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回顾大赛】记1107津城特大暴雪
初冬,笼罩在津城上空的浓雾许久未散,天气图上日趋强盛的高压中心,遍布天空的卷积云,似乎都在预示着:一场强冷空气即将到来。

各家数值机构早早给出了降雪的预报。5日14时高空位势高度场实况图上显示,贝加尔湖以东有低涡活动,旋转的低压槽一直向西南延伸至我国新疆地区。EC模式7日8时500hpa形势叠加850hpa温度及风场预报图显示,此时南北支槽叠加,850hpa上的倒槽明显。这是华北地区冬季大范围降水的典型形势。

随着时间推移,各家数值机构对降雪强度的预报不断上调。对于天津这座“贫雪”城市而言,这样的强降雪过程并不多见。
6日傍晚,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与此同时,北京顺利转雪。显然,冷空气的移速比预期中快了不少。17时前后,市区的气温在锋前增温作用下一度升至18℃,暖湿气流同样来势汹汹,若不是天气图上不断逼近的“蓝色锯齿线”,竟全无寒潮已兵临城下之感。似乎已可以遇见冷暖气流间,将产生何等激烈的交锋。

6日晚间,中央气象台将暴雪预警升级为橙色,并给出了大暴雪的预报。而美国数值机构更是给出了深于30cm的积雪预报。20cm+的积雪,足以使津城的交通系统瘫痪。显然,致灾的可能性已不容忽视,6日夜间,津高气联紧急发布灾害预警。然而,面对这场致灾性极强的大雪,天津市气象台却选择了坚持保守路线,紧跟北京发布了暴雪黄色预警。但在各大数值机构给出的预报中,北京的降雪量,刚刚达到暴雪量级,而天津的降雪量,则是特大暴雪。不幸的是,此时大部分民众仍未意识到这场降雪的致灾性。

“快看!转雪了!是纯雪!”
凌晨时分,降水相态转为纯雪,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朋友圈瞬间被雪景刷屏。但情况也更加严峻,转雪时间比预报中更早,降雪强度也明显比预报中更大。

7日清晨,市气象台将暴雪预警升级为橙色。赶忙下楼查看雪情,不出所料,小区内积雪深度已超过10cm,道路上出现严重的结冰,电力驱动的公交拖着车顶的积雪艰难的前行。 主干道上情况略好,一些支线道路寸步难行。市区的交通受降雪影响严重。

“暴雪红色预警!!!!!”
我们见证了历史,7日上午十时,市气象台发布建台以来首个暴雪红色预警。不幸的是,红色预警显然有些姗姗来迟,当人们终于意识到这场降雪的致灾性时,为时已晚。滨海胡家园农贸市汤顶棚坍塌,津南区双港一菜市场顶棚坍塌,西青区红旗农贸市场副食厅部分顶棚坍塌……滨海新区的公交系统近乎全面瘫痪,大港所有村村通线路全部临时停运,往来于塘沽与汉沽间的线路全部临时停运,前往市区的605,651及前往开发区西区的公交线路全部临时停运……或许市局迟迟不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也有它的苦衷,但如果……不,自然灾害面前绝无任何如果可言。

至于天津市教委,用玩忽职守形容毫不过分。7日下午降雪就已停息,但道路上早已宛如溜冰场。暴雪红色预警发出后,即有家长学生呼吁8日临时停课。然而市教委却在7日傍晚给出了如下答复:“暴雪红色预警已解除,不会影响到明天,无停课安排,各学校做好除雪准备。这则答复是多么的荒唐呢?7日下午雪停后,全市积雪深度普遍达到15cm+,部分地区甚至超过30cm,加之严重的道路结冰,对8日的早高峰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市教委却仅仅让各学校做好除雪准备,何来的自信能让20cm厚的积雪一夜之间融化呢?很多人拨打12345热线反映,本希望能再现16年那次“奇迹”。可最终,希望还是落空了。
8日清晨,不出所料,公共交通爆满,骑行寸步难行,路边尚未清理的积雪与严重的道路结冰使得无论哪一种交通方式,都难以提起速度,一路上事故频出,不少同学在路上滑倒受伤,8日的早高峰无疑成为了一场“灾难”。那一天恰好是我们班负责校园内执勤工作,超过半个班的同学因路况原因迟到,不得不临时调配人员。经过全校各年级师生一整天的努力,终于将校园内的积雪清理殆尽。对我而言,大概也是最难忘的一个清晨。
在这场暴雪中,我看到厚重的积雪压垮了树木,阻塞了交通,我看到本该及时发布预警的气象局因为某些原因而犹豫不决,我看到市教委不负责任的决策。但,我也看到了灾害面前人们的团结。无论是市气象台迟钝的反应,还是市教委不负责任的决策,作为一名高中生,或许我并没有办法改变什么。但作为一名气象爱好者,我能做的就是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预报,尽己所能助力防灾减灾。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我们或将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无论气象局还是气象爱好者,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在天灾之下尽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因此我对气象事业的热情始终不会减,奉献国家气象事业的决心始终不会变 。毕竟,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抗击天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