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叶康翡翠的87版红楼梦人物造型及服饰艺术品鉴——王熙凤篇(下)

2022-02-15 10:27 作者:天鸿_  | 我要投稿

       月白风清-----白、蓝、青、绿,四色熙凤

   穿红衣的凤姐,浑身散射着热情夺目的光彩;富贵糜艳的各套皮毛衣饰,彰显了她天生的高贵与气势。其实,这个在《红楼梦》中多次被大家公认的美人还另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当她偶尔卸下浓装,以素淡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无论 是谁,也要发自内心的惊叹一番:原来,她的美丽可以这样多变!

  刘姥姥游园的另一件衣服,来看这张定装照。

  白纱褙子加藕荷长裙的造型真是漂亮极了。她出场时曹公有一句描写很精彩,说她“恍若神仙妃子”。纵观她的所有造型,“妃子”二字倒是不差,要说“神仙”,我觉得就只有这一个了。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突然间小了好几岁,最大的遗憾是很可惜在剧中一闪而过,几乎是转眼就不见了。

  注意看她身后的宝姐姐,美得像个洋娃娃。大眼睛,翘鼻子,酣态可掬。  

       注意她脖子上的蝴蝶项链,还曾做过抹额,就是刘姥姥一进府定妆照那条。她带过,她婆婆邢夫人也常带。

       邢夫人戴着的时候只有四个字:俗而兼晦。

  还可以斜着戴——这个太太很爱风流的说。每次出场都打扮的花枝招展,这菊花凤姐都嫌太艳。

  饰演傻大姐的张海燕,其实长得很清秀的。

  这是一张尚未穿上外套的中衣造型图,迄今我见到的剧中主人公定装图里,几乎没有这件这么完美巧妙地反映作者所表现的社会背景的精品了。

  衣服是典型的清装旗袍设计,但省去了传统旗袍必备的镶滚等手法,因为原著中虽然提到了很多清代满人的生活习俗,包括着装风格——如宝玉常穿箭袖,而且梳着一条鹅卵粗细的大辫子——却因作者立志“将真事隐去”而一直未能给我们留下考证的理由。是遗憾,也是幸运。

  不然我们会更早二十年踏入还珠时代,大家能想象黛玉穿着琵琶襟大镶大滚金枝绿叶长旗袍,再脚踩三寸花盆底的造型吗?

  顺便插一句个人观点:凤姐穿清冷色系更好看!这件玉色印暗金竹叶纹的中衣衬托得她高雅庄重,和平常完全是两个样子,可是似乎更好看了。

  卷须翅三尾点翠衔单滴流苏的凤钗样子比那只大凤收敛了许多,因为这是凤姐主要的后期造型。不得不提的是,她额上挂的露垂珠帘金抹额精致无匹,是她所有勒子抹额中最精彩的一条。

 来个特写。一粒粒的石榴石围绕着中间的椭圆翡翠珠,有众星拱月之势。

       既然发到这件衣服就八了吧。橘黄衫子和凤钗都是第一集出场的行头,只是加了云肩,又换了套马面裙。

       定妆照。杨树云老师做的点翠几可乱真啊。

  再看另一条同样精彩的抹额,这是协理宁国府时的造型。

  抹额是银平纹链坠素白珍珠式,特别冷艳,让人望而生畏。旁边的双衔鸡心坠小银凤钗也是凤姐出席庄重场合时的必备头面,其实有一对的。身上的衣服是雪里金遍地锦滚花狸毛长袄,下面是条湖蓝色的宫绦长裙,整体颜色搭配高贵雍容,真正有大家主妇之风。

       来个近景,再看那条漂亮的勒子。这个造型我非常喜欢的还有那条荡起来的八宝簪,流苏用米粒小碎珠穿成,简洁明快。

  来看下裙子。图截得不太好,镜头很快。不过可喜的是这身衣服与身后的胡桃木玉兰大照屏及身下的独山围炕,甚至包括房上的白色丧灯搭配得都极其协调,真正是权倾两府的极盛之姿啊。

       弄权铁槛寺一节。这件衣服外面穿着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件云锦大毛长袄,下面是蓝色马面裙。

       还有素白银器和翡翠香炉的特写,真是精致。

  如果不告诉你,看得出来这是谁吗?

  肩瘦如削,腰纤一握。髻松发乱,不胜清寒……

  可能是……难道是……莫非是……或者是……

  好,谜底揭晓。请美女转过身来。 

  啊……竟然是她! 

  想不到吧,凤姐姐也可以柔弱的说。这个造型的亮点是雨过天青玫瑰纹亮缎对襟长褙子。衣料质地特别好,也是我的心爱。

  ——正是上面协理宁国府那一造型的中衣啊。可惜同样一件衣服,此时阿凤已经多为婆婆嫌弃,再亮的华衣也挡不住难挡的委屈。

  来张精神点的图,这个画面来自迎春回门一节。头面是那支大凤钗的改良版,虽然偏带了,可是一样精彩。

  仔细看,玫瑰纹真的很娇媚。

  贾母过生日时也穿过的,下面是条葱黄宫绦裙。常看87版的朋友一定有印象,凤姐的造型是越到后面越好看。看她头上的全套宫装凤头钗,还有手上的粉红纱绢子,柔和。

  来张近景看珠钗。贾琏是正五品官,这一套丹砂点翠朝阳挂珠钗是凤姐按品大妆时必须佩带的。元春省亲时也带过,文采辉煌,端雅不俗。

         还有一件样式类似镶黄滚边的。

       啊还有,浅紫镶边的褙子在“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里还穿过一次,配的是一条灰蓝撒花马面裙和一套点翠头面。

  元春省亲,在凤头钗外又加上了一副赤金五彩额冠,以示庄重。身上衣服是五彩遍地石榴百子妆蟒锦袍,算是彰显身份的隆重正装了。

  清冷造型又怎么能少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中的经典贤妇装?

  先来看下原著:

  尤二姐一看,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 

  再看剧中的造型——真是叫人惊叹啊!这一造型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做了成功的改动,保留了月白袄、素白银器之精华;青缎披风改为靛蓝——要说也与青色同出一系;白绫素裙改为银灰羽缎质地;妆容上继续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

  ——化腐朽为神奇,点妒妇成贤良!经典!

  总结语:三春之桃难比其俏,九秋之菊怎匹其洁?

  注意那只小凤钗,前文已经交代过是一对了。

  【楼主注:其实这里有个BUG,原文的披风指的是穿在身上的对襟大袖外衣,而87版把它做成了一件斗篷。@changsheng86 根据想象画过一幅复原图,私以为这个还原才是对的。】

  瞧这姐妹二人,一个翠蓝配深绿,一个粉红配朱红;前者凝重,后者浮漂;前者清冷,后者喧闹;前者不怒而威,后者似进实退——既是身份地位的悬殊,也是个性明显的对比。单看这一幅图,二姐败局已定了……叹叹。

  这套衣服在为秦可卿哭灵时也穿过。

  来件正宗的斗篷,里面是红底银花缎面小袄和紫色马面裙。

  看阿凤说“他是个聋子”的可爱表情,以及用鬓边发钗扣住抹额的那颗华丽的镶钻蓝宝石。

  显得她体格风骚的还有这一件。不是红装,却有红颜。这件紫色丝绸夏衣光华四射,衬托得凤姐美丽无匹,艳光照人。

  将玩笑含喧,将巧语试探。将颦儿打趣,促一对良缘!

  这件墨绿竹叶暗纹的褙子主要出现在与尤二姐有关的几场戏中。

  闻秘事讯家童——大闹宁国府——假托二姐被冲撞作法,邓婕都演得十分精彩。

  看这一组生活照。邓婕额头较广,所以造型师常用抹额遮住她“倍大的头”。

  上面两幅的抹额一条镶翠一条缀珠,都是家常装饰,素淡雅致。旧时中国北方妇孺冬季多佩带抹额,初时只为御寒,后来演变成了装饰的漂亮品。老年人多带宽幅的造型,用棉料做成,又称暖帽,镶珍珠或翠玉,实用价值多过装饰,如贾母;中年的太太们样式上又多彩一些,多以绸缎等上好面料精心缝制,已经讲究花纹和图案,如邢王二位夫人;年轻的奶奶们最花哨,初锦缎面料外还可用串珠,绞纹链等,造型漂亮极了,领军人物就是我们的琏二奶奶和小蓉大奶奶了。一语难尽,咱们边帖边说。

  下面右方的那个造型也是我的心爱,淡黄搭配橘红,艳而见威。对称的长枝玉兰从上而下勾勒全身,别致。发间的小凤钗与林妹妹那支神似,但是一个叫人觉得爱怜,一个就叫人觉出威严。

  这个造型的出色亮点还包括那个独特的下弦月刘海,仔细看是不是眼熟?记得好象《新月格格》里刘雪华梳过类似造型,《夜宴》中的青女造型,我一直也认为叶锦添似有仿造之意……揣测,揣测。

  最后一张,不忍下笔……

  1、老太太的抹额,耳环很精致哦。

  2、小蓉大奶奶的。我的心爱的可卿啊,恨不得现在就开始写你……

  3、尤氏和李纨的。

  4、邢王二位夫人的,貌合神离的妯娌俩……

  贴一贴上图出现过的淡黄五色牵牛花刺绣的褙子,配着橘红抹胸,金黄长裙,通身的颜色搭配十分协调。这件衣服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宝玉受笞一集中,挽着利落的发髻,戴了一支点翠凤钗。

 第二次是“惊噩耗黛玉魂归”一集,凤姐无意听到马道婆与邢夫人议论自己。

  读过《红楼梦》的人,怎么可能忘记专属于凤姐的那首神秘的判词呢?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诉事哀。 


  从这部残缺的作品问世以来,众多的爱好者就对其中提及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争执不一,是在说贾琏对她的态度从言听计从到愤然休弃(人木合字为“休”)?还是说她最终因在秦氏出殡(三人木合字为“秦”)时逼死张金哥与守备之子的内情暴露而获罪?

  因为作者原稿的遗失,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最后的真相。只从脂砚斋的批语里,了解到了“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的后文,也知道了“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 的线索(二十一回),隐隐约约中也就明白,贾琏与她的关系的确是江河日下般地走向了末路。二十一回中的贾琏或许还听得进平儿的娇语俏言,后文中的他,大概早也已经不将平儿放在眼内了。性格强硬的凤姐在家族日益衰败的情势下无可奈何而“知命”,看透了这份终究浅薄的夫妻情分。曾被秦氏可卿赞誉为“脂粉队里的英雄”的她,英雄之风也早隐然褪去,化作了红尘中一场梦幻泡影。 

  凤姐的后期造型都很漂亮,虽然几乎完全采用了冷色调,但是衣服的质感和式样较之前期都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华贵大气,冷艳清寒。如下图的病中造型,玫瑰紫色织锦外套、深紫绉绸长裙、月白中衣小袄,钗环珠箍,玉佩绢帕,色彩上暗了下来,细节却丝毫不见松懈。

  高鹗续书在一百一十回写出了《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的文字,那大概是他理解中的“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了。贾母病逝,病痛缠身的阿凤强撑理丧,苦苦支持,却终是外掣肘于银钱资费,内受屈于太太、鸳鸯,更兼有一等卑劣小人落井下石,谗言谣诼,垢语相攻。直难为的“含悲忍泣”、“咽喉嚷哑”——已经“知命”,却又被迫“强英雄”,高鹗笔下的凤姐,失的是“势”而非“婚”。大概连他自己也觉得这么去表现琏凤二人的情感决裂过程是牵强的,所以,只说她“诎人心”,便完全忽略了脂砚斋遗留下的评语。 

  下图是我本人很喜欢的一个造型:她身上穿的褐色刻丝立领扣身长袄是她在电视剧后几集里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件衣服,做工质量极其精致;肩上披着的银白色短斗篷颇类似清初有记录的“帔衣”,一种较短的披风,与我们现在的披肩作用相似。这件小斗篷在秦氏生病时她曾经穿过,第二次出现已经接近剧末,前后比照,热闹与冷清,尽在不言中。

  八七版红楼梦的最后六集没有将高鹗的续书当作改编的蓝本,而是大胆突破,选择了依据脂批和周汝昌等红学家考证出的线索,对黛玉之死、金玉良缘、贾府抄家等情节做了考证细致的还原。

  第三十四集《强英雄凤姐知命》便对凤姐的潦倒落败过程进行了艺术加工与再现。其大致情节如下图所示:

  凤姐克扣月银,连秋桐的也一并私吞。秋桐向贾琏诉苦,贾琏便向凤姐索讨,凤姐不但不给,且将平儿私偷银两接济贾琏下葬尤二姐的陈年往事也抖搂了出来。贾琏恼羞成怒,在贾珍贾蓉父子两个的挑唆与帮助下,借邢夫人过问秋桐月钱及自己与鲍二媳妇私通之事的机会,请来王夫人与贾珍夫妇,三堂会审,从秋桐、善姐、兴儿、旺儿等人口中问清了当年尤二惨死的真相,并找到了二姐未婚夫张华作证。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凤姐本已经失去了王夫人的信任(后者在宝玉成亲后便将两府掌事的对牌交予了宝钗),又加上当日做下的亏心事桩桩件件均被揭露,在众人面前羞愧不已,精神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而崩溃,满头冷汗昏晕于地……

  这是电视剧的尾声,公侯世家大厦将倾的危势已无法挽回,剧中人物的服饰色彩也都开始变得暗淡肃穆。下图中的凤姐身上穿的是她在剧中的最后一套华服,一件褐色暗花织锦缎对襟长袄,搭配她常穿的宝蓝色绣花马面裙,肃重中隐隐透出萧杀之气。岁月的更迭使这个拥有最鲜活的生命力的女子再也不复往日娇媚的容颜,苍白的面色,憔悴的形容,张皇的眼神,无助的态势……

  所有可怜,终于也只是因为“咎由自取”四个字而失去了令人怜悯的余地。她看着作势声张的琏二煞有介事地拷问狼狈的秋桐,她心惊胆战地提防身边死去人的姐姐不时投来的犀利目光,她眼睁睁看着事态终于走向了自己无法控制的方向,悔之已晚,欲辩无言。在两府中手握大权的婆母、姑母、族长面前,如一名逃窜多年终于被擒的罪犯一般,愧悔交加中咽下了自己酿成的苦酒。

  事发、势败、抄家、获罪、羁押、山神庙、雪夜、小红、贾芸、巧姐、刘老老、板儿、聪明累…… 

  这是凤姐留给我们的最后的一系列印象。 

  是冥冥中的注定,她终于走到了人生最凄凉的地步,极盛之后的寂寞苍凉无比。

  已经知命,戾气于是削减了不止三分;几乎被休,也就认清了是非功过。

  很难说清被羁押在狱神庙中的凤姐心情究竟的惧是怨,更或者,她已经无所谓悲喜的侵袭而是坦然了。掌握过风光显赫的权势,参与过一个家族的盛衰,见证了一场悲剧的诞生——最后,收拾残局,分明恩怨,承担报应。

  不会再有人比她更加理解“富贵”二字背后的含义。心曾经那么热,情却渐渐变地凉薄;越发明白了身边的笑脸都是无用的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体会才会倍加深刻。人生是什么?一袭华美的袍,上面却生着虱群。凤姐知道,她的袍子,已经是到了最寥落不堪的地步了。眩目的云锦,开出了恶之花,它头也不回,走向消腐灭亡的最后征途。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三十六集,叫做《白茫茫厚地高天》。 

  凤姐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丈夫、女儿、金钱、权利、美貌、青春、帮扶多年的贴身仕女、无往不利的词锋胆识。屏幕上憔悴苍老的妇人,孤独至极的被囚禁着,默默品读自己大梦一般的人生。功高?业重?一切与一切,纠缠折磨。是到了最后一刻,才发现别人的人情,可以比自己还要淡薄。很多人的呐喊帮扶下,一座名叫“王熙凤”的高台倒掉了,痛,也麻木。

  报应是一面镜子,清楚地照出她所有的善恶。

  害过很多人,面不改色;

  昧过很多财,洋洋自得;

  也做过善事——不是帮了那个叫小红的丫头吗?

  只是举手之劳罢了。要了她到身边,帮她长了脸面,因为需要这么一个机敏的人帮着,说来说去都是为了自己,时间久了也觉得再平常不过。

  可这个丫头当真了。赤胆忠心,襟怀耿耿。当所有丫鬟仆佣悉数散去,她却依然不离不弃地守着,好姻缘暂时也要耽搁下,陪着她。她是她的偶像吧,精明伶俐,洒脱利索。这傻丫头。

  见到刘姥姥,想哭,眼泪终究是没有了。一向也觉得它软弱不堪,人前人后,几曾掉过?只是忽然间觉得人生真是好一场大梦!不过眨眼间,刘姥姥打抽丰的情形还在眼前,大观园酒宴上的调笑依稀还可以听见,怎么板儿已经长成壮实敦厚的少年了呢?

  ——我的巧姐呢?

  这么一想,心,已经像针扎一般,尖锐地刺痛着。好,反而舒了一口气了,只有心还会痛才会叫人觉得她还活着,天底下做娘的心思全是如出一辙。没有异议的,她还想着自己嫡亲的骨肉,一直都想着,那就不算完,人生,总算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做娘的,锦衣已经黯淡不堪,如云青丝也散做杂乱的期盼。

  要把女儿的一切都托给眼前的老妇吗?她曾经精神旺健,今日里却变成鹤发苍颜,咬一咬牙,给她!让她把她带大!给她完全不同的人生!布裙荆钗怎么了?有金锁的宝妹妹照样得不到美满的姻缘;粗俗鲁钝又如何?女才子林妹妹命短得只叫人吐叹奈何!

  奈何?奈何?只是少一份锦衣玉食,却多了多少平凡安乐!

  托付给她,一切也都托付给她。寻找、养育、扶助,你待她要如同亲母一般;出阁、归省、侍奉,替我享一回天伦之乐。告诉巧姐,我心头上唯一的念想,你的娘亲享尽荣华富贵,如今愿为你一生平安而折寿许多。忘了你的娘为过多少歹做了多少恶,记得你的娘,脂粉队里最风光,名利场中最出色,她有见地胆识,敢把亲生的女儿,托给原本鄙弃的村妇一个!

  狱神庙一别,刘姥姥变卖家当,访遍花街柳巷,倾尽家产,风尘中救得孤女巧儿,用最质朴无华的情怀,报答了凤姐当年的资助之义。

  等待消息的日子里,冬寒日重,狱神庙飘进无情的风雪,一世英明的凤姐在绝望的等待中合上了枯槁的双目。

  一围破席,卷起半生浮华,茫茫雪野,从此掩尽风流。

  这是准备的最后一张定装照,我们的凤姐姐终于像天边的晚霞般,走到了繁华盛世的尽头。

  实在不忍心将她破毡就葬的一幕重新回顾,就让我们的追思定格在这最后的一刻吧,这一刻的她,宁静端雅,光彩依旧。

  身上穿的是元妃省亲时的那件五彩石榴百子妆蟒锦袍,头上插的是八宝串珠钗,羽白缎子披风似在告诉我们人物的内心在经历了一幕幕起伏跌落后终于重回宁静,只有从橘色的披风边缘还能找到当年杀伐决断的隐影。

  忏悔已然无用,只求以身为证,警喻世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呼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正是: 

  莫为聪明累,宜将福慧修。

       愧悔生前事,凭轩涕泗流。

  附:拙作《南吕·一枝花》(凤悲鸣)

  奴是个亮晶晶,光灿灿,金闪闪,俏生生,喜盈盈一只凌宵凤!天眷得我自生来便是风雷性,花月貌,玲珑心,爽利口,泼辣辣千样美风情!奴挑的是千斤担,聚的是财与权,结的是村妇缘,弄得是小巧剑。奴也曾伏祸根,遭魔厣;敛不义,拆姻缘;挽大厦,把神伤;终下堂,泪难干。都怪奴眼高于天,见识短浅;见利忘本,心硬脸酸。悔不该多贪念断己后路,孤女流落在烟花途。若可得天与地交换,今与昔倒颠,义与恩必偿,债与怨早还。天哪!又何必哭向金陵悔似山!

红楼梦拍摄散记——邓婕 


  “当心!雪地滑!” 

  “哎,你的东西不要啦?” 

  红色轿车刚停稳,我就推开车门,急不可待地跳了下去。行李也不拿,司机好心地忠告也不听。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 

  连绵起伏的长白山,茫茫的雪原。不远的斜坡上几所原木造的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屋顶上铺盖着绒绒的白雪。尖角的栅栏,整齐地围在房子的四周;东边,伐木场的工地上码着几堆又粗又圆的原木;后面,是一片莽莽的原始森林,少顷,几只梅花鹿惊惊慌慌地飞窜而过……这一切,在金色阳光的衬映下,充满了神奇的魅力。这哪里是在人间,分明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可怜的南方女孩,头一次亲眼目睹北方的冬景,竟看得痴了过去。若不是刀子般的寒风穿透了衣衫,怎么也舍不得把眼睛从这幅画上挪开。 

  取了行李,跟着向导进了院子,上一个小雪坡,再拐一个弯,便到了住所——黑龙江平山县野生动物保护区招待所。 

  推门进去,早有剧组的人迎了上来。 

  “呀!你来了!正说明天有你的戏呢!” 

  兰兰大笑着跑过来,接过手中的行李,几个人拥着到了要住的房间。一间放了六张上下铺的大房子。一看,嗬,女同胞都在里面嘛。 

  “嗳呀,凤姐,你可来啦!”“刘姥姥”上前一把拉住我,眉开眼笑。 

  “原以为后天才拍戏,没想到提前了。这不,接到电报就赶来了。”说着,我摘下还挂在耳边的口罩。 

  “冻坏了吧?”“姥姥”搓了搓我的手。 

  “还好,车里不冷。” 

  “对对对,车上有暖气,屋里也还凑合,跟你讲呀,凤姐……” 就象我从来都叫她“姥姥”一样,她也总叫我“凤姐”,戏里戏外都不分了。 

  “呆会儿你就……”她突然住口不说了。原来,隔壁的男同胞听说我来了,过来看望。 

  “哈、哈、哈……”屋里的女同胞们这时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我莫名其妙,几位男同胞也面面相觑。我跟他们寒暄了几句,他们就急急地逃出了“禁地”,走时还说:“笑什么嘛?犯病了?” 

  他们一走,姥姥关上门,又接着说:“凤姐,告诉你,别看这屋里还暖和,呆会儿你上厕所就知道厉害了,那个冷哟,啧啧啧。”说着鼻子眼睛都皱在了一块。见她这样,我不由打了个寒噤。 

  “怎么啦?” 不问还好,一问又是一阵大笑。 

  “厕所在野地里,”服装设计史延芹边笑边说,“……哎,算了,还是姥姥说吧。” 

  姥姥绘声绘色:“那厕所在野地里,上完以后呀,屁股全给冻僵了,完了擦着没擦着都不知道!”说完手一挥。 

  “哈哈哈……”我也捧腹大笑起来。 

  这位“刘姥姥”,真是一绝,什么话到了她的嘴里,说出来总是让人忍俊不禁。连形容冷都有她的独到之处。她跟《红楼梦》中那个“大火烧了毛毛虫”的刘姥姥,性格太相符了,也不知当初导演是怎么找到她老人家的。 

  这次摄制组到东北,是特地来拍雪景的。“凤姐之死”也将在这里拍摄。起初导演担心我生长在南方,怕经不起高寒,打算做假人代替,拍大全景。后来考虑到这场戏很重要,光拍大全景很难达到感人的艺术效果。

  于是他来问我:“到东北拍外景要光着脚,你怕不怕冻掉脚趾头?”

  我说:“有点怕,鼻子是不是也会冻掉呀?”问得还仔细。

  “不会,你多带几个口罩就行了嘛。”

  “……那,好吧,我去,反正也想看雪景。”

  于是,我就带着几分欢喜和几分担忧,来到了这里。 

  第二天,拍“凤姐之死”,室外的气温是摄氏零下三十二度。凛冽的北风,吹散了太阳发出的全部热气,只留下灿烂的光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 

  雪地上,两个黑衣狱卒,拖着用一床破席裹着的凤姐。她面如死灰,头发散乱,身上只穿了一身破旧单薄的棉衣,脚上,只剩下了一只鞋。

  雪地凹凸不平,两个狱卒艰难地往前行走。留在冰冷的雪地中的凤姐,松枝败草在她脸前划过,浓黑的头发在雪地上散乱如麻……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唿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生,终难定。

  这就是不可一世、赫赫扬扬的王熙凤的下场,这也是一场如梦如幻的人生。 

  我躺在冰天雪地里,闭着眼睛想了许多许多,默默地数着一遍、两遍、三遍……不知何时,我仿拂同凤姐的灵魂一起飘到了遥远的天边,在那里,站着一位看不清五官的神,正张开双臂在迎接我们。 

  只见凤姐狂奔过去,跪倒在神的面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她对神说:“仁慈的神啊,如果我还有来世,定要改恶从善,积德修行,愿神允许我用泪水洗清前世的罪恶吧!” 

  我却站在一旁,满脸不高兴地对神说:“神啊,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演凤姐了,才刚躺在冰凉三尺的雪地上,被人来回拖了几里地,此时却不知身为何物了。” 

  神听完我俩的话,说道:“凤丫头知悔,可教也。念其才华出众,吾令其留守天庭,继续掌管庭中事务。”凤姐一听,喜出望外。忙磕头谢恩。 

  神又说:“邓小姐娇惰成性,不可教也。打回阳世,永受人间苦难。”说罢,飞手一挥,两个小鬼拿起烧得通红的钢叉,将我从阴司叉了出来。 

  一惊骇,我睁眼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大家已把我抬上车了。身上,脸上捂了七八个暖水袋,皮大衣小山似地把我埋了起来。

  我扒开皮大衣,只见身旁围了一圈人,眼里都流露出关切的目光。不知怎的,我眼睛一红,埋下头再也不肯抬起来。 

  “孩子,委屈你了。”“姥姥”声音抖抖地说。 

  委屈么?谁欺负我了么? 谁也没有,是自己娇气。刚才神不是这么说的吗 ? 

  我擦干了眼泪,抬起头,见面前站着的刘姥姥眼中泪光闪闪,我伸手将她搂过来,用脸碰了碰她的脸,然后,给了她一个灿烂的笑……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日于成都


叶康翡翠的87版红楼梦人物造型及服饰艺术品鉴——王熙凤篇(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