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钢筋铁骨(2):钢铁之手军团的组织架构——大贤者的小课堂

2021-02-16 11:52 作者:贝利撒留-考尔  | 我要投稿

综述

或许是因为费鲁斯的直来直去的明确性格,以及对他精于筹算的印象;几乎所有的外人都认为钢铁之手是一个组织严密、架构明确,并且包含了极其完备的战术和战略特化单位的军团;从组织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对了大半,至于剩下的部分,则是他们对这个架构的理解的不足了。

总的来说,只要你仔细观察铁手的组织架构,你都可以发现其核心思路与底层代码,都是一种从系统底层就刻下了的“组织区块化”理念来指导的(大家可以理解为一种尽可能去除中间组织,直接建立从核心直达节点的;并且节点之间即独立又链接在一起的,有着单中心、网络化架构的分形模式)而这种理念指导的建军与架构则使得铁手形成了异于其他军团,在他们所擅长的战争模式上有着巨大优势的军团结构。

要理解铁手的架构,就要与其很多军团采用的,有着单一顶点,并且从上往下一层层由等级制度构建起来的金字塔结构进行对比。传统的金字塔结构的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帝皇之子和帝国之拳,他们都是逐级构建班排连营的传统结构;而另一个代表,则是极限战士采用的进一步发展的金字塔结构,其为金字塔体系加上各种十分明晰的条理、规定、守则等,并且为其搭配上了复杂完善的教条体系,使得其可以克服很多传统金字塔结构的问题;尽管这之中有部分规定系统十分受到倡导理性的铁手战士的认同,但是其在执行中却使得指挥系统僵化,并且基层组织会在命令执行与组织结构上产生硬性理解与死板化,从而导致各种问题,而这是铁手战士和他们要进行的战争模式所不能接受的。

总的来说,铁手的结构我们可以大致这么说明:铁手军团是由一系列相互组合,并且有着各自独立功能,而且还能相互配合在一起的基础“组件”,一起拼合在一起共同组成的“机器”,然后再组成的军团;而其在指挥系统上,各个组件都有着独立的指挥权,并且其只对老费和其直接组成的“机器”系统负责,可以说是十分的简洁直接。


编制架构


而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的观察其细节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系统的基础除去作为基础编制的步兵班之外,最主要的的就是:连-修会-氏族三级结构。

连队,是一个由星际战士班组、装甲排、支援单位等等,按照需求进行合成的连级单位,而这个大致的连级单位,就是铁手军团架构中的基础,也是更大结构的基石;同时,这个基础单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每个连的配置、人数、编制等等都会因为需求不同而经常性的调整或者改组,但是这些都是会以连级队为框架进行调整的;而另一个重点则是每个连级单位都有其特殊职能,其往往会和他们相互配合的连级单位相互联系并链接起来,组成一个体系;而这些链接起来连级单位,则都是下属于一个更大的层级:修会

修会,是以连级单位为基础,在一个大致的编制框架内组成的战斗群的统称;作为铁手在军团层面上的核心运作单元,这种编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修会都是高度独立的“战斗群”,或者说战斗“模块”更合适一些。每一个修会,都有着独立指挥机构,独立的支援、后勤网络,甚至不仅有其独立的军火库和舰船,还能专门为特定战斗定制军火乃至舰船的能力。尽管从表面上来看,修会的从组织上有点类似一般军团的营级单位,但是修会却比营从组织上,就有着更多、更完备、更全面、更坚实的架构与军力;并且相比传统的营级单位要独立和自主的多。需要注意的是,修会作为军团的核心组成单元,对应的是我们上述大致说明中的“机器”,而连则是组成机器的“组件”;这是因为修会承担了军团的核心战术单元的职能,这使得每一个修会都有其特定的总体战术、战略定位;而为了这些特定的定位,每个修会都会按照需求对自己的连级单位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改组和特化,以让这些连级单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组件”;然后再让这些相互连接、相互咬合、在明确的指挥下运作起来,就形成了名为修会的“机器”;从而达成传统的金字塔结构下,简单的连级单位的堆砌加合根本不可企及的效率与战力。

作为编制,修会的好处还有不少:其中就有在部署时十分灵活方便;比如其他军团需要动用一整个战团的力量才能对付一个中等级别的威胁;这是因为其很多时候其他军团的连级单位的配属和各种能力不完整,需要来自战团级的加强才能应对,并且往往会变成杀鸡的牛刀;而这种加强又势必会削弱其他方向的部署与战斗能力,从而使得整体的部署效率下降;而铁手不一样,铁手部署的基础单位就是修会,铁手只需按照威胁选择氏族,然后部署必要数量的修会即可;这是因为修会的编制相对小,但是又有着完整的作战能力与补给自持能力,所以没有其他军团那种的部署难题(另一个例子,就是比如铁勇军团就是集中大营的力量,在一点进行突破,然后打成血肉磨盘;而铁手就会部署七八个修会,然后在整条战线上全部进攻;而又因为铁手全是装甲部队,机动性不错,再加上修会的的配置能力较为全面,所以经常就会让敌人疲于奔命,然后被铁手的机械化装甲力量所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修会的高度独立,并且能够有较强的自持能力,使得其完全可以打包成一个个的“模块”然后轻松外派,这使得在大远征时期,铁手经常会将一些在特定战术领域十分优秀的修会整体作为一个“模块”按照需求派出,而修会的架构这使得外包和派出都相对其他军团动不动就是整个团级单位部署的方式来说要灵活不少,这就使得各个缺乏正面作战能力的军团和帝国军,就会外叫一个铁手的“模块”然后轻松对接以后,让铁手打头阵,然后自己进行自己的战术。

而修会编制的另一个目的之一,就是让每个有着明确战术战略定位的修会能够在多数情况下能够在不需要支援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情况下,不惜代价的去达成战略目标。而尽管也有少数情况下,会在一些特殊场景下有来自不同氏族的连队组成一个临时的特殊修会,但是多数情况下,所有的修会都是有其上层组织的,这就是:氏族。


氏族,作为铁手军团的最大单一编制,往往会被大致等同于其他军团的“战团”这一级别;但是其在实际上的角色与构成却有着不小的区别;因为在氏族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氏族其实更多的是类似一个继承了作为母星的美杜莎当地的部落形式与部落文化的;与其诞生的氏族以及大量关联氏族有着密切联系,并负责从这些氏族负责征兵的(费鲁斯一直要求各个氏族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在美杜莎上的起源氏族,这使得在大远征时期,各个氏族都和美杜莎当地氏族部落们一直维持着紧密的联系;各个氏族不仅能一直获得源源不断的优秀兵源,而母星的各个氏族部落也从铁手的氏族中获得各种他们紧俏的资源,并且费鲁斯还不断往美杜莎上送去青壮年人口,使得美杜莎在大远征时期作为铁手的大后方一直十分稳定,甚至有发展)并且还负责战略指挥与规划、行政与后期管理,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直属力量的层级。但是另一方面来说,作为军团的最大单一编制,每一个氏族其实都是一个“口袋军团”;也就是说在氏族层面,整个氏族是可以完全自给自足,并且可以独立进行进行征兵与军团扩张的;并且每个氏族都有着一位由费鲁斯亲自任命的首领或者钢铁之主,其拥有全权处置权来进行统一指挥和管理,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制约,费鲁斯作为最终权力者,能够通过各个氏族的钢铁之父了解情况,并在必要时随时的撤换他们;而这就导致在氏族层面上,各个氏族都会为了争取原体青睐、资源乃至荣誉,而不断的相互竞争,而这种竞争在费鲁斯的监管下,只会让各个氏族都不断的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使得自身变得更强,从而达到良性竞争,促进共同进化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大远征时代,铁手的氏族数量远超10个,当时在大远征时代,铁手有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靠着自己的各种特化战略方向,一同为钢铁之手军团而服务着,其其中最强的,便是阿维尼氏族)

从以上的构造我们可以看出,军团时期的铁手是一个:由连构成的修会为主要作战单位,以修会构成的作战网络为核心力量;以氏族作为修会的运作、建设、管理单位的;以费鲁斯作为核心与最终节点的,网络化、合成化作战部队。(有没有一点眼熟? )并且高度合成化、模块的单位构建也使得铁手无论是以军团部署还是修会部署,其作战方式都可以通过等比例缩放来执行一样的战术,也就是说铁手的正面大纵深突击战术,可以在这种架构下无论是军团还是修会级部署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也就是铁手的的架构的妙处了(简单来说,就是铁手无论部署多少部队,只要是能组成一个修会,就能用起来铁手最喜欢的装甲洪流或者SM中心开花战术了)当然,这也使得铁手一旦组织起进攻的攻城锤后,就难以改变其形式与方向使其难以变向,不过这在大远征中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一般铁手都能部署足够数量的部队使得他们的战术能够在一到两次洪流下,消灭任何抵抗并完成目标。


指挥系统

当然,任何组织都得需要明确的指挥系统才能很好的运作,而为了达成这一点,费鲁斯不仅自己担任了这个部队网络的最高与最终节点,还为这个网络化的部队体系架构了一套硬性指挥框架,来作为网络的骨架,来确保其指挥的效率;同时,这也是一种让少数最有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来控制军团,从而最大程度上简化整个指挥机构,增加指挥控制的传达与执行效率,并且保证费鲁斯的计划能够在正面作战的超高烈度下得到坚决的执行。而对这种指挥架构的硬性的体现,其实就是在这种网络化的编制中,各级指挥官平时可能各有特色,但是一旦上战场,就都有着对下级部队的绝对权力与权威;这种绝对的权力与权威不仅包括指挥和人事任免,以及即时的惩罚权力,还包括了各种生杀予夺的大权,甚至可以在必要时枪毙下属;而这些都是可以由指挥官独自决断,而不需要其他人的干涉,甚至连审判、辩解都可以没有,一切都取决于上级指挥官的一个念头;这就使得百夫长必须完全服从钢铁连长,而钢铁连长又必须完全服从钢铁之主,而这三级又都最终全部服从于费鲁斯,费鲁斯有权更换并或者提拔任何人,作为最高节点,费鲁斯有着对军团任何事务的最终决断权;也就是说,无论其他指战员有什么权限,无论整个网络有任何问题,但最终,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节点的费鲁斯都有无上的权限,可以说整个网络系统都是围绕着费鲁斯建立的网络;于是,我们便可以构建起了一个以费鲁斯为核心的简明指挥链路。

而与上层绝对指挥权相配合的,是全军团的铁手战士有着坚决服从命令的传统与文化(与其他军团不同,铁手以坚决执行命令为荣,尽管他们有个人的想法,但是他们一旦上战场就会抛弃个人思想,将自己以军团战士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这也是铁手受到帝国高层喜欢的原因之一,毕竟无论怎么样,铁手在坚决执行命令和任务这一点上,几乎都是完美的)他们会坚决的执行其直属上级的任何命令(除了与费鲁斯命令相悖的命令,所有铁手都在对上级服从的同时,都是绝对服从原体的,任何命令都是原体命令时第一优先的)甚至包括送死;而这种上下级的绝对服从作为军团文化渗入上下的原因有三:第一,在铁手进行的这种正面高强度战争中,指挥官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瞬时且关键的,任何一点的迟疑与延迟都可能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所以他们必须要能够做到这一点;第二,这种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也可以使得军团在整体上更好的理清责任,一旦出问题,那么就可以轻松的进行责任的溯源,然后将这些有问题、脆弱失败的“组件”快速找出,而铁手是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所以这些人会被无情的快速更换,然后换上更上级认为可行的人,便可使得军团的问题得到快速的修正,而不需要经历别的军团中常见的漫长的扯皮问题,而这也使得铁手这一看着硬性的指挥体系,在实际上却有着良性的更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也同时保证了上级对下级的负责,因为他知道一旦一次失败就可能导致自己被撸下来,甚至不得不去赎罪。

效应

这种架构与指挥体系产生的效果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效果作为费鲁斯从最初的设计就刻意突出的,便是军团内部的良性竞争。前面说到,军团在氏族这个模仿了美杜莎传统部落形态的层级上,会在费鲁斯刻意营造的环境下,使得各个氏族为了争夺资源和荣耀,以及最重要的费鲁斯的青睐而不断的相互竞争;而每个氏族为了在费鲁斯眼里得到一点赞许和荣耀拼尽全力,与其他氏族高度竞争。而这种竞争也不是纯粹的显摆,其中也包含了十分现实的考量;就如上述所说,铁手军团是一个单中心的网络化架构,费鲁斯作为单一中心,有着最高裁决权以及分配权,这就意味着在费鲁斯眼里有良好表现的氏族不仅能得到荣耀,还能实打实的获得更优先的去挑选兵源,以及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这也就意味着,最强的氏族就能获得最好的资源从而变得更强,而不够强的氏族则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或者另辟蹊径以维持自身不掉队;而费鲁斯作为原体在对这类问题的处理上则堪称是明察秋毫和铁面无私,所以这种在原体面前表现的竞争性行为在费鲁斯的调校下,发挥了极高的效率并体现了巨大优越性,从而进一步的在全军团上下形成了一种高度竞争,但是有有着原体和上级作为锁链限制其不会跑偏的竞争性环境。

上述这一环境造就了铁手特有的,既有铁一样的纪律性,也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的军团文化;他们一方面对软弱和失败报以巨大的鄙视,尤其是对他们自身的失败和软弱更是他们自己所不齿的,他们会对自身的失败自己就进行惩罚,并且在惩罚之后还会继续努力去达到目标,而铁一样的纪律文化又使得他们追求强大的过程不会走入歧途;另一方面,铁手战士也会对成功、强大、高度纪律性以及服从命令的行为,报以最大的尊敬和荣耀,还会有各种的实质上的提拔和优待;可以说,铁手形成的憎恶分明的性格与文化,几乎和费鲁斯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这种对强者、值得尊敬者的推崇和对弱者的剔除,使得军团内部形成了一套高度相互竞争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军团内有能者都会如火箭一样得到别的军团难以想象的快速提拔,而那些没能完成任务或者能力不行的人则会被快速被贬低军团,甚至严重者会被直接投入不朽者部队进行赎罪。而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这个体系中一直维持最强的氏族,同时也是原体最喜欢的氏族,阿维尼氏族;这个氏族在大远征时期一直在面对各个氏族的挑战,从格萨卡到拉库安,许多强大的氏族都试图替代阿维尼,但是在阿维尼都会以不断对自身的进化作为回应,从而促使其他氏族和阿维尼都不断的变得更加强大;而作为其维持最强的奖励,阿维尼氏族一直都有着最好的兵源与最好的武备,甚至连费鲁斯的亲卫队:摩洛克都全部出自阿维尼氏族,而这种待遇只有最强氏族才有,而其他与其竞争中变强的氏族也会获得仅次于阿维尼的优秀兵源与武备,从而也在不断的变强,并继续对阿维尼发起挑战,可见铁手内部的不断协同进化的效果,这种不断在竞争中进化、变强、再竞争、再变强的过程,便是铁手与费鲁斯所最青睐的发展模式。


钢筋铁骨(2):钢铁之手军团的组织架构——大贤者的小课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