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oxAAR#18】Ante-Bellum莫斯科大公国成立俄罗斯帝国
在本期战报中,我们将以模组Ante Bellum(中文译作:战争前夜)中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局,成立俄罗斯帝国。
不同于原版,在Ante Bellum中,莫斯科开局仅拥有莫斯科城周围的四个省份,而其它省份则分给了诸多独立的罗斯公国。相比之下,其在原版中的主要敌人——诺夫哥罗德、立陶宛以及诸游牧汗国中,除却立陶宛未能征服鲁塞尼亚地区的诸多基辅罗斯公国,成为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普通国家之外,诺夫哥罗德及诸游牧汗国均未得到任何削弱,相反那群游牧还成为了一个统一的金帐汗国。

也就是说相对于原版,Ante Bellum中莫斯科开局并不能迅速向诺夫哥罗德及金帐等大国扩张,相反莫斯科的扩张还极大受限于这些国家对诸罗斯公国外交的干涉程度,这在莫斯科已经吞并几个罗斯公国,对其自身构成威胁后会尤为明显。不过基辅罗斯的分裂使得莫斯科在击败诺夫哥罗德及金帐两个敌人后得以迅速整合同文同宗的鲁塞尼亚土地以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并藉此成为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霸主。
固然地缘形势的变化对整局游戏的策略都产生了根本影响,但是Ante Bellum中的莫斯科及俄罗斯理念并未发生变化:

可以看出莫斯科的理念较为均衡,在各个方面均有一定加成,但大多不太亮眼;相比之下俄罗斯的理念则在陆军(无论是数量及质量)方面的加成及其明显,而在扩张方面的加成亦可圈可点,因此在成立俄罗斯之后推荐换用俄罗斯的理念继续游戏:
那么我们开始游戏:
————莫斯科阶段————

正如上文所述,我们开局和其它罗斯公国一同处于诺夫哥罗德及金帐汗国的包夹之下,其中金帐汗国毫不掩饰其进一步吞并这些国家的野心;而诺夫哥罗德与我们的历史宿敌关系并未解除。也就是说在开局我们很难结盟到任何一个大国,因此我们开局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吞并其它罗斯公国,取得同诺夫哥罗德以及金帐汗国抗衡的实力。
开局先获取几个盟友以降低之后的战争难度:

我们开局就能通过任务树直接获取俄罗斯地区南部省份的永久宣称,将陆军征募到上限之后即可在当地开展扩张。这边弗拉基米尔及奥多耶夫互相结盟且境内均无堡垒,军事实力较弱,因此我们从这两个国家开始。
在前期的战争中我们往往需要独自面对数个小国,数量差距一般较大,因此我们需要选择好优势地形进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缩小这一差距。

在歼灭一个国家的陆军后,我们需要迅速分兵围攻该国家的所有省份以使其失去再造军队的机会:

在和平条约中夺取其所有省份;推荐选择分别和谈以多索要一些战争赔款,这将成为我们前期的主要收入来源:

斯摩棱斯克开局的君主年龄较大且没有继承人,在此我们可以运营一下:

之后我们向雅罗斯拉夫尔及下诺夫哥罗德两个莫斯科文化的国家扩张,这两个国家都拥有堡垒,围城所需陆军规模较大,所以这边我们召唤沃洛格达参战。不过沃洛格达对这两个国家亦有领土宣称,因此我们需要确保夺取其所有省份的围城指挥权。
依然选择将其完全吞并,此战之后沃洛格达就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在整合完大部分罗斯公国之后,我们准备进攻诺夫哥罗德。

经历数场战争之后,我们的人力所剩不多;且诺夫哥罗德堡垒数量较多,面积较广,分兵围城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场战争中我们选择先行歼灭敌军再逐步围城的策略。

在歼灭诺夫哥罗德的主力部队之后,我们分兵围城,等待战争分数上涨。
在和约中割占诺夫哥罗德地区的所有省份以完成任务,同时提升我们在诺夫哥罗德节点的贸易竞争力;之后我们尽可能多地割占其与北欧国家接壤的省份以防其向诺夫哥罗德扩张。

处理掉诺夫哥罗德之后,金帐汗国便成为对我们安全造成威胁的唯一国家。现在游戏已经进行了近20年,金帐汗早已妥善处理完诺盖等汗国的叛乱并在鲁塞尼亚等地区开展扩张,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击败其以阻止其进一步扩张,拉大同我们的体量差距。
然而正如上文所述,经历漫长的战争之后,我方陆军几近枯竭,且多以射击军及佣兵团为主,在数量及质量上均不如金帐军队,直接与其单挑损失较大。因此我们可以等待其陷入另一场战争后再向其宣战。


虽然金帐汗国占有的土地非常广阔,但我们已知其部队主要集中于白俄罗斯,因此战争前期我们可以先行分兵围攻其省份,为之后的战争拖延时间。

不久之后,金帐的主力部队便从白俄罗斯调回。此时我军位于东欧大草原地区,此处多为大草原、旱地等平原省份,游牧军队在此有+25%的冲击伤害加成,在此决战损失较大。那么我们直接集合军队,向白俄罗斯开进,准备歼灭其留下的围城部队。
在我军走远之后,敌军便会分兵收复其被我们占领的土地而非追击我军。
在抵达白俄罗斯之后,敌军很有可能选择撤退,这里追击肯定是要追击的,但一定要确保要在一个非平原省份展开决战(鲁塞尼亚北部有不少森林省份),使游牧获得-25%冲击伤害减成。

之后继续歼灭敌军的小股围城部队,消耗其有生力量。
经过一系列战斗,我们逐渐取得了数量优势,敌军也选择了换家策略:

这里我们继续歼灭敌军部队以尽可能削弱金帐汗国的陆军力量,促使其它国家对其发起进攻:

在和平条约中夺取其在鲁塞尼亚地区的所有省份以达成任务,同时夺取省份曼苏尔,将来放出附庸克里米亚收核心。

现在我们已经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以东的所有强敌,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主要任务便是吞并这一区域内的所有国家。所以我们首发行政理念以降低核心化花费:

但若以现在的速度扩张,我们所拥有的行政点数肯定不足以将每个省份都转化为完整核心;而放慢扩张速度就是在纵使这群国家互相兼并,对我们之后的扩张不利。所以现在我们只好先建设自治领地核心以维持扩张速度。
相较于鲁塞尼亚,斯堪的那维亚地区的省份与我们的国教及主流文化均不相同,在处理掉神圣罗马帝国东部的国家之前我们不会在此大规模扩张,因此这里我们先行结盟丹麦及挪威等诺斯信仰国家以防止其劫掠我们的海岸:

再次向诺夫哥罗德扩张,直接吞并其所有领土:

在未来我们会放出诸如克里米亚、喀山、哈萨克及拜占庭等附庸收核心,因此我们二发影响理念以加快吞并附庸的速度。

但在Ante Bellum中,原版的很多地区大国均被拆解为一系列发展度不高的小国,因此对于Ante Bellum中的大部分国家,影响理念并不值得推荐,不过莫斯科不属于这部分国家。
再次进攻金帐汗国,收回克里米亚的所有核心,同时尽可能多地夺取俄罗斯地区的省份以完成任务:

现在我们与神圣罗马帝国和巴尔干半岛已经非常接近了,在其周围扩张会对该区域内的国家造成严重的侵略扩张影响。这边我们可以选择“正当化战争”的时代能力以及圣尼古拉像等减少侵略扩张影响进而抑制包围网的扩大。

1499年,我们吞并普鲁士尼亚、大波兰(以及伦地亚)。至此我们几乎掌控了神圣罗马帝国以东的所有土地,继续向西扩张将会受到神圣罗马帝国体系的干扰,相对来讲收益较小。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会在斯堪的纳维亚扩张,扩大我们在东波罗的海节点的贸易竞争力。

但之前的扩张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侵略扩张影响,现在神圣罗马帝国东部及卡帕提亚、巴尔干地区的国家已经组建了一个针对我们的包围网。虽然该包围网并不会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威胁,但我们知道包围网的成员无法单独议和,因此在一次包围网战争中我们只能对所有包围网成员(而非单个国家)签订至多100分的和平条约;且包围网成员默认为非联合作战,夺取其省份需要花费双倍的战争分数。这无疑会严重减缓我们的扩张速度,所以无论规模大小,包围网都会对我们的扩张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几乎任何情况下,和平瓦解都是处理包围网的最佳选择。
对于任意非宿敌包围网成员,其在满足以下的任意一个条件时便会退出包围网:
与包围网目标国家处于同一宗教同盟内
对目标国家的侵略扩张影响为 0
对目标国家的关系达到 +50
现在宗教同盟机制还未启用,且将侵略扩张影响降为0并不现实,因此我们只能不断改善同包围网成员的关系以使其退出包围网,将包围网的军事实力降到弱于我们自身(不包括盟友)的军事实力,进而将包围网瓦解。

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用来提升理念、建设完整核心及建设建筑等以提升我们的经济收入及人力增长速度。毕竟战争赔款只能作为小国的主要收入来源,大部分情况下大国还是要靠自己。
现在除去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均不予我们信奉同一宗教(东正教),这边我们可以三发宗教理念以获取针对它们的“宗教战争”宣战理由,同时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维稳能力。

将行政科技提升到10级后,我们便可以成立俄罗斯以获取更强力的政体、理念及任务树。

————俄罗斯阶段————
俄罗斯理念准许我们建立西伯利亚拓荒区,其允许我们在与首都省份相连的未殖民省份花费20外交点数建立一个不需要维护费用的殖民地。西伯利亚拓荒区每月随机增长5-15人口,平均下来相当于一个年度移民增长为120人的殖民地,且我们可以同时建设数个西伯利亚拓荒区。藉此我们可以很快控制整个西伯利亚,进而向中国乃至美洲进发。
为加快在西伯利亚的扩张速度,我们向乌兹别克及布里亚特等同西伯利亚接壤的国家宣战,在和约中夺取其与西伯利亚相邻的所有省份。

西伯利亚地区的省份不属于东欧大区且发展度较低,适合于开设贸易公司。但在Europa Universalis IV 1.33版本之后,若殖民地建设完成时当地土著人口数量大于移民人口数量(1000人),则该殖民地会保留其原有的宗教及文化。所以在将省份加入贸易公司之前我们需要先行将其转化为正统信仰(东正教)以降低省份叛乱度。

宗教改革时代的首个时代能力选择“宗教战争”以加快扩张速度。

目前我们已经掌控了东斯拉夫文化组的所有土地,接下来我们将主要沿贸易路线向下游节点的省份扩张。

通过贸易地图,我们可以知道从我们的贸易本埠诺夫哥罗德流出的贸易价值最终只会汇集到英吉利海峡节点。而这一过程总共有两条途径:

目前我们很难向北海及英吉利海峡节点的主要省份(即不列颠群岛)发起扩张,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主要任务便是尽可能地控制波罗的海及吕贝克两个节点,即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日德兰半岛扩张。
其中波罗的海节点是诺夫哥罗德节点及克拉科夫节点——我们所拥有的最下游的两个节点——的下游节点,相比之下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将首先向瑞典扩张进而完全掌握该节点。
在和约中我们尽可能多地夺取其贸易中心,同时夺取省份达摩斯科根——著名的法伦铜矿区所在地——以尽可能地打击瑞典的经济实力。

接下来我们准备向丹麦及挪威扩张,这两个国家互为历史友邦,经常互相结盟,而二者均有着较强的海军实力,可以扼守厄勒海峡阻止我们登陆西兰岛进而围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所以在向其扩张之前我们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在波罗的海建设数支足够强大的海军。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可以从摩拉维亚手中夺取小波兰以及西里西亚以求加强对克拉科夫节点的控制。

此战之后我们便进入了长达12年的摄政会议统治时间,这段时间内我们可以提升我们境内未被我们完全控制的贸易节点内的贸易中心或建设贸易公司建筑等以扩大贸易收入。
1550年,摄政会议统治结束,此时我们与瑞典的停战协议也已到期,那么我们直接将其吞并,进一步控制波罗的海贸易节点。
现在我们几乎完全控制了该节点,可以考虑将贸易本埠迁移至此:

此时仍有不少吕贝克节点的国家在将波罗的海节点的贸易价值向下引导,若想完全控制波罗的海节点,我们必须将这些国家完全吞并,这边先从不受神圣罗马帝国体系保护的挪威及丹麦开始。
进攻挪威,夺取其在吕贝克及白海节点的所有省份,虽说白海节点漏不了多少贸易价值:

同时夺取外赫布里底群岛及设德兰群岛两个省份,将来我们会以此为跳板在不列颠群岛扩张。这边威尔士还没有被英格兰吞并,那么我们先与其结盟,之后再寻求机会将其附庸。
俄罗斯的宗教、政体及理念给予了我们无穷无尽的人力及无可匹敌的陆军上限加成,现在我们的经济也在逐步向好,能够支持我们不断扩军。当陆军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包围网便会被自行吓退,无需我们再不断改善包围网成员国的关系。

进攻河中,夺取其在撒马尔罕节点的贸易中心。

吞并丹麦,之后我们可以考虑将贸易本埠迁至吕贝克。

吞并丹麦之后,仅有下游的英格兰以及诸如汉萨、不来梅等神圣罗马帝国自由市仍在吕贝克节点拥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除掉他们。
同神圣罗马帝国接壤近百年后,我们终于要直面这一松散的政治体系。如今宗教同盟事件已经发生,帝国皇帝以及大部分选帝候均已加入各自的阵营,这是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再好不过的机会,我们只需要加入新教同盟(以确保和帝国皇帝为敌)并结盟所有未加入天主教同盟的选帝候便能轻易控制所有选帝候。

不久神圣罗马帝国宗教同盟战争便会爆发,本场战争我们要做的只有占领帝国皇帝以及敌对选帝候的首都以解散神圣罗马帝国。

我们不是本场战争的主导方,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后继续参战意义不大,大可直接单独签订和平条约退出战争。
趁宗教同盟战争还未结束,我们直接从威尔士登陆,向英格兰发起进攻。
在和平条约中尽可能多地夺取其在英吉利海峡节点的贸易中心。

处理掉英格兰之后,天主教大国便仅剩下我们的盟友法兰克王国了,我们现在可以无拘无束地向德意志地区扩张。
在失去神圣罗马帝国体系保护之后,德意志只不过是一盘散沙,凭借东正教强大的维稳能力,我们可以很快将其完全吞并,就像曾经对诸罗斯公国做的那样。

Q.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