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章节复习题(第1-2章)
第一章
一、填空题(5小题,共5分)
1.某分时系统中预计有50个用户同时上机,为使每个用户能在2s内得到响应,时间片最大限度为(40ms )。
2.如果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及时,则该操作系统属于(分时系统)类型;
3.操作系统提供给程序员的接口是(系统调用)。
4.操作系统的4大功能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发性)、共享性、 虚拟性、 异步性。
二、选择题(18小题,共18分)
1.(C)是现代操作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
A、管理源程序 B、编辑源程序
C、处理中断 D、编译源程序
2.在一个分时系统中,为使多个进程能够及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在短时间内使所有就绪进程都能运行。当就绪进程数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s,此时的时间片最大应为(B)。
A、10ms B、20ms C、50ms D、100ms
3.当操作系统程序退出执行,让用户程序执行时,系统会(C)。
A、继续保持内核态 B、继续保持用户态
C、从内核态变为用户态 D、从用户态变为内核态
4.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C)发生。
A、在同一时刻 B、一定在不同时刻
C、某一时间间隔内 D、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5.操作系统结构设计中,层次结构的最大特点是(B)。
A、便于调试 B、把整体问题局部化
C、结构清晰 D、有利于功能的增加、删减和修改
6.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位于(C)之间。
A、CPU和用户 B、CPU和主存
C、计算机硬件和用户 D、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7.计算机系统中判断是否有中断事件发生应该在(B)。
A、进程切换时 B、执行完一条指令后
C、执行P操作后 D、由用户态转入内核态时
8.当CPU处于内核态时,它可以执行的指令是(D)。
A、只有特权指令 B、只有非特权指令
C、只有访管指令 D、计算机中的所有指令
9.在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中,(B)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位于最内层。
A、存储器管理 B、处理器管理 C、设备管理 D、作业管理
10.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中,CPU(C)。
A、只能被一个进程占用 B、可以被多个进程同时占用
C、可以被多个进程交替占用 D、可以被操作系统和另一个进程同时占用
11.(B)不是设计实时操作系统主要追求的目标。
A、安全可靠 B、资源利用率
C、及时响应 D、快速处理
12.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以便进行作业调度
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一样
D、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就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13.当CPU执行操作系统内核代码时,称处理器处于(C)。
A、自由态 B、用户态 C、内核态 D、就绪态
14.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C)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
15.所谓(B)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器的时间和I/O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共行执行
16.在中断发生后,进行中断处理的程序属于(C)。
A、用户程序
B、可能是应用程序,也可能是操作系统程序
C、操作系统程序
D、既不是应用程序,也不是操作系统程序
17.一般而言,以下不属于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是(D)。
A、资源抽象 B、资源分配 C、资源共享 D、程序编辑
18.下列选择中,(D)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管理计算机裸机
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三、判断题(11小题,共11分)
1.操作系统的所有程序都必须常驻内存。 (x)
2.通常将CPU模式分为内核态和用户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行速度。 (X)
3.实时操作系统只能用于控制系统,不能用于信息管理系统。 (X)
4.操作系统是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有效地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V)
5.操作系统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V)
6.当CPU处于用户态时,它可以执行所有的指令。 (X)
7.操作系统都是多用户单任务系统。 (X)
8.**分时操作系统允许两个以上的用户共享一个计算机系统。 (V)
9.**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系统软件。 (V)
10.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是指对磁盘存储器的管理。 (X)
1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家为提高计算机精度而研制的。 (X)
四、简答题(11小题,共55分)
1.若程序A和B单独执行时分别用时TA和TB,TA=lh,TB=1.5h,其中处理器工作时间分别为18min和27min。如果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让A、B并发工作,假定处理器利用率达到50%,另加15min系统开销,问系统效率能提高百分之几?
答:在单独执行时,处理器的利用率为(18+27)/(60+90)=30%。如果并发后处理器利用率达到50%,则系统整体运行的时间为(18+27)/0.5=90min。这其中有15min的系统开销,剩下7.5min用来执行程序,这比原来的150min减少了75min,即系统效率提高50%
2.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什么?P002
答:①OS是计算机硬软件资源的管理者
②OS是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组织者
③OS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间的接口
3.实时操作系统有什么特点?P012
答:①多路性 ②独立性 ③及时性 ④交互性 ⑤可靠性
4.程序并发执行为何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答:因为程序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是由多个程序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失去了封闭性。而程序一旦失去了封闭性也会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5.什么是操作系统? P009
答: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6.分时操作系统有什么特点?P010
答:①多路性 ②独立性 ③及时性 ④交互性
7.批处理操作系统有什么特点?
多道:在内存中同时存放多个作业,一个时刻只有一个作业运行,这些作业共享CPU和外部设备等资源。
成批:用户和他的作业之间没有交互性。用户自己不能干预自己的作业的运行,发现作业错误不能及时改正
8.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把多个程序同时存放在内存中,使它们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器时间和外部设备以及其他资源。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
①多道是指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②宏观上并行是指同时进入系统中的多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
③微观上串行是指在单处理机环境中,内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占有CPU,交替执行
9.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014
答:①并发性 ②共享性 ③虚拟性 ④异步性
10.什么是并行和并发? P014
答:并行性 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安生;
并发性 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11.简述微内核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
答:①内核较小,通常仅提供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服务
②许多操作系统服务不属于内核,而是运行在内核之上的,这样 就当高层模块更新时内核无须重新编译
③灵活性和扩展性,微内核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性,如果要实现另一个视图,可以增加一个外部服务器,若要扩展功能,可以增加和扩展内部服务器
④有一个硬件抽象层,内核能方便的移植到其他硬件体系结构中。
第二章
一、填空题(15小题,共15分)
1.当采用优先级进程调度算法时,可以有两种调度算法,一种是抢占式调度,一种是非抢占式调度。若要使当前运行的总是优先级最高的进程,应选择(抢占式)调度算法。
2.在一个单处理器系统中,若有5个用户进程,且假设当前时刻为用户态,则处于就绪状态的用户进程最多有(4)个。
3.正在运行的进程,因某种原因而暂时停止运行,等待某个事件的发生,此时该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4.当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系统就为其分配一个(PCB),当进程被撤销时就将其收回。
5.一种最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把处理器分配给具有最高优先权的进程。而优先权可以分为(静态)优先权和动态优先权。
6.当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若时间片过大,就会使其转化为(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7.进程有两种基本队列,即等待队列和(就绪队列)。
8.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和(PCB)三部分组成,并且该部分还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9.进程与程序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进程具有(动态性),而程序不具备这一特性。
10.为了实现一个进程由等待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的状态变化,操作系统应提供(唤醒)原语。
11.在计算机系统中,只有一个CPU,则多个进程将争夺CPU资源,如何把CPU有效地分配给进程,这是(进程)调度要解决的问题。
12.在高响应比调度算法中,当各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要求服务时间短)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
13.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
14.如果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等待状态,或完成工作后撤销,则必定会发生(进程调度)。
15.进程状态变化时,运行态和阻塞态都可能变为(就绪态)。
二、选择题(40小题,共40分)
1.进程调度主要负责(B)。
A、选一个作业进入内存 B、选一个进程占有CPU
C、建立一个新的进程 D、撤销一个进程
2.从进程提交给系统开始到进程完成为止的时间间隔称为(A)。
A、进程周转时间 B、进程运行时间
C、进程响应时间 D、进程等待时间
3.操作系统中的三级调度是指(D)。
A、处理器调度、资源调度和网络调度 B、CPU调度、设备调度和存储器调度
C、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和资源调度 D、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和中级调度
4.一个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从10: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是(C)。
A、2 B、1 C、3 D、0.5
5.进程状态由就绪态转变为运行态是由(C)引起的。
A、中断事件 B、进程自身 C、进程调度 D、为程序创建进程
6.在进程调度算法中,对短进程不利的是(B)。
A、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B、先来先服务算法
C、高响应比优先算法 D、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7.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经常用于(B)。
A、单用户操作系统 B、实时系统 C、分时系统 D、批处理系统
8.(B)调度算法有利于CPU繁忙型的作业,而不利于I/O繁忙型的作业(进程)。
A、时间片轮转 B、先来先服务 C、短作业优先 D、优先级
9.以下关于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错误的是(C)。
A、尽量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 B、尽可能提高系统吞吐量
C、增加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的等待时间 D、尽快响应交互式用户的请求
10.设有4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单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B)。
A、1小时 B、5小时 C、2.5小时 D、8小时
11.一种既有利于短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C)。
A、先来先服务 B、时间片轮转 C、高响应比优先 D、短进程优先
12.并发进程指的是(C)。
A、可并行执行的进程 B、可同一时刻执行的进程
C、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的进程 D、不可中断的进程
13.作业调度选择一个作业装入主存后,该作业能否占用CPU必须由(D)来决定。
A、设备管理 B、作业控制 C、驱动调度 D、进程调度
14.某进程由于需要从硬盘上读入数据而处于阻塞状态。当系统完成了所需的读盘操作后,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D)。
A、从就绪变为运行 B、从运行变为就绪
C、从运行变为阻塞 D、从阻塞变为就绪
15.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有利于(A)。
A、长作业和CPU繁忙型作业 B、长作业和I/O繁忙型作业
C、短作业和CPU繁忙型作业 D、短作业和I/O繁忙型作业
16.进程被创建后即进入(A)排队。
A、就绪队列 B、等待队列 C、运行队列 D、都不对
17.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使用(B)。
A、指令 B、原语 C、信号量 D、信箱
18.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的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进程调度程序不断地选择新进程来使用CPU下面(D)不是引起进程调度的直接原因。
A、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 B、运行进程结束
C、运行进程要等待某一事件发生 D、有新进程进入就绪队列
19.(B)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先来先服务 B、静态 C、动态 D、短作业
20.进程调度算法采用固定时间片轮转算法,时间片过大时,就会使时间片轮转算法转化为(B)算法。
A、高响应比优先 B、先来先服务
C、短进程优先调度 D、都不对
21.一个进程释放一种资源将有可能导致一个或几个进程(D)。
A、由就绪变为运行 B、由运行变为就绪
C、由阻塞变为运行 D、由阻塞变为就绪
22.分配到必要的资源并获得处理器时间的进程状态是(B)。
A、就绪状态 B、运行状态 C、阻塞状态 D、撤销状态
23.所有作业同时到达时,能使作业平均周转时间最小的作业调度算法是(B)。
A、先来先服务算法 B、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C、优先级调度算法 D、均衡调度算法
24.操作系统通过(B)对进程进行管理。
A、JCB B、PCB C、DCT D、CHCT
25.下列情况(B)必会引起进程切换。
A、一个进程创建后,进入就绪态 B、一个进程从运行态变为就绪态
C、一个进程从阻塞态变为就绪态 D、都不对
26.某个运行中的进程要申请打印机,它将变为(B)。
A、就绪态 B、阻塞态 C、创建态 D、撤销态
27.以下所述步骤中,(A)不是创建进程所必须的。
A、由调度程序为进程分配CPU B、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
C、为进程分配内存 D、将进程控制块链入就绪队列
28.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C)为基本单位。
A、程序 B、指令 C、进程 D、作业
29.当一进程运行时,系统可基于某种原则强行将其撤下,把处理器分配给其他进程,这种调度方式是(B)。
A、非抢占方式 B、抢占方式 C、中断方式 D、查找方式
30.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D)。
A、该进程一定重新占用CPU B、它的优先级变为最大
C、其PCB移至就绪队列队首 D、进程变为就绪状态
31.以下关于进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A、进程获得CPU运行是通过调度实现的
B、优先级是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C、在单CPU的系统中,任意时刻都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
D、进程申请CPU得不到满足时,其状态变为阻塞
32.一次I/O操作的结束,有可能导致(A)。
A、一个进程由阻塞变为就绪 B、几个进程由就绪变为阻塞
C、一个进程由阻塞变为运行 D、几个进程由阻塞变为运行
33.当(B)时,进程从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调度程序选中 B、分配给它的时间片用完
C、等待某一事件 D、等待的事件发生
34.以下可能导致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的事件是(D)。
A、一次I/O操作结束 B、运行进程需做I/O操作
C、运行进程结束 D、出现了比现在进程优先级更高的进程
35.以下进程状态转变中,(C)转变是不可能发生的。
A、运行→就绪 B、运行→阻塞 C、阻塞→运行 D、阻塞→就绪
36.以下有关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进程执行需要处理器
C、进程是有生命周期的 D、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37.当一个进程用完一个时间片后,系统需要将该进程的状态由运行状态转变为(A)。
A、就绪状态 B、阻塞状态 C、撤销状态 D、创建状态
38.当一个进程处于下列哪种状态时(A),称为阻塞状态。
A、它正等着给它输入一批数据 B、它正等着进程调度
C、它正等着系统分给它一个时间片 D、它正等着进入内存
39.有3个作业J1、J2、J3,其运行时间分别是2、5、3小时,假定它们同时到达,并在同一台处理器上以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最小的执行序列是(D)。
A、J1、J2、J3 B、J3、J2、J1 C、J2、J1、J3 D、J1、J3、J2
40.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 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为t1、t2 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C)。
A、t1+t2+t3 B、(t1+t2+t3)/3 C、(3t1+2t2+t3)/3 D、(t1+2t2+3t3)/3
三、判断题(17小题,共17分)
1.不同的进程必然对应不同的程序。 (X)
2.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等待状态是由于时间片用完发生。 (X)
3.优先数是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一旦确定不能改变。 (X)
4.程序在运行时需要很多系统资源,如内存、文件、设备等,因此操作系统以程序为单位分配系统资源。 (X)
5.在分时系统中,进程调度都采用优先级调度算法为主,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为辅。(X)
6.进程状态的转换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对用户是透明的。 (V)
7.先来先服务(FCFS)算法是一种简单的调度算法,但其效率比较高。 (X)
8.当一个进程从等待态变成就绪态,则一定有一个进程从就绪态变成运行态。 (X)
9.****在任何情况下采用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肯定能使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最小。(V)
10.当某个条件满足时,进程可以由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 (V)
11.当条件满足时,进程可以由阻塞状态直接转换为运行状态。 (X)
12.进程是独立的,能够并发执行,程序也一样。 (X)
13.进程申请CPU得不到满足时,其状态变为等待态。 (X)
14.当条件满足时,进程可以由就绪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X)
15.时间片的大小对轮转法(RR)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时间片太短,会导致系统开销大大增加。 (V)
16.FCFS调度算法对短作业有利。 (X)
17.当条件满足时,进程可以由阻塞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 (V)
四、简答题(9小题,共45分)
1.进程与程序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①程序是指令的集合,是进程的运行实体,静态概念;
进程是程序在处理机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动态概念;
②程序是长期存在的,进程有生命周期,有创建、活动、消亡
③程序是仅是指令的有序集合;而进程则由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组成
④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程序则不是
⑤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没有
⑥进程与程序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即同一程序同时运行于若干个不同的数据集合上,它将属于若干个不同的进程;而一个进程可以执行多个程序
2.一个作业从提交开始直到运行完毕,可能经历哪些调度?每种调度的功能是什么?
答:高级调度(作业调度):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取某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他们创建进 程、分配必要的资源,并将它们放入就绪队列
中级调度(内存调度) :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低级调度(进程调度):决定就绪队列中那个进程将获得CPU处理机,并执行获得处理机的进程
3.画出进程状态转换图,并给出典型的转换条件。
进程具有三种基本状态:运行态、就绪态和阻塞态。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进程在一定条件下,其状态可以转换。当CPU空闲时,系统将选择处于就绪态的一个进程进入运行态;而当CPU的一个时间片用完时,当前处于运行态的进程就进入了就绪态;进程从运行到阻塞状态通常是由于进程释放CPU,等待系统分配资源或等待某些事件的发生,例如,执行了P 操作系统暂时不能满足其对某资源的请求,或等待用户的输入信息等;当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时,进程从阻塞到就绪状态,如I/O完成。


4.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引入了中级调度
5.从调度性、并发性、拥有资源及系统开销几个方面,对进程和线程进行比较。
A.在引入线程的OS中,把线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而把进程作为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
B.在引入线程的OS中,不仅进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而且在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亦可并发执行,因而使OS具有更好的并发性;
C.进程始终是拥有资源的一个独立单位,线程自己不拥有系统资源,但它可以访问其隶属进程的资源;
D.在创建,撤消和切换进程方面,进程的开销远远大于线程的开销.
6.某进程被唤醒后立即投入运行,就说这个系统采用的是剥夺调度方法,对吗?为什么?
某进程被唤醒并立即运行并不能说明该系统是剥夺调度算法。进程调度有以下两种基本方式:
(1)非剥夺方式:分派程序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进程后便让它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进程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阻塞时,才把处理机分配给另一个进程。
(2)剥夺方式:当一个进程正在运行时,系统可以基于某种原则,剥夺已分配给它的处理机,将之分配给其它进程。剥夺原则有:优先权原则、短进程、优先原则、时间片原则。
由于题设给的条件无法判断该进程在以后运行过程中是否会被调度,因此不足以判断是可剥夺调度算法。
7.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
1、进程是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是OS结构的基础,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引入了进程后才使得处理机利用率和内存利用率大大提高。
2、
进程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它可以申请和拥有系统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活动的实体。它不只是程序的代码,还包括当前的活动,通过程序计数器的值和处理寄存器的内容来表示。
3、操作系统引入进程的概念的原因:
从理论角度看,是对正在运行的程序过程的抽象;
从实现角度看,是一种数据结构,目的在于清晰地刻画动态系统的内在规律,有效管理和调度进入计算机系统主存储器运行的程序。
8.进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动态性:进程的实质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是动态产生,动态消亡的。
(2)并发性:任何进程都可以同其他进程一起并发执行。
(3)独立性:进程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系统分配资源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4)异步性:由于进程间的相互制约,使进程具有执行的间断性,即进程按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9.在单用户系统中,有n个进程,问排在就绪队列和等待队列中进程个数的范围是什么?
当资源不够用时他就自动挂起,只有等到资源被申请到时才进入队列所以一般<=n
五、综合题(9小题,共90分)
1.某系统中有4个进程A、B、C、D,其运行时间分别为6、3、1、7(单位为ms),均在时刻0到达,到达的顺序为A、B、C、D。试给出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时间片分别为1和3两种状况)进程的调度顺序,并计算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
2.有5个批处理作业A、B、C、D、E,几乎同时到达计算机系统,其估计运行时间分别为10、6、2、4、8(单位为min),优先级分别为3、5、2、1、4,其中5为最高优先级。假设它们都是纯计算型作业,系统开销时间忽略不计。若系统采用非剥夺方式使用CPU,当采用优先级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计算它们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带权周转时间:
3.为什么说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是一种性能较好的作业低级调度策略,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对于分时交互型短作业,系统通常可在第一队列(高优先级队列)规定的时间片内让其完成工作,使终端型用户都感到满意;对短的批处理作业,通常,只需在第一或第一、第二队列(中优先级队列)中各执行一个时间片就能完成工作,周转时间仍然很短;对长的批处理作业,它将依次在第一、第二、……,各个队列中获得时间片并运行,决不会出现得不到处理的情况。此系统模拟了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及其实现
4.设系统中有n(n>2)个进程,且当前不执行进程调度程序,试考虑下述4种情况:
①没有运行进程,有2个就绪进程,n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②有1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n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③有1个运行进程,有1个就绪进程,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④有1个运行进程,n1个就绪进程,没有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上述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哪些?请说明原因。
5.回答以下问题:
(1)若系统中没有运行进程,是否一定没有就绪进程?为什么?
是。因为若系统中没有运行进程,那么系统很快会选择一个就绪进程运行。只有就绪队列中无进程时,CPU 才可以处于空闲状态。
(2)若系统中既没有运行进程,也没有就绪进程,系统中是否就没有进程?为什么?

(3)在采用优先级进程调度时,运行进程是否一定是系统中优先级最高的进程?

6.系统有5个进程,其就绪时刻(指在该时刻已经在就绪队列中就绪)、服务时间如下表所示。若采用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计算相关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7.某系统中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的运行时间(单位为ms)、优先级和到达时刻如下表所示。给出采用不可抢占优先级调度算法时,请画图表示各进程的执行情况。其中优先级越大越优先运行。

8.设有4个作业,它们的到达时刻、所需运行时间如下表所示,若采用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分别是多少?其中,优先数越小、越优先运行。

9.在一个实时系统中,有两个周期性的实时任务A和B,任务A每20ms出现一次,每次执行时间10ms,任务B每50ms出现一次,每次执行时间25ms。现在假定A和B的第一个周期是同时到达系统的,请问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调度方法才能够让A和B都能够保证它们的截止时间?并画图给出具有两个周期的实时调度情况。