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阶梯》第32集——柏拉图的辩证法

2022-02-04 09:52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原创通识课|《哲学阶梯》第32集——柏拉图的辩证法

原创 大现场 THE MOMENT 中文 2021-07-16 10:27

哲学即哲学史——黑格尔





《哲学阶梯》第32集





柏拉图的辩证法


(视频版)





,时长09:51






(文字版)


柏拉图的辩证法


文/曾斌


苏格拉底曾经指出,要过合理和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具有善的知识,而获得这种知识是可能的。他没有提供取得知识方法的理论,只是采取了以对话的形式引伸出真理的艺术。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他还思索这种方法和真理的意义,概要地论述了方法论、辩证法、逻辑学,讨论了形成和结合概念的艺术,亦即,为把握真理而运用的逻辑推演。这是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开端。不过,柏拉图并不满足于表明如何可以获得真实的概念和判断,他的主要目标是要取得真实的概念和判断,以便从物理、精神和道德等等方面来认识实在,从统一和整体上来把握它。显然,他认为不了解宇宙的性质,就不能解决知识问题。为此,他根据那成为他的理想的伟大思想家学说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虽然柏拉图没有明显地把哲学分成逻辑学(工具论、方法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理论学科,包括物理学)和伦理学(实用哲学,包括政治学),但他在著作中运用了这种划分法。因此,我们一般将按照这种次序来剖析他的思想,并从逻辑学或辩证法开始。


柏拉图很清楚,在他那个时代的哲学中,知识问题极为重要。一个思想家关于知识的性质和起源的思想,多半决定他对待那个时代重大问题的态度。柏拉图认为,如果我们的命题产生于感官知觉和意见,那么,智者所提出的没有真正知识的观点就十分正确。感官知觉不能揭示事物的真象,只能显露事物的现象。意见有真伪,仅仅是意见,毫无价值。它不是知识,而是建立在信念和感情之上的。它不知道自己是真是假,找不出为自己辩解的理由。真正的知识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这种知识知道自己是知识,即能确证自己为真的知识,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大多数人思维,而不知道为什么那样思维,他们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一般德性的情况并不比这好一点。它也是建立在感官知觉和意见之上的,没有意识到它的原理。人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他们根据本能,遵循风俗习惯而行动,有如蚂蚁、蜜蜂和黄蜂。他们的行动是自私的,为谋求快乐和利益。因此,广大群众是无意识的大智者。智者的错误在于混淆现象和实在、快乐和善。

 


(Pic/Google)

 

我们必须由感官知觉和意见前进,达到真正的知识。这一点是做不到的,除非我们有一种欲望或者对真理的爱,也就是所谓的厄洛斯:由探索美的观念所激起的爱慕之情,从探索美过渡到探索真理。对真理的爱迫使我们接受辩证法,迫使我们超越感官知觉而趋向观念,趋向概念的知识,即由个别到一般。辩证法首先在于用一个理性概念来涵括零散的个别事物,其次在于把这种理性概念划分为类别,这就是概括和分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清楚和前后一致的思维。从概念到概念,上行和下达,概括和细论,结合和区划,综合和分析,雕刻出概念,正如雕刻家用一块大理石雕刻出美好的形象一样。在推理的过程中,判断表示概念彼此之间的关系,把概念与概念联系起来,而三段论法则把判断与判断连结起来。辩证法是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艺术,思维的根本对象是概念,而不是感觉或影象。例如,除非我们有一个关于正直的观念或概念,知道什么是正直,否则我们就不能说一个人正直或不正直。我们知道以后,才能判断一个人正直或不正直。


但是,柏拉图告诫我们,像正直这样的观念或概念并非起源于经验,不是通过归纳,由关于正直的个别情况抽绎出来的;个别的情况只是一种手段,用它把已经模糊或隐晦地存在于灵魂中的正直的观念清理一下,使人意识到它,把它弄得明显起来而已。当这个观念引伸出来后,可以从中演绎出其他的观念。我们展开它的涵义或意义,从而取得绝对确实的新知识。的确,人是万物和一切真理的尺度,因为在人的灵魂中蕴藏着作为他一切知识起点的某些普遍的原理、观念、概念或理念


经验不是观念的来源,在经验或感官世界中没有与真、善、美那样的观念恰好相符的东西;任何具体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地美或善的。我们根据真、善、美的理想或标准来考察感官世界。除去这些观念以外,柏拉图还认为数学概念、逻辑概念以及范畴是天赋的或先验的,例如,存在和非存在,同一和差别,统一和杂多。


概念的知识是唯一的真知识,这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于是产生这样的问题,它的真理性的保证是什么?柏拉图根据他的某些前辈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知识是思想与实在或存在的一致性:它必须有一个对象。因此,如果观念或概念要有作为知识的价值的话,某种实在的东西必然与它相符合。举例来说,必然有纯粹的绝对的美本身。必然存在着与我们一般的观念相符合的实在。换句话说,这种观念不可能仅仅是我们头脑中转瞬即逝的思想;数学的真理,真、善、美的理想,必然是实在的,必然有独立的存在。如果我们观念的对象不是实在的,知识就不能成为知识,因此,它们必然是实在的。


用另一种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真理是关于实在、存在本身和实际的存在的知识。感官所知觉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它是变化流动的世界,今日如此,明天变成别样(赫拉克利特);它无非是现象、虚幻。真实的存在是常住不变和永恒的东西(巴门尼德)。因此,要取得真知识,必须认识事物常住不变的本质。只有思维、运用概念的思维,才能把握永恒不变的存在;它认识本然的存在、在万变和繁杂中保持始终如一的东西,即事物的根本形式。

 


(Pic/Google)


总之,要证明知识的确实性,柏拉图认为有必要求助于形而上学,求助于他的世界观。智者所信赖的感官知识提供给我们流动、变化、个别和偶然的东西,那不是真知识。它不指明真理,不能抓住实在的核心。概念的知识揭示事物中的一般、不变和基本的因素,因而是真知识。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不变和永恒的东西。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哲学阶梯》第32集——柏拉图的辩证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