵号)撤往新加坡,以保留皇家海军在远东的实力。

战争首天的市面情况

在12月8日清晨战争爆发后,总督杨慕琦在下午召开行政及立法两局紧急会议;晚上8时,杨慕琦在广播电台发表讲话,他谴责日本为达成恶毒的目标而策动战争,又赞扬守军和市民面对日军的空袭表现英勇,杨慕琦表示自己会坚定与香港市民共同进退,一起面对艰难的战争时期,他又呼吁全港军民保持团结、齐心抗敌。在战争爆发后,政府即时宣布粮食及必需品实施统制,由政府支配供应及分发,又规定米店不得闭门停业,并订立及发放指定米店的名单和地址。除学校停课外,当日的银行、餐厅和商店仍然营业,政府部门依旧办公。公共交通方面,电车维持正常服务,但因为部分巴士已被军方征用,所以巴士站大排长龙,而被征用的车辆还包括的士和货车。天星小轮及油麻地小轮在防空警报响起期间停航,警报停止后复航,但从下午起,如要乘渡轮往香港岛须要事先登记。政府在报章刊登及派发小册子,教导市民应对空袭的必要措施。高等法院停止审理案件,法院大楼被改作临时医院,由圣约翰救伤队及医护人员进驻。政府于早上对民防部队下达动员令,已登记加入后备消防队、后备救护队、后备运输队、防空传讯队及粮食供应队等民防队伍的市民,皆立即执勤,而征募处则继续办公供市民报名参加。

由于英军原定在8日早上举行军事演习,因此政府也曾经向公众预告当日将有英军演习,所以在8日早上日军飞机投弹空袭时,市民初时还以为是军事演习,即使防空警报响起及有炸弹爆炸,亦没有造成民众恐慌。日军在首日的空袭集中在香港的军事设施,但仍有部分炸弹落在民居附近,造成平民死伤。灯火管制随战争的爆发而成为每晚执行的长期措施,政府又派员拘留在香港的日本人。另一方面,启德机场在8日晚上仍能升降,滞留在香港的部分国民政府政要,包括宋庆龄、宋霭龄、孔令俊及孔令杰等人,于当晚在启德机场乘飞机撤离,但陈济棠、胡政之及许崇智等人却未能登机。

醉酒湾防线攻防战(12月9日至10日)

日军进攻醉酒湾防线

12月9日早上,日军第38师团的三支步兵联队继续按计划行军。由于日军之前评估醉酒湾防线不易被攻破,所以第38师团所制定的作战方案,是要三支联队先行在醉酒湾防线的北面各自在其辖区设立阵地,并侦察英军在防线的布防及后方的部署,日军计划在阵地待命约一周,同时部署炮兵,然后在炮兵支援下攻打醉酒湾防线。届时先由第230联队发起攻势,经大帽山西南面攻打在上城门水塘南边的城门棱堡及附近一带的英军防线,另外两支联队随后向南推进,而师团指挥部亦已将该作战方案下达给属下三支联队执行。

英军在防线的部署方面。相对于醉酒湾防线的中央和右翼的北侧分别有城门河及沙田海作天然屏障,左翼防线由西至东的葵涌、金山、城门水塘及毕架山,都是陆地连接新界和九龙,并且西有青山公路穿过葵涌,东有大埔公路穿过在金山和毕架山之间的山坳,而两条公路的南端又连接至左翼防线后方的深水埗,所以一旦左翼防线失守,敌军便可长驱直进攻入九龙市区。英军在1941年11月中旬进驻醉酒湾防线,防线的左翼及城门棱堡由怀特中校率领的苏格兰营负责防守,而防线中央的城门河及毕架山由旁遮普营驻守。苏格兰营的布防方面,A连驻守上城门水塘以南,B连驻守上葵涌,C连驻守下葵涌,D连驻守金山。9日上午,华里士抽调在防线右翼充当预备队的拉吉普营D连到孖指径一带的山脊填补防线缺口,并将该连交由旁遮普营指挥。城门棱堡由苏格兰营A连第8排驻守,A连连部设于炮兵观测站。A连第7排驻守菠萝山,第9排驻守水塘西南至B连驻守的上葵涌之间,另有一支“Z部队”部署在铅矿坳西侧的山坡上,而水塘西侧的小径已埋下地雷。苏格兰营所属各连亦派出哨兵及巡逻队监视日军的动向,并通报炮兵以炮火拖延日军推进。

虽然第38师团已经制定攻打醉酒湾防线的方案,惟原计划却因第228联队擅自改变行军路线而被打乱。12月9日上午,土井定七大佐率领的第228联队,由于较迟抵达香港边境,在越过深圳河后,因为原预定通过的道路及桥梁已被毁坏,导致行军屡受阻延。土井定七大佐于是将第228联队暂时交由其部下第3大队队长西山辽少佐指挥,自己亲率一支侦查小队先行到草山及针山一带侦察,寻找适合设立阵地的地点。土井率领侦察小队在铅矿坳旁登上草山,然后往南登上针山的山顶,土井发现在城门河南岸的一座“303高地”(位于金山以东)适合用作第228联队进攻醉酒湾防线的桥头堡。然而该处的城门河两岸都是断崖峭壁(当时的城门河是指城门峡至大围一带的天然河道,该处的峡谷于1964年建成下城门水塘,大围至马料水的一段城门河实为1970年代沙田海填海工程而形成的人工河道),第228联队只能闯入原属第230联队的辖区,取道偏西的上城门水塘水坝,攻取“255高地”及“341高地”(即城门棱堡一带),再沿孖指径向东南行军,方能抵达“303高地”。与此同时,暂时指挥228联队的第3大队队长西山辽少佐亦派遣第2大队第5中队队长代田孝治中尉到城门河及“303高地”侦察,代田中尉回报城门河两岸是断崖难于通行,而英军驻防“303高地”的兵力十分薄弱,促使西山辽少佐也有取道“255高地”占领“303高地”的想法。土井大佐亲率的侦察小队于当日下午2时回到铅矿坳与228联队的主队会合,土井在228联队本部集合联队内的参谋及大队队长商讨进攻“255高地”的构想,由于城门棱堡所在的“255高地”与水塘主坝已被师团划入第230联队的辖区,越界进攻“255高地”显然违反上级指令,土井对是否越界行动亦有所犹豫,但因为西山辽少佐亦有进攻“255高地”的想法,最后土井与联队内的参谋及大队队长达成共识,第228联队将于入夜后自行突袭城门棱堡及附近区域。

另一方面,驻守城门一带的苏格兰营却未能掌握第228联队的动向。虽然土井大佐率领侦察小队在上午登上针山侦察时,苏格兰营亦观察到针山有“小量活动”,但由于土井侦察小队人数不多,苏格兰营并没有加以留意及发动攻击。因为英军估计日军的主力将由青山公路而来,所以苏格兰营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逼近荃湾及下葵涌一带的第230联队。直到9日下午,苏格兰营发现第228联队第3大队进入铅矿坳,于是发炮阻击,但城门一带却于此时下雨,雨雾令英军的视野大为缩减。至于驻守在铅矿坳以西的苏格兰营“Z部队”,虽然在雾气中发现第228联队第3大队接近铅矿坳,队长简道尔(Frances Kendall)却决定到晚上返回苏格兰营营部时才通报。这种种原因,使苏格兰营对日军第228联队的来袭缺乏预警,未能察觉第228联队将会自草山接近。此外,苏格兰营没有部署足够兵力防守城门棱堡,在城门棱堡外围的北面,只有苏格兰营A连第8排共39名士兵防守,根本不能单独抵挡日军对城门棱堡发动的有组织攻势,而城门棱堡的地道、堡垒及战壕原本可容纳120名士兵,但日军来袭时英军只有30余人在棱堡内驻守。

苏格兰营在城门水塘的巡逻及哨戒上亦有疏漏。9日上午,苏格兰营A连连长锺斯(Cyril Jones)上尉奉旅长华里士之命与拉吉普营D连连长纽顿上尉开会探讨两连协同作战及巡逻的事宜,下午又到营部与营长怀特会面,其后前往A连第7排和第9排的驻地视察,锺斯几乎一整天不在连部。锺斯回到A连连部后,虽然下令第8排排长汤逊(Thomson)少尉巡逻针山南坡,但A连第8排本来是防守城门棱堡的主力,仅派一支巡逻队也无法有效巡逻针山一带,在晚上更没有于城门水塘的水坝留下哨兵。虽然锺斯曾向营长怀特反映A连的巡逻兵力不足,但怀特没有即时抽调兵力加强巡逻城门水塘的东侧。

城门棱堡陷落

9日晚上7时许,率领第228联队的土井定七大佐下令发起进攻,第228联队第3大队超过500人取道上城门水塘的主坝进攻城门棱堡。由于英军没有派兵在晚上看守水坝,而且黑暗又有雨雾,在棱堡北面防守的苏格兰营A连第8排也未能及时察觉日军来袭,日军顺利移除埋在该处的炸药。第228联队第3大队的第9和第10中队率先经由水坝攻打城门棱堡;至于第228联队第2大队则先前往城门河以北攻击在该处的英军,再跟随第3大队进攻棱堡;第228联队的其余部队则留作预备队。第3大队在通过水坝后,便登上城门棱堡东北面的高地,这时才被苏格兰营的哨兵赖德(John Laird)下士发现,双方短暂交火,赖德之后通知在后方的401B机枪堡及排部。在401B机枪堡内的守军因日军正处于机枪火力的死角,决定先反锁机枪堡再作抵抗,而在棱堡外围哨戒的苏格兰营A连第8排只有39人,无法阻挡日军的攻势。日军不久便抵达城门棱堡,再经由防线的通气口攻入地道,于晚上10时10分攻占401A号机枪堡,并孤立在401B号机枪堡的英军。

与此同时,苏格兰营A连又遭逢不幸。在傍晚时分,苏格兰营A连连长钟斯下令第8排排长汤逊少尉率领巡逻队到针山,但该支巡逻队却错过了第228联队的行军路线,未能及时发现日军来袭。在日军进攻前夕,钟斯与A连连部身处于城门棱堡西南面的炮兵观测站内,并刚刚派出通讯兵伟力(Wylie)迎接从铅矿坳返回的“Z部队”,该通讯兵在离开观测站之时,虽然依照程序将通道的闸门锁上,却没有按照程序将锁匙转交给在观测站外站岗的印籍炮兵奇桑星(Kishan Singh)下士,导致钟斯上尉与A连连部共14人被反锁在观测站之内。当钟斯接获401号机枪堡遇袭的消息时,只能下令位处棱堡中央,由罗勃(Robert Robb)中士率领的排部发动反击,但该排部只有18名士兵,面对数以百计的日军士兵来袭,完全是寡不敌众,于布阵时已有5人伤亡,罗勃为免被全歼决定突围,他与排部余下的13名士兵越过日军第10中队的进攻路线往东撤离,及后与拉吉普营D连会合。

另一方面,日军第228联队第3大队围攻401号机枪堡时,一度遭到在西面山地的402号机枪堡压制,第3大队于是决定兵分两路;第3大队第9中队在春日井由太郎中尉率领下封锁城门棱堡西面的地道出口,并攻打402号机枪堡;第3大队第10中队在若林东一中尉率领下向西南方推进,攻打城门棱堡的炮兵观测站。在观测站内的连长钟斯曾派出哨兵尝试经由通气口离开,却被若林率领的第10中队发现而失败。若林随即下令第10中队将观测站的所有出口封锁,并派工兵用爆破筒炸毁上锁的闸门,有两名印籍士兵当场死亡,日军又不断从通气口向观测站内投掷手榴弹,在连番爆炸之下,包括钟斯在内共14人的A连连部,多人受伤,只有A连连长钟斯上尉、炮兵韦觉士中尉及军士长密德仍有意识,而在日军围困下,钟斯已无退路,惟有于10日凌晨3时向日军投降。

9日晚上11时35分左右,苏格兰营设于梨木树的营部接获A连连长钟斯的来电,得悉日军已经攻入城门棱堡,苏格兰营营长怀特(S.E.H.E. White)随即电告大陆旅旅长华里士,并将在下葵涌的苏格兰营C连调往营部所在的梨木树准备增援,D连亦于金山就位。9日晚上11时45分,拉吉普营D连的巡逻队适逢途经城门河,与日军第228联队第2大队相遇,双方随即激烈交火。怀特在10日凌晨12时下令第2山炮连以4.5英寸榴弹炮向城门河开火,压制第228联队第2大队。在第2山炮连的炮火支援下,拉吉普营D连成功阻击第2大队的攻势,但此时城门棱堡已被第228联队第3大队攻占。12月10日凌晨3时,苏格兰营营长怀特、大陆旅旅长华里士及司令莫德庇曾经通讯,商讨反攻城门棱堡的计划,但碍于情报不明,守军兵力不足,当时防线左翼只剩下苏格兰营B连阻挡自青山公路接近的日军第230联队,兼且拉吉普营D连仍在城门河一带与日军交战,莫德庇最终决定等待日出再作定夺,并从香港岛抽调加拿大温尼伯营D连到九龙增援。

第228联队擅自发起攻势,虽然在短时间内攻陷城门棱堡,却扰乱了日军原先的部署,在师团指挥部还引发连串风波。12月10日凌晨,第228联队队长土井定七大佐曾经向上级第38师团长佐野忠义中将发出电报,土井称第228联队在“奋战三小时”后,已攻陷“255高地”,只剩下一个机枪堡及观测站尚有抵抗。由于通讯时的沟通出现问题,师团长佐野中将误以为私自行动的土井正身陷险境,于是两次勒令所有日军撤回城门河以北,然而土井却再次违反上级命令,等到电话通讯接通后,才向师团长佐野中将解释,佐野中将于是派遣师团的参谋长阿部芳光大佐赶往城门棱堡了解情况。阿部芳光在日出时分赶到城门棱堡视察,发现日军只有两人阵亡及数人负伤,却俘虏了超过20名英军士兵。

土井私自行动发起进攻,除了打乱已订立好的行军部署,也在第23军司令部引起争执。土井擅自行动攻陷城门棱堡,虽然得到第23军参谋长栗林忠道少将称许是随机应变,然而第23军司令酒井隆却视之为僭越权力,并声言要将土井军法审判,酒井隆亦因此解除栗林忠道的参谋职务,这次风波最后须要由第1炮兵队司令,曾经在陆军官校与酒井隆是同班同学的北岛骥子雄中将出面调解,方告一段落。10日晚上,酒井隆飞抵设于大埔的军级指挥部时,便严令各级部队必须遵守命令。至于称赞土井自行发起进攻是随机应变的参谋长栗林忠道,则没有获安排参与后续阶段的香港攻略战,直到攻占香港后,才获安排参与协助善后工作。虽然第228联队第3大队在城门棱堡之战立下战功,却因为参与私自进攻而被罚作预备队,不获指派参与进攻九龙的前线作战。由于联队队长土井定七大佐及联队内的各大队队长都因为违抗命令而遭到责备,而联队内由春日井由太郎率领的第9中队在攻打城门棱堡的402号机枪堡时又遭受损伤,因此攻破城门棱堡的战功,便被记在攻陷炮兵观测站的第10中队队长若林东一身上,致使后来不少日本史料都将擅自行动攻占城门棱堡一事,误记为若林东一的“独断”行事。

城门棱堡之战形势图。12月9日晚上,第228联队队长土井定七大佐擅自发起进攻,派出第3大队的两个中队担任先锋,经上城门水塘主坝进攻城门棱堡,并将在棱堡外围守备的39名苏格兰营A连士兵击溃。虽然土井的行动率先在醉酒湾防线打开缺口,逼使英军后撤到金山,但因为行动违反司令部先行设立阵地的命令,并闯入已被划入第230联队辖区的城门水塘,第23军司令酒井隆对土井私自进攻甚为不满。土井大佐虽然立下战功,却与其228联队各大队队长一同受到斥责,第3大队也被罚于进攻九龙时担任后备。至于攻破城门棱堡的战功,则被记入攻陷观测站的第10中队队长若林东一身上。

日军侵占九龙半岛(12月10日至13日)

醉酒湾防线失守

12月10日早上,大陆旅旅长华里士曾考虑派苏格兰营反攻城门棱堡,但与苏格兰营营长怀特及司令莫德庇商讨后,认为兵力不足,决定将苏格兰营后撤到金山。日军在当日并未进攻醉酒湾防线,日本陆军航空战队则继续派飞机空袭英军舰艇,并于下午击伤蝉号炮舰,逼使其中止干扰第230联队南进的任务,回到香港岛的船坞维修。10日傍晚时分,苏格兰营开始撤出醉酒湾防线,转到金山一带继续抗敌。苏格兰营C连、B连,以及A连的残部,在青山公路葵涌段由北到南依次组成三道防线。金山北部的山脊,则由苏格兰营D连及拉吉普营D连一同防守。由于调动突然,苏格兰营B连及C连到11日凌晨,尚未与苏格兰营营部接通电话线,苏格兰营C连与D连的防线之间亦有漏洞,在青山公路与金山之间的“256高地”(今华景山庄)有一段防线缺口。

12月11日凌晨,日军第230联队第2大队在队长若松满则少佐率领下沿青山公路向醉酒湾防线的右翼推进(对英军而言是左翼,即金山至醉酒湾一带的醉酒湾防线西部),第2大队的前锋于凌晨1时30分抵达上葵涌,其第6中队队长田原隆寿率领的斥候队亦回报在金山西南没有遇见英军,第2大队队长若松少佐因而认为可趁机夺取金山,进而控制葵涌,于是在凌晨2时30分透过其上级第230联队队长东海林俊成大佐,向第23军司令部请求发起进攻,却遭司令部拒绝。虽然司令部已于10日严令各支部队不得私自行动,但若松少佐几经考虑后,仍然决定独自进攻。日出前夕,第230联队第2大队队长若松少佐派出第5及第7中队发起进攻。第5中队由西南面攻上由苏格兰营D连驻守的金山山腰(即今葵涌大连排),而第7中队先沿青山公路南下,在下葵涌转上“256高地”攻打苏格兰营C连的右翼,借此控制青山公路葵涌段。

第5中队在攻上金山时遇到苏格兰营D连顽抗,双方更一度发生肉搏战,第5中队队长更被英军击毙。在和宜合的第230联队第3大队队长野口捷三少佐得悉第5中队陷入苦战后,便下令独立速射炮第5大队第3中队在城门棱堡后方的山地架设速射炮,并于8时30分炮击金山,终于逼使苏格兰营D连撤退,第5中队在11日上午近9时占领苏格兰营D连的阵地。至于第230联队第2大队第7中队,在进攻“256高地”的苏格兰营C连右翼时,同样遇到顽抗,又受到苏格兰营B连的攻击。日军于是下令第38山炮联队第3大队在梨木树以西架设速射炮炮轰苏格兰营C连,苏格兰营B连及C连在日军炮火下逐渐崩溃,苏格兰营B连连长李查逊上尉及C连连长罗斯上尉亦在与日军混战期间中弹阵亡。

因为苏格兰营B连及C连均没有接通营部的电话线,故此苏格兰营营长怀特要到11日上午9时10分,才得悉日军沿青山公路进攻葵涌,怀特立即从荔枝角派出通用载具车队赶往增援,但车队抵达时,驻守青山公路葵涌段的苏格兰营B连及C连都已经溃退,增援车队亦只能作撤退掩护,青山公路亦一度只余下苏格兰营A连第7排驻守。华里士派出正身处大陆旅旅部的布恩少校前往荔枝角重整苏格兰营B连及C连,又调动在九龙的温尼伯营D连及香港防卫军第1连开赴荔枝角,堵塞醉酒湾防线左翼失守后的缺口。上午10时,苏格兰营B连及C连在长沙湾的大华铅笔厂(青山道420号)附近重新集结。10时45分,英军参谋长纽临上校乘坐香港防卫军第1连的装甲车到荔枝角视察,他与布恩少校在大华铅笔厂会面,纽临要求布恩必须守住九龙水塘配水库以南的山坡,纽临于11时45分将温尼伯营D连调到九龙水塘以南的琵琶山,防守长沙湾天主教坟场及大埔道。虽然在醉酒湾防线左翼防守的苏格兰营此时已经溃退,但第230联队也遭到英军炮击而未能占据金山。自上午9时30分起,英军的昂船洲炮台、摩星岭炮台,以及在九龙水塘的第2山炮连,便不停炮击金山,不但阻止了第230联队第2大队的推进,也将第230联队第2大队第7中队孤立于“256高地”。

九龙半岛及港岛北航空照片。10日凌晨城门棱堡失守后,位于英军左翼的苏格兰营分别退到金山及“256高地”旁边的青山公路。11日凌晨,日军第230联队私自带兵攻打金山及256高地,并且击退苏格兰营,距离攻入九龙半岛已经不远。不过第230联队的行动再次打乱日军先前的部署,而且入侵马来亚的第25军传来捷报,也对入侵香港的第23军带来加快进展的压力,日军在没有充足准备下便仓促翻过山岭侵入九龙,行军速度却不及有完善撤退计划的英军,故此在防线左翼的英军主力及时在下午撤回港岛,英军大陆旅也于13日早上被日军追上前全数撤到香港岛。此图摄于1944年10月16日美军空袭香港。

英军退守香港岛

12月11日中午前后,英军及日军都再次调整部署。英军方面,大陆旅旅长华里士担忧在青山公路的英军防线再遭突破,便会威胁到在醉酒湾防线中央的旁遮普营及东部的拉吉普营,这两营如继续在醉酒湾防线坚守,恐会陷入腹背受敌,因此华里士于上午11时下令收缩防线,并通报各部要为随时撤退做好准备。因为九龙半岛除了钻石山和何文田有较高地势外,大部分地域的地势相对平坦,一旦日军占领新界和九龙之间的山岭,守军将无险可守,而在九龙中部的启德机场,这一大片平地更将九龙半岛的东西两部分割,使九龙更难防守,而且任何撤出九龙的退路都要渡过维多利亚港,大陆旅如死守九龙势将面对被日军全歼。至于位处九龙东部的魔鬼山,在一次大战前已是英军重要据点,英军也在附近的五桂山及照镜环山分别建有马游塘防线和海湾防线,如醉酒湾防线失守,该处适合英军作为全数撤往香港岛前的最后据点。

华里士与莫德庇商议后,莫德庇在11日中午决定撤出醉酒湾防线,并将大陆旅撤返香港岛,以保留英军的实力。英军亦已制定好撤退计划,为避免运载部队退守香港岛的船队被日军飞机发现及炸射,英军将集中在晚间横渡维多利亚港。由于醉酒湾防线左翼先后被日军第228及第230联队突破,已退守荔枝角的苏格兰营正面对循青山公路而来的第230联队主力,苏格兰营撤出荔枝角及深水埗后,日军将会迅速沿青山道及弥敦道攻入九龙市区,一旦油麻地及佐敦落入日军控制,在醉酒湾防线左翼的英军将难以经佐敦及九龙城的码头渡海,因此苏格兰营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撤离,并由昂船洲炮台炮轰荔枝角阻挡日军推进。苏格兰营将会在温尼伯营D连及香港防卫军装甲车队掩护下,于傍晚时分经九龙城码头退守港岛,温尼伯营D连之后也在九龙城码头返回港岛。香港防卫军装甲车队及大陆旅的炮兵将于傍晚经佐敦道汽车渡轮码头撤退,只留下第1山炮连支援拉吉普营。在醉酒湾防线中央的旁遮普营及拉吉普营D连将尽速转移到魔鬼山西侧的三家村,在三家村码头登船撤离。在醉酒湾防线右翼的拉吉普营及第1山炮连将为撤退的部队提供掩护,并且退守马游塘防线和海湾防线,巩固英军全面撤出九龙前的最后支撑点。

至于日军方面,虽然第230联队第2大队队长若松满则少佐违抗命令,未得批准便擅自发起进攻,但此时第23军司令部却接获由山下奉文率领的第25军成功入侵马来半岛的捷报,对主导攻略香港作战的第23军构成加快入侵进度的压力,若松满则违规擅自进攻在此刻并没有被追究,第23军司令酒井隆在大本营参谋高山信武少佐的敦促下,决定提前在11日下午3时进攻九龙。

12月11日下午1时,英军大陆旅开始撤退,工兵即时破坏连贯新界和九龙的笔架山隧道及坑口道。为免在九龙的发电厂被日军利用,中华电力的工程人员与英军合力破坏红磡的鹤园发电厂(1990年代改建为海逸豪园)。由于英军本来就没有死守九龙的打算,并且有妥善的撤退路线,故此英军各部在撤退时的行军大致顺利。不过第2山炮连却错误向已被破坏的笔架山隧道撤退,在折返大围时遭日军伏击,失去1门3.7英寸榴弹炮,其余火炮则运抵佐敦道汽车渡轮码头撤离。在防线左翼的苏格兰营在温尼伯营D连的掩护下,于晚上7时30分在九龙城码头登船撤往香港岛,香港防卫军装甲车队则开往佐敦道汽车渡轮码头登船撤退,而温尼伯营D连于11日深夜在九龙城码头撤离。香港防卫军第1连破坏启德机场后,于12日凌晨在九龙城码头由皇家海军的鱼雷艇接走。到12日清晨,大陆旅的左翼只余下小量部队仍在九龙半岛。驻守昂船洲炮台的英军虽然遭到日军猛烈炮轰,设施大多受损,但为了掩护苏格兰营撤退,其1号炮台不断炮击在荔枝角的日军,直至11日下午3时接到撤退命令,炮台守军开始炸毁火炮和破坏设施,并带走可搬动的设备乘船撤退,于12日凌晨1时许抵达香港岛,但因为比原定时间晚抵达,又缺乏卸货设施,很多物资惟有随同运输船被凿沉。

在醉酒湾防线中央的旁遮普营,在11日下午开始撤往在九龙东部的魔鬼山。由于英军自醉酒湾防线撤出后,日军很可能会迅速南下九龙,为免被日军追上,旁遮普营各部必须尽速翻越新界和九龙的各个山头撤往魔鬼山。旁遮普营D连经大埔道前往毕架山时,曾击退日军两辆九四式轻装甲车及两辆满载日军士兵的卡车。旁遮普营A连于下午2时抵达沙田坳,B连亦已后撤,C连因为要掩护撤退行动,仍留守九龙水塘。在醉酒湾防线右翼的拉吉普营因为较接近魔鬼山,该营一边掩护其他部队撤退,一边依次退守到在魔鬼山西面的马游塘防线和海湾防线,以巩固英军经三家村码头撤返香港岛的退路。拉吉普营在撤退期间,C连曾于大老山击退日军第229联队的先头部队。第1山炮连在11日傍晚撤退前,曾炮击登上水牛山的第229联队及在大埔道的第228联队。拉吉普营A、B、C连及第1山炮连,于11日晚上11时许全数抵达魔鬼山一带,并进驻马游塘防线和海湾防线,拉吉普营D连则在魔鬼山担任预备队。

因为旁遮普营采取偏西的路径撤往魔鬼山半岛,拉吉普营要到晚上9时30分才与旁遮普营取得联系。旁遮普营A连及B连于12日清晨直接撤往香港岛,殿后的旁遮普营C则加入海湾防线。旁遮普营及拉吉普营经过长达30小时没有粮食补给的行军和战斗,部分单位更要行经崎岖的山径,但都于12日上午抵达魔鬼山半岛,除了拉吉普营、旁遮普营C连及第1山炮连外,其余部队都已撤往香港岛。旁遮普营营部指挥人员原本应往魔鬼山方向撤退,却于11日半夜因黑暗而迷路,错误经由清水湾道进入九龙半岛中部,只好于12日清晨改经尖沙咀天星码头撤退。这批旁遮普营营部人员于撤退期间,先在九龙击退支持日军的黑帮份子,然后在尖沙咀与余下的小量苏格兰营士兵会合,再一同于尖沙咀火车站(即现在的尖沙咀钟楼)附近与日军渗入九龙的斥候队交火,最后赶及到码头登船返回香港岛。

华里士与大陆旅指挥人员于11日傍晚6时离开位于九龙塘歌和老街的大陆旅指挥部,华里士与一部分旅级指挥人员于晚上7时30分到达启德,在九龙城码头登船前往魔鬼山西侧的三家村,在照镜环山的海湾防线另设大陆旅指挥部,并于12日凌晨近4时与总司令部取得联系,而余下的旅部人员则直接返回香港岛。

九龙半岛沦陷

12月12日早上,日军攻入尖沙咀,前方为尖沙咀钟楼。在此之前,旁遮普营的营部人员与小量苏格兰营士兵,刚好赶及在尖沙咀码头登船撤回香港岛。


日军虽然攻入九龙在望,却未能及时发现英军撤走。第230联队第3大队要到11日下午4时30分才登上金山山顶,此时苏格兰营已离开金山及荔枝角达半小时。11日晚上近7时,日军到达九龙市区的周边,并于12日凌晨占领已无英军驻守的青衣岛。12日上午6时,第230联队第3大队开始沿弥敦道往尖沙咀方向推进,期间曾镇压趁机作乱的香港黑帮。因为参与私自进攻城门棱堡而被罚殿后的第228联队第3大队,被安排驻守九广铁路以东的区域,并以位处窝打老道和亚皆老街交界的中华电力总部大楼作为联队指挥部。

在醉酒湾防线东面,第38步兵团长伊东武夫少将于10日晚上10时许率领第229联队横渡沙田海登陆大水坑,但由于日军原定要到14日才攻打醉酒湾防线,没有预备要仓促行军进攻九龙,伊东少将又因外出侦察而未能及时得悉战报,使日军失去不少追击英军的时间。第229联队渡过沙田海后,便开始翻越新界和九龙之间的山岭,在翻越大老山时,既要规避地雷,又曾遭到英军炮击,第229联队第2及第3大队于12日清晨分别到达飞鹅山和钻石山,但由于英军不断炮击税关凹,第229联队要到12日下午1时才在井栏树完成集结。伊东少将于下午5时指派第229联队进攻马游塘,却被拉吉普营及来自香港岛的炮火击退。

虽然拉吉普营尚可守住马游塘至魔鬼山的防线,但日军占领九龙大部分地区后,可对横渡维多利亚港的守军构成直接威胁,香港岛的守军难以持续渡海为拉吉普营提供补给,莫德庇于12日晚上9时下令在魔鬼山一带的英军撤回香港岛,拉吉普营、旁遮普营C连及第1山炮连,便按指令前往鲤鱼门的三家村码头乘船撤走,可是由于运输船只不足,英军在这处的撤退行动遇到阻滞,皇家海军因此派出色雷斯人号驱逐舰及四艘鱼雷艇前往增援,英军于13日早上6时30分全数登船撤回香港岛。日军于13日上午占领英军在九龙及魔鬼山的阵地,但始终未能追上及消灭英军大陆旅的主力。不过在12日晚上11时许,守卫港岛西北岸的英军发生一次误击事故,拖船珊纳号拖着载有4吨炸药的驳船由青洲出发往香港岛,由于拖船没有按指示亮识别灯,加上在岸上的守军沟通出错,在统一码头的第63号机枪堡内的密德塞克斯营士兵错误开火,导致拖船及驳船爆炸沉没,全部船员身亡。

英军大陆旅在城门棱堡、金山及葵涌接连失守后,被逼弃守醉酒湾防线并撤返香港岛,但并没有因战局失利而发生全面溃退,边战边退的过程整体井然有序,而根据陈策的日记记载,英军在新界及九龙损失约370人,大陆旅完成敌前撤退为防守港岛保留了实力,但失去新界及九龙的缓冲带后,香港岛便要面对日军炮火和入侵的直接威胁。

香港战役(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